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5-10-1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440)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1.必考范围:新闻采访、新闻报道写作

  2.选考范围: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

  (备注:选考的四个部分中由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相应的部分)

  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内容比例与试卷结构

  (一)必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60%)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60%

  (二)选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40%)

  在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4部分内容中,选其中1部分答题,占总卷面分数的40%

  (三)题型

  简答题写作题分析论述操作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新闻采访

  第一章采访与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涵义及其特点

  第三章新闻采访的唯物主义基础

  新闻采访所获取的事实应是什么样的事实?

  涉及新闻真实要求事实的每个细节都真实、新闻真实是客观真实而非主观导演的真实、新闻真实是总体真实与局部真实的统一、新闻真实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第四章新闻采访的辩证法基础

  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内在价值;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保持新闻信息的平衡;记者采访的空间。

  第六章新闻发现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的涵义;新闻发现的两重境界。

  第七章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发现新闻的途径。

  第八章采访准备

  准备在采访中的作用;采访准备的内容。

  采访提纲的拟定

  第九章现场访问

  访问的价值;访问的选择;问题设计的原则;新闻发布会中的提问。

  第十一章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功能;现场观察的目标。

  第十二章体验式采访

  显性的体验式采访之方法;隐性采访的涵义及作用。

  第十三章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网上采访的方式;网上采访面临的问题。

  第十四章采访方法

  上下结合的方法及点面结合的方法

  第十五章采访的核实

  新闻失实的表现;新闻失实的原因。

  二、新闻报道写作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因。

  (三)新闻报道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写出感觉来:"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六S"报道的特征。

  4.要"讲故事":新闻报道从现场写起有的好处;"讲故事"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最好方式;"华尔街日报式"的小技法。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当代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入世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份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四、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片;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电视纪录片的拍摄;电视纪录片的结构

  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论政性政论片

  思辨性政论片

  评述性政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社教节目的地位

  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的栏目分析

  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潮";娱乐节

  目的接受心理

  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

  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石老师修订)

  五、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因特网)之前的新闻传媒技术

  1.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3I内涵、3C技术

  2.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3.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4.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因特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1.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2.第四媒体(因特网):因特网传播(网络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媒体(因特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1.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2.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对传统媒介的挑战、共存、双赢战略

  3.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1.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2.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1.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2.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3.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4.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1.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2.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3.商业性ICP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1.因特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2.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六、广告实务

  (一)广告与公共关系策划报告

  广告与品牌策划报告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广告策略、广告计划、效果评估等。

  (二)广告市场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三)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

  (四)广告与公共关系战略设计和广告预算

  (五)广告与公共关系媒体特性和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优化组合、选择方法及原则

  (六)广告表现策略、推进策略、实施策略

  (七)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创意者的素质开发

  (八)广告文案创意的基本要求,主题创意的方法,结构创意、语言创意的基本形式、方法及技巧

  (九)平面广告创意概述、报纸广告创意、杂志广告创意

  (十)全书的策划案例赏析和创意链接

  (实习编辑:孙慧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