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专业介绍:市政工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市政工程

扬州大学专业介绍:市政工程

考研时间: 2011-05-3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市政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在市政工程学科领域,掌握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和民主协商的团队作风,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3.掌握先进的水质分析测试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适合在市政、环保工程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技术、管理和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二、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休学与在读的时间之和不得超过5年。 学习优秀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其学习年 限至少为2年。硕士生延期毕业,必须写出书面说明,导师签署意见并明确加强培养的具体措施,经学科同意、院长批准,研究生处备案。

三、研究方向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本学科现确定3个研究方向,见表1.

表1 市政工程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土木工程学科代码0814
二级学科名称市政工程学科代码081403
序号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1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本方向主要围绕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给水处理工艺研究,饮用水水源保护与修复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研究,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研究,水和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
2城市水系统优化本方向主要围绕城市水系统优化开展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城市给排水管网及泵站优化设计研究,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城市给排水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城市水环境系统优化研究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本方向主要围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开展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城市固体废弃物收集、运输与管理研究,城市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研究,垃圾填埋场选址与评价研究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完成43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41学分,学术研讨

与学术报告2个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14学分,必修课程6学分,学士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9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具体

课程设置见表2。 表2 市政工程硕士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

M1111700101/M1111700102自然辩证法/

马列原著导读

3622春考试
M111170010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秋考试
M1111700201英语744全年考试

学位课程

M1111700404数理方程5431秋考试
M1111700401数值分析5432春考试

小计

14
M1508140321高等工程流体力学5432春考试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6学分

M1508140322分子微生物生态学5431秋考试
M1508140323最优化原理与方法5431秋考试

选修课程

M1508300123胶体与表面化学5432春考查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12学分

M1508140342水的物化处理原理5432春考查
M1508140343水的生化处理原理5432春考查
M1508140344反应工程原理3622春考查
M1508140345水工艺新技术3623秋考查
M1508140346给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5432春考查
M1508140347城市水系统优化3622春考查
M1508140348水体修复修复理论与技术3622春考查
M1508140349城市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3623秋考查
M1508140350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5432春考查
M1508140351C程序设计语言5431秋考查
M1508140352计算流体力学5432春考查
M1508140353Matlab应用3622春考查
M111170020354第二外国语(日语)3623秋考查

学士阶段基础课程

水质工程学(Ⅰ)543考试
水质工程学(Ⅱ)543考试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543考试

小计

27

必修环节

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2考查≥10次

总计

43

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修学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满足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取得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或环境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经导师审查同意,可免修非学位课程中学士阶段必修课程。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公开发表论文要求

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发行科技期刊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至少1篇。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硕士生要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研究工作的能力。要特别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

每月举行1次。通过研究生相互之间的研讨和切磋,切实提高科研能力。

4、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开拓学生眼界。

5、注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本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论文选题要注重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工程性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导师签署意见、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备案。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2、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导师带领学生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和专业访学

3、文献阅读

论著与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及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文献和适量的外文文献,文献阅读量由导师视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4、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学位课程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必修课程以闭卷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同等学力者补修的5门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教学实践性环节考核:教学实践性环节考核由专人负责,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考核表》,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应分别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由学院专人负责考核。完成《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校研[2004]14号)有关规定者,方能获得2学分。

4、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在课程结束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按照《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实施。

八、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选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广泛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学生的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与导师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相结合。学术性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点和可行性;应用性选题应努力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做好开题报告

v开题报告主要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本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形成书面意见。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必须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没有通过开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三个月后重新进行论证。

3、学位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翔实,思路清晰,文体规范。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对所研究问题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所创新和突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要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4、论文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

九、编制订说明

本次大纲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根据市政工程学科特点,按《扬州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培养过程,依培养方案严格执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修订的思路上,突出本学科硕士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按紧贴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优化课程设置;二是按培养过程特点,细化与规范培养程序,三是按高素质人才与高学位论文质量,严格各环节的考核。

编制要点: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相邻学科间的交叉;在课程学习上,注重思辩、写作与报告能力,提高抓住问题要害的敏锐力;学位论文选题上,明确选题要求,提高论文质量;中期考核上,明确硕士资格考试程序,控制整体培养质量等。

十、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3学分,54学时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数理方程的导出和定解条件、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位势方程。

2、数值分析 3学分,54学时 插值法、函数逼近方法、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解法、矩阵特征值计算、常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

3、高等工程流体力学 3学分,54学时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势流、粘性流、边界层、紊流理论

4、分子微生物生态学 3学分,54课时 分子微生物学基础、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不同污染物处理工程设施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构建、工程设施中微生物系统运行问题的诊断、工艺设计中的微生物学、案例分析等。

5、最优化原理与方法 3学分,54学时 线性规划,无约束最优化,一维搜索,使用导数的最优化方法直接方法,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二次规划,可行方向法,乘子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