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管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深度解析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我的考研 >> 备考指导 >> 2016管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深度解析

2016管理学考研专业课考试深度解析

考研时间: 2015-12-2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一、典型院校考情分析

不说废话,先上重点。

2016典型院校管理学专业课考研情况

报考院校专业

重要考点枚举

考试难度分析

学员心声反馈

合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会计学)

1.网络计划法;2.盈亏平衡分析;3.薪酬制度;4.企业重组;5.公司治理;6.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7.供应链管理;8.现金存量。

较难

考试不是很理想。

中央财经大学

(技术经济与管理)

1.管理;2.并购企业文化整合;3.组织变革;4.研究模式;5.组织承诺;6.组织公平;7.薪酬制度;8.业务层战略;9.公司层战略。

较难

大体感觉还可以。

东南大学

(工商管理、会计学)

1.矩阵型结构;2.项目型结构;3.期望理论;4.互联网+时代;5.组织文化;6.激励理论;7.PDCA循环。

一般

心情可愉快了,感觉还行,书上的东西都背了,都写了。

中国人民大学

(行政管理)

1.目标置换效应;2.头脑风暴;3.程序公正性理论;4.绩效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7.根据志愿失灵理论,论述非政府组织存在哪些缺陷;8.弹性化组织的主要特征;9.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10.政府失灵的类型及成因;11.结合我国政策实践,论述渐进主义模型;12.适合当前的懒政庸政现象,论述行政责任研究的困境及构建责任机制的途径。

考的不好,考的内容没有全答上,一开始复习的不太好,后来的专业课有点儿跟不上了。接下来,准备花一年的时间再复习,再学。

西南大学

(行政管理)

一般管理学原理:1.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3.领导职能;4.需要层次理论;5.双因素理论;6.领导和管理的区别;7.沟通;8.控制。

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1.公共政策与社会系统的辩证统一关系;2.政策工具;3.行政执行手段;4.危机管理;5.政府行政职能;6.评估过程;7.服务型政府。

一般管理学考的可以,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考的不太好。

二、管理学专业课考研命题趋势

(一)题型变化直接打脸

不得不说这是个看脸的社会,所以每次上课之前学生都翘首以待地听我讲学校历年真题的考试题型,但这次命题老师的调皮,让所有人出乎意料。

首先是中央财经大学,在这次考试中变了考纲,除了要学习《管理学理论与实务(赵丽芬第二版)》并研读《管理世界》近一年的文章,又增加了另外两本关于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指定教材。在此基础上,今年考试题型和布局更是变出了新高度。本次央财的考试一改过去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小论文写作这一套相对稳定的出题模式,将整个考试内容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5分,第一个小作文25分,剩下20分是案例(共60分)

第二部分:第一个案例是25分,第二个案例是20分(共45分)

第三部分:案例20分,小作文是25分(共45分)

其中,共三本参考书的分值分布为:赵丽芬60分,其他两本各占45分。

参加该院校考试的学生表示,咋一看题型变了有点儿蒙,然后及时调整过来了,脑子想出来什么,就往下写什么。整体考的还凑合,发挥比较正常,没有出太多的偏题怪题,A4纸写了10页,最后一题由于时间不太够没答的特别完整,也就写了400到500字,草草收尾了。自我估计分数在120左右。

另外,题型变化较大的学校还有东南大学,主要是取消了没有名词解释,题型的分布为:5个简答题,2个案例分析题,1个论述题。当然,东南大学这样的变化和央财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次东南大学的考试题,依旧保持了极简主义的风格,题目数量不多,而且基本都是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题型虽然稍微有变化,但是还是换汤没有换药。

(二)考试主要还是看内涵

题型主要反映了试卷长成什么样,是看脸,细看考试内容才是看气质,或者说是内涵。本次管理学的考研依然体现了,考重点的宗旨。由于管理学流派纷呈,众说纷纭,这其实给考试造成了重大的困难和障碍。出题老师作为本专业的资深研究者,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出于对学术的良知和热爱,考就必考那些确定的东西,考偏难怪的内容无异于是在耍流氓(但并不能保证有时候老师会手抖了,出一道这样的小题)。这就注定管理学考试绝大部分内容不会出的特别陌生。但是,并不是说这样就没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了。让人纠结的题目是每张试卷上必然出现的,这类题目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的确之前没有见过,但确实属于管理学的范畴,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不存在,但是放心,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如果出现分值也基本上就是真小分值题目中的一问,比如中央财经大学考题中源自《管理世界》杂志的研究模式考察;

二是,基础内容结合热点问题,这就是经常说的既要低头实干,又要仰望星空,说白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方式,在今年真题中体现出的就是案例增多,并且论述题紧扣热点,比如东南大学的考题就考察了互联网+时代给管理带来的挑战;

三是,对于知识细节的考察,这一点是最要命的,很多小题会从细节上寻找出题点,很多同学也反映就怕在答题的过程中,不小心漏掉小碎知识,还有甚至看到问题压根儿想不起怎么答的情况,比如东南大学考的PDCA循环和人民大学出现的全面质量管理等内容。

三、吹响备战复试阶段的号角

交卷的铃声并不意味着接下来是你们挥霍青春的日子,而是在向各位吹响继续战斗的号角。复试的备战正在拉开序幕。结合初试考试的情况,我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绷起复试准备这根弦儿。针对复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结合初试学习的内容趁热打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因为各学校管理类的初试,一般都是考管理学,考试内容一样,但是到了复试的阶段基本上就会分为财务管理、会计、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各个方向。这个时候分支理论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很重要。这些知识一般也都是在管理学这样一个大的知识体系上细分出来的。所以,虽有不同,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在复试阶段不可忽视这些联系。

其次,就是要关注热点,初试侧重基础理论的掌握,对应用的环节考察有限,但是在复试环节,由于导师们一般比较看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会着重考察学生对实施热点的理解。这个时候,其实是跟做案例题相比更灵活的考察方式,看似在说新闻,其实主要还是要联系本领域的研究动向。因此,这个时候考察的是学生对前瞻性问题理解分析的同时,也在考察学生的进行科研的潜在能力。当然,这个过程还会涉及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复盘2016研究生考试过程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接下来复试阶段的一个简单的引导,希望能对大家考研道路上的修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