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沈阳建筑大学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

沈阳建筑大学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

考研时间: 2011-05-3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是沈阳建筑大学首批获一级学科授权学位点之一,涵盖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点,这三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材料学学科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被列为建设部重点学科,200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9年和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科研平台有: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实验室——国家建设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型建筑材料制备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三大支撑学科之一。

该学科已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包括:“严寒地区混凝土高性能化 ”、“生态建筑材料”、“节能建材与新型墙体材料”、“功能材料加工制备与性能研究”等 。

本学科拥有用于培养本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大型仪器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差热天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压汞仪、导热系数仪、氯离子渗透性测定仪、接触角测定仪、电化学工作站、热机分析仪等。

该学科科学研究活跃。近年来,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及各类横向研究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辽宁省技术发明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14项,获专利授权1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80余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目前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3200余万元。

学科研究方向之:生态建筑材料

本研究方向直接与工业废渣高技术开发这一国际前沿课题相接轨,着重解决区域性工业废渣的再生利用、建筑材料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强调材料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与地方工程实际及生态环境相适应。注重粉体活性的测试与评价,结合多种理论手段深入探索粉体特征与活性的关系,探索材性机理,为工程中按指定性能设计制作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与工业化开发。结合东北地区环境和工业特色,研究金属尾矿、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工业废渣的工业化利用。在生态化建筑材料方面结合辽宁区域特点,研究北方海域生态混凝土人工渔礁、海岛贝壳污染、建筑景观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探索灰渣微晶玻璃物化机理、粉体分形特征测试评价、超细灰渣高表面能、高火山灰活性、高密实充填性、高抗渗、高流变学特性、微量元素在混凝土中对海洋褐藻附着生长等,在探索材料性能的基础上,与工程有益结合,实现高性能材料的工艺条件和配套技术。

生态建筑材料研究方向学术团队开展该方向研究已有20年,重视理论研究,尤其是材料的形成机理和破坏机制的研究,在区域性灰渣材料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独创性,重视与国际接轨。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细粉煤灰分形特征及应用机理研究”,辽宁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金属尾矿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国家外专局项目“清洁生产在水泥中的应用”,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村镇生物质建材的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8项,横向课题14项,已鉴定项目2项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复合型喷射水泥”成果获2005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获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三等奖;“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成果获2006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粉煤灰陶粒高性能化及其应用研究”成果200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海洋混凝土工程生态化、高性能化建造技术”成果获2005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三等奖;“粉煤灰复合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成果获2007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金属尾矿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 成果获200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

研究方向

学科研究方向之:严寒地区混凝土高性能化

混凝土工程高性能化、高功能化是国际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的热点。严寒地区混凝土工程的高性能化也是国际寒地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索严寒地区混凝土材料损伤机理,实现高性能化、高功能化是解决严寒地区混凝土工程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方向结合东北的北方区域特征,重点研究“严寒季节若龄期混凝土高性能化(冬期施工关键技术)”、“公路工程混凝土高耐除冰盐剥蚀”、“北方海域工程高耐海水冻融”、“高腐蚀、高冻融交互影响特殊环境中混凝土材料的高耐久性”、“北方地区景观、透水混凝土耐久性”等难题。开发严寒地区混凝土工程的高质量建造技术。探索“冬期施工水泥技术及外加剂技术及作用机理”、“高腐蚀介质和冻融共同作用下的高性能混凝土制作及寿命预测”、“景观彩色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高耐久性”。为寒地工程中按指定性能设计制作高性能混凝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施工配套工艺提供技术保证。

严寒地区混凝土高性能化研究方向学术团队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盐湖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与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材料分形特征测试评价及高性能化最优设计”,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抗盐渍侵蚀建筑材料与技术研究”、西部大开发课题“察尔汗盐湖抗腐蚀电杆”,国家外专局项目“低温条件下混凝土冻害机理与预防”,辽宁省教育厅省高等学校创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低温条件下幼龄期混凝土的冻害机理及防护研究”, 辽宁省科技厅项目“混凝土超速凝剂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10余项。“低温条件下幼龄期混凝土冻害机理及防护研究”成果2009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粉煤灰复合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成果2007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一种混凝土水化控制方法” 成果2007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00篇,其中,SCI、EI检索20篇。

学科研究方向之:功能建筑材料

现代建筑以功能建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功能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加快我国功能材料的发展步伐,我们重点对太阳能材料进行研究,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我们重点开发环保型硅化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家庭用太阳能供电系统、高速制造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绿色光伏太阳能建材等更为经济、性能更好的新型太阳能材料。并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探索静电喷射沉积镀膜制造太阳能电池技术,同时,对能实现智能建筑的不同功能建筑材料进行探索。

功能建筑材料研究方向学术团队承担完成国家“十五”公关项目子课题项目“砂状氧化铝生产过程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规律与行为预测研究”中的“污染条件下典型轻金属的大气腐蚀机理和防护层失效机制”,建设部科学研究项目“以碳纳米管为功能基元的环境友好性水基导电涂料”,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金属表面热喷涂花岗岩涂层形成机理及抗腐蚀性能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60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

学科研究方向之:节能建材及新型墙体材料

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特别是在我国,建筑材料单位产量的能耗远高于技术发达国家。此外,建筑是我国能耗大户,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25%。国家建设部把节能建筑作为“十一五”的重点。在倡导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节能降耗建筑材料制备技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方向主要研究节能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通过工艺创新降低建筑材料生产的能源消耗;以解决传统工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利用新的工艺理念,进行传统建筑材料生产工艺降耗改造研究,解决行业老设备、老工艺的能耗问题。从节能、节地出发,开发新型墙体材料,以适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墙改产业政策。重点研究低能耗高质量节能维护结构建造技术。在制定节能建材标准、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新材料、示范工程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节能建材及新型墙体材料研究学术团队在村镇建设节能、利废高性能墙体材料、一年生植物秸秆层面保温材料、北方村镇单体节能建筑高质量建造技术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小康住宅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物第四专题“农房适用建筑材料研究与开发”。此外,在该方向主持和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产品认证体系的研究” 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应用政策实施细则的研究与制定”,科技经费1000余万元。近年来,学科梯队成员调研了国内大量乡镇的建材,从事相关课题研究10余项,其中主持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城镇建材技术政策研究”获200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