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再捞一波分!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公共课复习 >> 考研政治 >> 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再捞一波分!

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再捞一波分!

考研时间: 2018-12-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摘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肖大大的微博,最近肖大大发话了,关于马原分析题的身体与答题技巧做了详细解答,还在迷茫的小伙伴快快看过来。我们一起看看肖大大怎么说吧。

  目前正是通过《8套卷》和真题练习马原分析题解题思路的阶段,这篇文章里我就讲一讲关于这道分析题的一些技巧。

  ►复习方法

  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块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之前我已经多次提醒过同学们,要自己整理一下哲学框架或者直接参考《知识点提要》里我给出的框架图。由于现在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同学可以直接把过去10年真题考查的原理和我在8套卷里考的原理整理出来列一个表,实际上你也能发现,真题大概率的是从这些常考原理里面挑一个考。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②③在16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①在08年考查,①③在01年考查),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提要》逻辑图第3页)。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拿到一个更高的分数。

  马原分析题审题答题技巧,再捞一波分!1

  《知识点提要》哲学逻辑图

  在做题练习的过程中,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把相对抽象的哲学原理用简单易懂的一些同义词或者短语来替代,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说举一反三就是一般到个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矛盾的特殊性;正视问题的存在可以用矛盾普遍性来解释;提问中同时问到两个方面/属性/特点的时候,可以考虑用对立统一;涉及到两个相反的事物(比如成功/失败、真理/谬误、好事/坏事等),可以考虑用矛盾转化。

  ►审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

  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这类提问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还有一种是限定性的问法,比如2018年34题第二问: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理,说明为什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17年真题第一问:从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的视角看,为什么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看法和评价。这种提问方式明确告诉了考生要从某个角度分析(实际上也是因为不这么限定就会有多个原理可以答题),难度略低,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限定,如果明确点明了原理你还用其他原理答,丢分是非常可惜的。

  下面我将主要讲解第一类难度较高的提问如何从审题来分析所考原理。

  一、提问中的提示

  1.2004年真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这道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很多考生对这个考点比较陌生,很容易找偏方向。但是如果审题仔细,此题第二问中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要回答的考点,抓住这种明确的提示就大幅降低了第一问的难度。(今年的《8套卷》中我也考了这个原理)

  2.2010年真题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道题的第三问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就是在问为什么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难免发生错误,当然第一问即使没有提示也是比较好答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同学考虑使用矛盾普遍性来回答。

  类似技巧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分析题里,比如2015年毛中特分析题

  (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这道题如果审题不仔细,可能会漏过非公经济的重要提示(材料全文700字中只出现了一次非公的字眼),但是如果知道第二问这个问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在提示第一问的范围(小猫就指非公有制经济),答题方向就比较明确。

  二、题干中的提示

  为了给大家多留下一些题独立思考,这里我还是使用2010年梅兰芳错成经典的例子。

  1、2010年真题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这道题的题目材料中有两处需要注意:

  1.第二段这三行,完全属于总结陈述,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求胜,化腐朽为神奇。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转化的意思,因此要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来解释,具体来说就是标准答案的前半部分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第一段,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这句话就是在从梅兰芳个人角度讲能够错成经典的原因,因为他是大师,有深厚的功底和应变能力。所以考生完全可以把这句话改写成自己的话:标准答案的下半句就是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答案组织

  马原的答案是很简练的,判卷的时候也是踩点给分,这点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标准答案来体会。比如说梅兰芳这题的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只需点明对立统一,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即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提问相对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感觉到关键句不够,或者原理找得不是很明确,至少应该用自己的话结合题目来进行改写。比如还是以2010年真题为例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这里比较明显可以想到的原理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矛盾转化,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学们可以通过研究真题的标准答案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

  真题答案:

  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这些话毫无疑问不是教材上可以死背的现成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这种答题模式,实际上有一定作文功底的话是完全可以发挥出来的。政治这门课在考试的时候必然是要多写一点的,这种编话的方法是应该结合真题研究的。

  三、启示类提问

  这种提问是开放性很强的,比如

  2014年真题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这一问一定要结合第(1)问中涉及到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回答(提问中要求的上述事例)。那么肯定要提到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此外,需要同学们研究真题来体会和学习的,就是这一问的后两个得分点,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这就是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积累的经验,前面我讲过,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都是很好的应对启示类提问的套话。此外还有要用辩证思维方法、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加以总结,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哲学框架图里每个原理后面给出的方法论意义,这种文字储备是应对启示类提问的资本。

  最后再说一下,用来练习的资料有《8套卷》、《讲真题》以及12月上旬出版的《4套卷》中的马原分析题。一定要自己思考、独立做题,原理本身并不难背,重要的是学会找原理。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小编为广大学子整理了考研技巧考试大纲,更有历年真题提供测试等等。针对每一个科目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技巧挖掘。欢迎各位考研的同学进行了解和资讯。考研的痛苦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查字典考研网预祝各位学子取得成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