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专业介绍 >> 2015年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2015年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考研时间: 2014-08-2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

090102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学科。学科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4名,讲师5人。近几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北京市科学技术叁等奖1项,育成品种8个。

本学科有3个研究方向: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主要从事作物(食用豆类、玉米、小麦)抗逆和品质改良分子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比较基因组研究等研究。

090201果树学

北京农学院果树学科始建于1979年,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目前共培养研究生200多名。该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3人,北京市属优秀人才1名,北京市拔尖人才1名,北京市名师1名。近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4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叁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12部,创经济效益10亿多元。

该学科设有果品优质生态安全、果树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果树发育生物学等研究方向,其中"果品优质生态安全"团队为北京市科技创新学术团队。

090202蔬菜学

蔬菜学科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蔬菜学科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7名,其他教师6名。已主持完成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委和北京市教委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多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北京市农业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

等奖3项。现有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3人,首席1人。"蔬菜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获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该学科在蔬菜优质生态安全、设施蔬菜抗逆生理、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目前主要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蔬菜生理与优质安全栽培、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设施蔬菜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叶菜创新团队破解了生菜高产安全技术,选育出4个适于北京种植的优质高产生菜品种,建立并推广无公害生产和有机生产技术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生菜周年栽培。果类蔬菜创新团队针对设施果类蔬菜连坐障碍(根结线虫)严重的突出问题,筛选了4个完全免疫根结线虫的多抗砧木,不仅起到了完全防治根结线虫的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对低温等逆境的抵抗能力,节省了农药化肥的投入,保障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090601基础兽医学

该学科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经多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中药药理与药物残留、兽医公共卫生、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三个研究方向,2005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授权点。本学科与日本麻布大学建立姊妹校关系,2007年起每年选派4名研究生赴日深造。

本学科是建立在北京市特色专业基础上,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1个国际培训中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共3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总经费达600余万元,近3年获国家级奖及省部级奖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多篇。

该学科旨在探索药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兽药;在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药饲料添加剂研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抗球虫药研究获农业部二类新兽药证书;畜禽抗应激中兽药的研制开发获得北京市农业推广二等奖,2010年

获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系列禽用中兽药产品研发取得了10项四类新兽药证书。

090603临床兽医学

该学科现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在中兽医药及动物疾病防控、产科与胚胎工程和宠物临床三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学科与日本麻布大学建立姊妹校关系,2007年起每年选派4名研究生赴日深造。

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等2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国际培训中心。近5年共承担38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获北京市级奖3项,转让成果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300多篇。

中兽医药与疾病防控方向着重结合近代兽医学理论、实验方法和诊疗手段,揭示中药的效应机理和针灸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专注于畜禽规模化养殖中疾病诊断和防控系列药物的开发研制;产科与胚胎工程方向侧重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冷冻保存、胚胎性别鉴定、活体采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宠物临床方向针对都市农业特点,开展观赏和伴侣动物疾病的相关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老年性疾病及眼科疾病等动物疑难病。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北京农学院传统优势学科,现已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共有导师28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4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1人,北京市产业经济岗位专家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5人。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累计6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

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软科学课题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科研成果采用40多项,经费达到20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多项;出版专著60多部,主编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共800多篇。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学科已经搭建起了完善的软硬件人才培养平台,并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农村社会发展方向、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方向和涉农企业管理方向。

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主要侧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体系、运行机制与模式、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有较强的影响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近三年科研经费达6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含教材)20多部。

农村社会发展方向:主要研究全国及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等。近三年科研经费达3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先后主持了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和山区"百千万"工程规划、农村科普基地规划、农业科技园区规划40多个,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方向:主要研究大都市农产品高端市场的组织、功能与农产品贸易创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近三年科研经费4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涉农企业管理方向:主要研究涉农企业管理的理论、模式与运行机制。本方向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涉农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深入研究涉农企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重点研究涉农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政策等问题。近三年在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50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科研经费达到200多万元。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北京农学院新兴学科。目前共有导师4人,其中教授1名,研究员1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3名,有1名亚美尼亚工程院外籍院

士。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该学科现已形成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林业技术经济方向。

林业技术经济方向:林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林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林区经济发展的危机管理、林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评价。主要特色是研究内容紧紧围绕林区经济发展尤其北京山区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为促进林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先后主持: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中国社区林业能力建设需求评估";农业部对外经济与和合作中心"亚行贷款旱作可持续农业项目"评估和项目监测管理等项目,近三年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研究京内外林业宏观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与变化趋势;研究林业发展理论与政策;探索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北京市重点与攻关项目、北京市农业技术示范多项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近三年科研经费400多万元,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083400风景园林学

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经过园林专科、园林本科的发展,到2011年获批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硕士点,历经了近30年发展历史。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18人,教师中有9人具有博士学位。

学科多年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在城乡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近3年来承担国家级、市级纵向课题以及横向工程设计项目约72项,项目总经费约1320万元。出版专著7部,主编或副主编教材或著作43部,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12篇。

该学科已形成了4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借鉴中国传统风景园林造景理论,进行城市风景园林造景理论、方法的创新,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城市园林景观;汲取世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整合、再创新,应用于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提升我国城市风景园林景观品位;探索风景园林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持生态

平衡、创建宜居城市等方面的作用。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向,以保护和发掘传统乡村风俗风貌为前提,尊重乡村水系、地貌、乡土植物的特色,利用传统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进行乡村景观保护性规划设计、沟域经济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提高乡村地区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③景观生态工程方向,针对城乡生态与景观发展需求,应用景观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重点解决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问题,开展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利用技术以及城乡园林绿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④园林植物方向:注重园林植物新优品种引进、栽培繁育、生态适应性以及造景应用等方面研究,为植物造景培育、筛选、繁殖和示范新品种。

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2013年新获批"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平台一个。工程中心将顺应国家和北京市发展战略的需要,响应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将为北京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方法、技术与实践示范。

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设有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制图实验室、景观模型实验室、陶艺及丝网印刷实验室、园林植物生态实验室、园林植物栽培生理实验室等研究室及本科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3000㎡,仪器设备值合计2850万元。同时,建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多处,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

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共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后)学位14人。

该学科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农委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项目等共48项,总经费1520多万元。近三年出版著作约52部,主编和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223篇。

该学科现已形成"园林植物资源与育种"、"园林植物生理与生态"、"园林植物应用"三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其中,园林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方向已开展了百合、丁香、一串红、菊花、草坪草、景天等种质资源分析研究、常规育种与分子

育种研究,某些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园林植物栽培生理与生态方向,生理方面注重开花生理、抗逆生理研究;生态方面注重生态修复、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演化、城乡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生态再利用、花卉花香成分检测及花香释放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栽培繁育方面注重花卉花期控制技术,园林植物种苗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园林植物组培快繁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新优宿根花卉引种、繁殖及景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该学科现有园林植物栽培生理实验室、园林植物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园林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园林植物分子生物实验室、园林植物生态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实验室;同时还有植物学实验室、林学实验室、树木花卉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制图实验室、园林景观模型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020㎡,仪器设备值合计2230万元。校内建有现代设施花卉实践基地20亩,其中含温室6000㎡;校内还具有园林苗圃实践基地20亩,林业苗圃基地20亩。这些为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090702森林培育(城市林业)

北京农学院林学一级学科于2010年获批,森林培育(城市林业方向)为北京农学院林学一级学科下新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学科具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

森林培育(城市林业)已初步形成三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其中"城市林业种苗繁育"方向,注重林木新优品种引种,注重林木种苗繁育新技术(例如组培快繁育苗、容器育苗、嫁接育苗、菌根育苗等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注重基于生理与形态等综合指标的林木种苗评价体系的研发。注重种苗繁育及种苗品质形成的机理研究。

"城市造林与生态"方向,适应北京城市造林与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需要,注重3S技术在城市造林规划与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注重困难立地条件和生态脆弱地的造林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注重混交林互作机理及混交造林技术研究,注重林木花卉挥发性物质释放规律与森林健康经营的研究。

"经济林与林下经济"方向,注重经济林新品种引进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注重林下经济作物新品种引进及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083201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之一,下设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等3个方向。目前,该学科有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其中有11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该学科依托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微生态制剂关键技术开发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共建)、北京市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设有功能乳制品实验室、食品毒理学评价室、食品理化检测与营养分析实验室、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益生菌实验室、真菌实验室等,拥有制备液相色谱、中高压层析色谱、高效逆流色谱、液质联用、气质联用、超声波提取浓缩器、低压层析系统、高压细胞破碎仪等大型分离分析仪器,具备了培养食品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良好实验条件。近五年该学科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获科研成果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

该学科以现代食品科学技术为基础,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食品生物技术,研究食品中的功能性因子;研究以拮抗菌为基础的食品防腐保鲜机理与应用;研究果品蔬菜、谷物、豆类、畜产品的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对其进行功能性评价并开发相关功能性食品;研究农产品安全控制理论,研究和开发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过敏原、抗生素和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和相关产品等。

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之一,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该学科有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5

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9人。

该学科现有农产品加工工艺实验室、农产品贮藏与保鲜实验室、农产品品质分析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食品加工过程控制实验室等,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还有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蛋品安全生产与加工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北京北农葡萄酒工程技术中心等硬件条件的支持,共计仪器设备总值约3000万元。近五年该学科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获科研成果奖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

该学科研究农产品产后衰老理论、品质劣变机理以及相关处理技术与综合保鲜措施等;研究农产品、动植物资源的加工理论、加工工艺及配套设备、工程技术等;研究食品新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控制、包装材料的安全控制以及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等。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领域

085238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培育和建设学科。目前共有导师20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优秀留学归国人才各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导师队伍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

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4个稳定的二级学科方向: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功能基因发掘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农药与兽药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在天然产物提取、生物合成及利用方面形成自身优势,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各类省部级项目39项,共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7项,发表高水平SCI研究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学科依托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和齐全配套的学科方向研究平台。相继在大北农集团公司、首农集团、先正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学科内部建有设备先进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组织培养中心,可为高素质的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支持。

095101作物

北京农学院作物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现有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豆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豆类育种、玉米群体改良、玉米遗传育种、小麦遗传育种、甘薯遗传育种和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以开展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京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核心,为北京的创汇农业、籽种农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近5年来,本学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一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昌平区技术推广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各1项。

作物学科在玉米、小麦、红小豆、甘薯、杂粮等方面,建有10个试验示范基地,在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生产管理、种子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95102园艺

北京农学院园艺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所支撑的园艺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现有果树学、蔬菜学和观赏园艺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果树学科是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园艺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园艺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园艺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园艺产后优质生态安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利用、园艺产业经济、设施园艺与工程、园艺园林设计、都市农业、植物保护等。园艺学科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博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3%。导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人。创新团队3个。

园艺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与市级在研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8项,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郊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市部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园艺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

095104植物保护

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是学校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7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人,占教师人数的78%;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2名,北京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1人。

植物保护领域目前主要包括植物病害综合治理、农业害虫综合治理两个研究方向,在京郊主要果蔬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共计20余项。近年来获各级科技奖励4项,编写论著3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依托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并建立了配套

的技术体系。校内具有教学实践基地,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095103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岗位需求、掌握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高新技术,符合都市农业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学3个二级学科。北京农学院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学校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支撑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北京农学院特色专业。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主要包含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硕士生导师5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青年骨干教师3名。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先后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在培养合格的农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和资源与环境管理人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农业资源利用的导师目前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研究项目共计10余项,主要是针对北京市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京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出版论著4部,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

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依托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植物科技学院科研公共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有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建立了校内与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095115种业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领域围绕北京优势种业玉米、小麦、豆类、甘薯等大田作物和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贮藏加工、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掌握关键技术与高新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够从事本领域科研、推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种业人才。

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点现有教师13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实验师1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导师9人,中国作物学会理事1名、北京作物学会副理事长1名,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组委员1名、大豆专业组委员1名,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名,已形成由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的学术团队。

种业领域的教师以农作物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和种子质量检验技术开发、种子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为特色,近5年完成科研课题20余项,选育玉米、小麦、大豆、小豆和甘薯新品种10余个,推广新品种10余万亩,获得多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农业技术推广奖、国家发明专利、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种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095105养殖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之一。该学科共有教授4名,副教授7名,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同时与美国宠物食品协会、华都集团、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有5家企业设立专业奖助学金。50多年来,为北京市培养输送高级农业科技人才3000余人,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市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和专家,为北京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上不仅拥有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专家、教授,而且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2人获北京市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先后送百余人次出国攻读学位、进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目前,正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

家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承担并已完成的国家、市级科研和教改课题20余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0多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已成为北京市培养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高级应用人才的教学基地和科研中心。

该领域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095200兽医

北京农学院兽医是北京市特色学科。该类型学位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建设学科-临床兽医学和校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两个硕士点。学科内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中心,动物医院及标准的实验动物房,并有华都肉鸡公司,美联众和动物医院联盟等1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目前共有22名导师,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者占70%以上,目前有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经费1000多万元。学科内拥有流式细胞仪,核磁共振,荧光定量PCR,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机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可满足实验需求。设有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方向,并在中兽医学宠物临床、人畜共患病研究领域有较好基础。与日本麻布大学有姊妹校合作关系。

主要招生对象:兽医(畜牧)学科一线工作的执法、检验检疫人员、兽药厂、畜牧兽医站、饲料厂、畜牧与水产养殖企业等工作人员及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村与区域发展是依托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起来的新型研究领域,现有导师32人,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17名。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累计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软科学课题5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研成果采用20多项,经费达到20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多项;出版专著60多部,主编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共600多篇。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

095107林业

北京农学院林学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所支撑的专业有园林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林学专业。林业领域推广硕士的培养,以构建林学、园林花卉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学科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林木花卉栽培生理、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林木花卉景观应用等。学科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14人。导师队伍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

近三林业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学研究项目共计45项,项目经费968万,多数是针对北京市林业、生态修复、园林花卉产业、城乡园林景观规划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涉及的林木花卉有阿月浑子、观赏海棠、丁香、牡丹、八仙花、百合、报春花、朱顶红、火鹤、菊花、景天、宿根花卉、芳香植物等,与北京市三农发展密切相关。

本领域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北京农学院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有20亩现代设施花卉实践基地1个,20亩园林苗圃基地1个,20亩林业苗圃基地1个,校外有实习林场1个,能满足研究生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

完成学业达到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证书。

083400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是以风景园林职业任职资格为背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手段,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创新性思维,能从事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有25名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专职教师。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88%。其中北京市园林绿化评标专家7人,北京市绿化美化积极分子3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3人,北京市优秀人才3人,全国与北京市级学会理事以上人员3人次。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校内与校外行(企)业共建导师团队。现有校外导师8人,多数为企业工程师、企业高管、CEO,具有丰富的生产研发实战经验或管理经验。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实验室硬件条件完善。具有9000平方米的园林楼1个,专用艺术或美术实验室4个、平面设计与立体构成实验室1个、园林工程实验室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3个,风景园林制图室3个、建筑模型建造实验室1个、雕塑模型制作室1个。还有花卉树木实验室、种苗繁育实验室、生态实验室等。校内有25亩的苗圃基地1个、占地20亩的现代花卉设施基地1个,校外有万亩实习林场1个。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省部级科研平台)坐落在园林楼,将为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提供重要支撑。

近三年,本专业学位点导师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15项,承担规划设计60余项,科研经费1524万元,发表论文110篇。承担项目中,城乡村景观规划与旅游规划方面,城区内承担了大量的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校园景观、厂区景观等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乡村方面,承担了大量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农业观光园规划、沟域经济规划、风景区规划等项目。景观工程技术施工和管理方面,注重景观工程施工及管理,注重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推广。

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

"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点以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目前拥有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蛋品安全生产与加工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微生态制剂关键技术开发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共建)、北京市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和北京北农葡萄酒工程技术中心。教授(研究员)16名,副教授12名,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产品资源利用、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控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

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食品研究所、北京营养源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化分析中心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和美科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味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房山区莱恩堡酒庄、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北京市多家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教授工作站,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该领域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095112农业信息化

北京农学院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点是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而获得学校大力支持发展的新学科之一。现有硕士生导师16名,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其中,北京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1人,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理事1人,北京物联网研究会理事1人,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1人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硕士点依托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奥智能化农业联合实验室,重点开展数字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延庆、门头沟等区县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在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为农业信息化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该硕士点的主要科研方向如下:1、特色果业精准化管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研建农业资源信息平台;3、生态城概念规划信息平台建设;4、蔬菜生产模型研建;5、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果树虫害特征识别技术研究。

该领域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095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是依托文法学院而建设的农业推广硕士点。

文法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1人,大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导师队伍中有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首都教育先锋"-教育创新先进个人1人,北京市育人标兵1人,北京高校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

文法学院高度重视凝练学科特色。根据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和学校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办学定位,对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系的专业和学科发展定位及时与学校传统的农科优势实行有机结合,以研究"三农"法律问题和农村社会工作为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方向。近年来,以学校北京市新农村研究基地、都市农业研究院、法学系、社会工作系及"三农"法律研究中心为平台,在农村社会组织、外来物种入侵、食品安全、农业知识产权、农村土地、农村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较有影响的成果。学院近几年主持国家级课题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各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5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项,中国法学会课题2项,主持其

他横向及局级课题数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领域。主要为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培训和推广等工作的行政、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农业推广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北京市新农村研究基地、都市农业研究院、法学系、社会工作系及"三农"法律研究中心为基础,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的农业推广人才打造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