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专业简介
动物学学科点是生物学重要二级学科之一,2001年获准硕、博士研究生招生。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7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名。2001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0项、973子课题1项、校引进人才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市局级课题3项。总经费1000多万元,在研经费440多万。在动物毒素结构与功能和抗菌肽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专业近年来在国际重要刊物如Molecular & Cell Proteomics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项,获批10项。现有动物资源与保护、动物毒素结构与功能、抗虫生物与抗虫基因资源开发、抗菌肽与生物天然免疫、动物生长的营养调控、动物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系统与进化动物学等多个研究方向。
赖仞教授主要从事动物毒素结构与功能、抗菌肽与生物天然免疫等方向的研究。已在国际重要刊物如Molecular & Cell Proteomics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了20项发明专利,其中10项已经获得授权。立足于中国动物毒素资源(特别是有毒两栖爬行类、昆虫类动物资源)的分子多样性和特殊性,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系统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有毒动物模式物种毒素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发现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效应分子,特别是新药前体分子;揭示一批重要的动物蛋白多肽毒素与人体内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新靶点的发现与确立,提供动物毒素蛋白多肽在生物学研究,天然创新药物开发,农业技术应用的理论物质基础,带动促进开发有知识产权的新药物靶点和创新药物。
赵如茜教授主要从事动物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向的研究,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及教材10多本。
王恬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生长的营养调控,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多篇,出版科技著作及教材20多本。
高国富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资源与保护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1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合作项目“江豚和白鳍豚的生物学和保护”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
张克云副教授主要从事抗虫生物与抗虫基因资源开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5篇。发现并描述了昆虫病原线虫新属1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新种1个,首次发现与小杆科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的细菌为Serratia属细菌。在GenBank中登录基因序列200多个。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项。立足于中国不同生态型农田抗虫生物资源(特别是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昆虫病原细菌、虫生真菌资源),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系统深入发掘中国强毒、广谱抗虫生物资源;通过对强毒、广谱抗虫生物的抗虫蛋白及抗虫基因克隆深入研究相关抗虫机理;发现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毒、广谱抗虫生物及强毒、广谱抗虫基因;揭示一批重要的强毒、广谱抗虫蛋白抗虫机理与作用靶标;研究结果将为我国不同生态型农田害虫的生物防治和转基因育种提供重要资源与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