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统一于物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从必然走向自由。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备注:本考试大纲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于2016年11月最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