2014年考研政治考点预测:近代史十二个必考方向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公共课复习 >> 考研政治 >> 2014年考研政治考点预测:近代史十二个必考方向

2014年考研政治考点预测:近代史十二个必考方向

考研时间: 2014-01-02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方向一: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侵略

考点1:帝国主义侵华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1、通过四种手段,控制了中国,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组织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2、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引发了近代中国革命。

考点2:中国并未被瓜分亡国的原因是什么?(P2)

1、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3: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的过程中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P2)

1、它在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受到极大屈辱。

2、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3、它主观上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4:近代但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看主观因素)(P2):

1、客观:敌强我弱,落后的封建主义难敌新兴资本主义列强。

2、主观:一是社会制度的****,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方向二: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1:如何看待近代农民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1、革命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不断走向胜利?

1、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

2、有了无产阶级,即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考点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P6)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突出表现有:

1、有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领导;

2、提出了革命纲领;

3、产生了一位大历史人物——孙中山;

4、实现了一次历史性巨变。

考点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

它虽然带来巨大变化,但未能改变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考点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6)

1、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史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连同官僚资本主义一起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稳固的革命政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些弱点和错误来自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

方向三:三种建国方案及其历史结局

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P6)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统治集团,其主张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行军事独裁;

2、民资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中国共产党,其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考点2: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有现实性,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可以有,而中国不能有?(P7段1、段2)

1、帝国主义不允许;

2、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决定其不肯能成功;

3、中国反动统治者拒绝任何民主改革。

考点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倡导者于何时因何故放弃此方案?

注:见“方向八——考点1”。

方向四: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考点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迅速复兴?

1、基本社会原因: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没有改变,蒋介石建立的是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

2、党的主观努力:大革命给党以深刻教训,认识到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正确的方针。

3、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4、根本原因在于党仅仅依靠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的制度。

考点2:大革命失败后,党为什么要退出城市,进军农村?

1、党的主干力量遭到严重挫折,已无法攻占城市,需要寻找保存和发展革命的新道路。

2、城市被反动势力占据,农村是其薄弱环节;

3、农民是广大的革命力量,反帝反封的主力军。

考点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P10)

1、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结合起来,成功的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

2、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为全党的斗争树立了榜样,并为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方向五:抗日战争

考点1: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历史地位: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奠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民族团结,弘扬了民族精神。

2、国际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最早抗击了法西斯;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和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创造了战略反攻的条件。

考点2: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见P15略)和原因:

1、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两次胜利指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土地革命的兴起,两次失败指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抗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经验有了深入理解。

考点3: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P16)

1、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2、中共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针;

4、中共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坚力量;

5、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考点4:党为什么在抗战前夕实行政治策略的转变(主要指开始采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立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挽救民族危亡,夺取抗战胜利的需要。

考点5:党为何在抗战时期制定“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P14)

1、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他们是我们同顽固势力作斗争取得胜利的砝码;

3、顽固势力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摧残进步势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