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试题(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历年真题 >> 专业课试题 >>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试题(二)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试题(二)

考研时间: 2009-10-3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11.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

A.盐酸 B.前列腺素E2

C.丙谷胺 D.内因子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的掌握。胃液中除大量水分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黏液和内因子等成分。胃蛋白酶是以酶原的形式分泌的,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盐酸,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也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前列腺素E2是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丙谷胺是缩胆囊素-B/促胃液索受体的颉颃剂,因而具有抑制胃酸的分泌,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故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为0.819.

12.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

A.血糖降低 B.脂肪泻 C.胰腺炎 D.恶性贫血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胰液作用的掌握。由于胰液中含有三种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的消化酶,因而当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不能完全被消化,但糖的消化一般不受影响。由于脂肪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所以可引起脂肪泻。胰腺炎是由于胰蛋白酶原在胰内被激活所致。血糖降低、恶性贫血也与胰液缺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为0.867.

13.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小肠反复进行分节运动。其主要作用是

A.充分混合食糜和消化液 B.将食糜不断向前推进

C.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 D.促进消化液继续分泌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小肠分节运动的理解。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肠壁的牵张刺激可引起该段肠管一定间隔距离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小肠分成许多邻接的小节段;随后,原来收缩的部位发生舒张,而原来舒张的部位发生收缩,如此反复进行,使小肠内的食糜不断被分割。又不断地混合,小肠的这种运动形式即为分节运动。可见其主要作用是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和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但并不明显推进食糜。起推进食糜作用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内能促使胃肠激素和消化液分泌的刺激因素主要是体液因子。故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为0.769.

14.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食物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环境温度。在主要的营养物质中。能提供100 kJ能量的蛋白质所产生的特殊动力可达30 kJ,能提供相同能量的糖和脂肪所产生的特殊动力分别为6 kJ和4 kJ,而无机盐则更少。故正确答案是C.

本题难度为0.734.

15.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 B.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掌握情况。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内皮下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为70~90 nm的窗孔,小分子溶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基膜上有直径为2~8 nm的网孔,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交错对插,在突起之间形成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1 nm的小孔。三层膜结构上的网孔以内皮下基膜的为最小,因而是决定肾小球滤过最主要的机械屏障。此外,三层膜结构表面都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阻碍分子直径略小于滤过膜上最小网孔且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通过,从而构成滤过膜的电学屏障。故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为0.593.

16.肾脏近端小管对小管液中有用成分重吸收的特点是

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少

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D.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掌握。在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中,以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为最多,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也最多,近端小管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量占滤液中总含量的100%,对HCO3-的重吸收量约占滤液中总含量的80%,对Na+、Cl-、K+、Ca2+ 和水的重吸收量约占滤液中总含量的70%,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且其重吸收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部位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故正确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为0.621.

17.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关于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对尿生成调节的掌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合成,储存于神经垂体,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变化的影响而改变其分泌量。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通过对小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作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结果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尿量增多。饮大量清水后,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所降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也可能有所增加,但相比之下,其作用甚小。故正确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为 0.638.

18.与视锥细胞相比,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A.数量少 B.对光敏感度高 C.能产生色觉 D.分辨能力强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知识的掌握。视网膜内存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感光细胞。人眼一侧视网膜内约有1.2 x 108个视杆细胞和6 x 106个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外段成圆杆状,细胞内的膜盘膜上存在大量单一的视色素,即视紫红质,对光的敏感度高,但只能分辨明暗,故无色觉,视杆细胞和与之相连接的双极细胞以及视神经节细胞组成视杆系统,该系统的会聚程度高,因而其分辨能力较差;视锥细胞外段成圆锥状,不同的视锥细胞的膜盘膜上镶嵌着不同的视色素,对光的敏感度较低,且能分辨颜色,视锥细胞和与之相连接的双极细胞以及视神经节细胞组成视锥系统。该系统呈单线联系,因而其分辨能力较强。故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为0.736.

19.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

A.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D.参与形成躯体平衡感觉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感觉的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的掌握。从丘脑到大脑皮质的感觉投射纤维,根据其解剖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前者与大脑皮质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功能是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并通过与运动相关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后者则经反复换元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的作用。但与躯体平衡感觉无关。故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为0.828.

20.切除动物前庭小脑后,动物将表现为

A.站立不稳 B.四肢乏力 C.运动不协调 D.静止性震颤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小脑运动调节功能的理解。从功能学角度,小脑可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三部分。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切除动物的前庭小脑后,动物将不能保持躯体的平衡状态。表现为步基宽、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和容易跌倒等症状,还可出现位置性眼震颤,以及不再发生运动病。因为脊髓小脑具有协调随意运动和调节肌紧张的作用,故本题备选项中的四肢乏力、运动不协调和静止性震颤都是脊髓小脑损伤后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为0.638.

[上一页] [下一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