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本专业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培养从事中国哲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哲学文献研究;儒家哲学与儒释道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中国与东亚哲学比较;中外文化比较等。
本专业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立,研究内容深入广泛,涵盖中国哲学各分支领域,例如:中国哲学范畴、问题与逻辑结构;《周易》与文化;儒家哲学;儒释道比较;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中国现代哲学思潮;中国哲学文献典籍;中国传统学术;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人生哲学;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东亚文化与东亚哲学等。多项成果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有:张立文教授、宋志明教授、向世陵教授、姜日天教授、彭永捷教授、干春松教授、杨庆中教授、罗安宪副教授。各位指导教师经验丰富,60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已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近现代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儒释道典籍与思想研究、诸子学研究、传统经学研究、宋明理学专题、和合思想研究、中国哲学与东亚社会等一系列断代和专题研究性课程。
本专业指导教师所撰写的学术专著、编撰的教材及资料汇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多次获奖。其中,以《朱熹思想研究》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专著系列、《周易帛书今注今译》为代表的经典研究系列、《现代新儒家研究》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专著系列、《中国学术通史》为代表的学术史研究系列、《李退溪思想研究》为代表的东亚哲学研究系列等多项成果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本专业目前承担国家“985”工程项目、“211”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活动领域和研究资源。
本专业有着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与亚洲、北美、欧洲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与国外学术机构合作举办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本专业每年均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学者,并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文化教育、新闻传播和相关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哲学教研室集体合作或个人发表的专著或译著主要有:
1、张立文著,《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立文著,《李退溪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
3、张立文著,《朱熹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4、张立文著,《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
5、张立文著,《和合与东亚意识——21世纪东亚和合哲学的价值共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张立文著,《中国和合文化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7、张立文著,《和合哲学论》,人民出版社
8、宋志明著,《20世纪中国实证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宋志明著,《批孔和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华东师大出版社
10、向世陵著,《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
11、向世陵著,《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向世陵著,《善恶之上——胡宏•性学•理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3、向世陵主编,《中国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向世陵主编,《智慧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姜日天著,《君子国智慧》,华东师大出版社
16、姜日天著,《韩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大出版社
17、干春松著,《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干春松著,《制度儒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干春松著,《神仙传》,东方出版社
20、干春松著,《文化传承与中国未来》,江西人民出版社
21、干春松著,《不竭的时代精神》,社科文献出版社
22、彭永捷著,《朱陆之辩――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
23、彭永捷著,《人文奥运》,东方出版社
24、彭永捷著,《忠——尽己报国的责任》,红旗出版社
25、杨庆中著,《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人民出版社
26、杨庆中著,《周易与处世之道》,四川人民出版社
27、杨庆中著,《周易经传研究》,商务印书馆
近年来获奖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1、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著作,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
2、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著作,1998年,国家社会科科基金项目优成果奖三等奖(国家级)
3、张立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著作,1998年,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国家级)
4、张立文:《李退溪思想研究》,著作,1998年,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
5、张立文:《朱熹评传》,著作,2000年,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
6、张立文:《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著作,2002年,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
7、杨庆中:《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专著,2002年,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
获得科研经费的立项项目有:
1、张立文:《中国古代的德治和法治》,20万元
2、张立文:《东亚哲学与21世纪》,5万元
3、张立文:《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4、宋志明:《五四:批孔与释孔》,2.5万元
5、宋志明:《二十世纪中国实证哲学的回顾与前瞻》,3万元
6、宋志明:《现代新儒学的走向》,7万元
7、向世陵:《宋明理学分系与湖湘性学研究》
8、彭永捷:《中西哲学史研究范式比较与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写作范式的改革》,8万元
9、彭永捷:《中西人欲理论比较研究》,5.79万元
10、杨庆中:《二十世纪中国易学专题研究》,5.5万元
1[/!--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宋志明教授
宋志明, 1947 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为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专长为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现代中国哲学思潮》、《熊十力评传》、《冯友兰学术思想评传》、《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 20 世纪中国实证哲学研究》、《中华儒学源流》、《陈献章》等。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哲学、传统哲学与现代化等。
社会兼职: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
近期论文:
1 、从批孔到释孔的转折,文史哲, 2001
2 、传统哲学智慧的升华——读李鼎铭著《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哲学研究, 2001
3 、评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4 、现代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教学与研究, 2003
5 、现代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新华文摘, 2003
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7 、儒道价值观比较研究,新华文摘, 2004
8 、论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9 、儒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培育,教学与研究, 2004
10 、论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向,新华文摘, 2005
11 、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兼论冯契的人格理念, 教学与研究, 2005
12 、德性儒学成就、困境与走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近期著作:
1 、《 20 世纪中国实证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统计出版社
3 、《批孔和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华东师大出版社
4 、《中国传统哲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中华民族精神论纲》(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sume
Song Zhiming, male, was born in 1947 at Jilin. He graduated as one of the first group of Doctors fro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1986. His main research field is Chinese Philosophy, with specia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 He has so far published more than 20 books, such as Studies on Modern Neo-Confucianists, Origin and It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Studies on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Xiong-Shili, Studies on He-Lin’s Neo-Confucianism, Studies on Academic Thoughts of Feng-Youlan, General Discussion o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and 100 more academic papers. He won a Nomination Award of the Third State Book Prize issu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of The P. R. China, “Five Ones” Project Prize, Prize for Excellent Research Achievement issued by RUC, First Prize for Excellent Teaching Achievement issued by RUC, Third Prize for Teaching Achievement of Beijing. He is also subsidized Governmental Special Award issued by State Council.
His completed projects include May 4th: Criticism and Explanation of Confucius —— the Evolution of the Trend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 a program granted by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Reviews on the Trend of Chinese Positivist Philosophy in the 20thCentury, a progra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condly approved in the period of “the ninth-five-year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Doctoral Program Foundation under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The undergoing project, granted by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ocial Sciences as well, is the Direction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He is currently a committeeman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RUC, Professor and Ph.D. Director of Philosophy Dept. of RUC, Chief editor of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 of RUC, Vice-president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History Institute, Vice-director of the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Academy of China.
2[/!--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干春松教授
干春松, 1965 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制度儒学》、《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现代化与文化选择》、《神仙传》、《中国人百年》等。研究领域:儒家思想研究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
近期论文:
1 、一以贯之和生生不息,东岳论丛, 2005 年第一期
2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学术月刊, 2005 年第 1 期
3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新华文摘, 2005 年第 8 期
4 、直道而行的张岱年先生,光明日报, 2005 年 5 月 19 日
5 、王国维与现代中国哲学的建构,人大学报, 2004 年第 4 期
6 、清末民初孔教会实践与儒家现代转化的困境,齐鲁学刊, 2005 年第 3 期
7 、近代中国人的认同危机及重建,浙江学刊, 2005 年第 1 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5 第 3 期
8 、创造的综合与文化创造主义,清华学报, 2004 年第 4 期
9 、儒家研究的多元化趋向,光明日报, 2006 年 3 月
10 、制度化儒家,问题与方法,哲学动态, 2003 年第 7 期
11 、近代教育改革和儒家传播体系的崩溃,学术界, 2003 年第 3 期
12 、儒生的自我定位和公众形象,人大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13 、从方法选择转向问题意识,江汉论坛, 2003 年第 7 期
近期著作:
1 、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制度儒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 、神仙传,东方出版社, 2005
4 、文化传承与中国未来,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5 、传统与超越,华夏出版社, 2000
6 、王国维学术经典集,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7
7 、现代化与文化选择,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8 、中国人百年(合著),新华出版社 / 香港三联书店, 2001
9 、中国社会心理分析(合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10 、不竭的时代精神,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1
11 、中国哲学智慧(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2 、写给大众的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社会兼职:
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
3[/!--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姜日天教授
姜日天, 1948 年生,吉林省图们市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朝鲜朝后期北学派史学思想研究》、《君子国智慧》、《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研究、韩国与朝鲜古代哲学与文化研究、东方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社会兼职: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
近期著作:
1 、君子国智慧,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2 、韩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2
近期论文:
1 、朝鲜朝后期北学派的实学思想,韩国《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四辑, 2003
2 、《公羊疏》作者年代考(译),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2003
3 、韩国儒学的文化发生学意义,台湾中央大学《东亚儒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4
4 、先秦至两宋儒家人性论再思考,韩国《儒教文化研究》, 2005
5 、明清实学形而上学形态刍议,澳门中国哲学会编《 21 世纪中国实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罗安宪副教授
罗安宪:男, 1960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
先秦哲学、道家哲学。
研究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度):儒释道心性论比较研究,项目主持人。
2.“211工程”项目: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子项目主持人。
近期著作:
《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 2005年出版。
《国学 365》(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版。
近期论文:
《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人文杂志》 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
《道家性本论刍议》,《东方论坛》 2007年第1期。
《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探索与争鸣》 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转载。
《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河北学刊》 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0期转载。
《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孔子研究》 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期转载。
《“学而优则仕”辨》,《中国哲学史》 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摘要转载。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琛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第8期转载。
Resume
Luo Anxian, Ph.D. was born in Xi’an, Shannxi province in 1960.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Institute of Confucianism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of School of Philosophy.
Research Field: Chinese philosophy, Taoist philosophy.
Research Achievements:
1. Open mind and Peripateticism: The Doctrine about Mind and Nature of Taoism (Beijing: Renmin Press, 2005)
2.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s (Xi’an: Sanqin Press, 1995)
Research Item and Subject:
Key Item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doctrine about mind and nature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5[/!--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彭永捷教授
彭永捷, 1969 年生,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 年起在中国哲学教研室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朱陆之辨——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等专著,获 1999 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宋明理学。
社会兼职:
《东亚文化研究》常务编委
《原道》编委 近期著作:
1 、《朱陆之辩――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2
2 、《人文奥运》,东方出版社, 2003
3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红旗出版社, 2000
近期论文:
1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文史哲, 2001
2 、文化全球化中的东亚之维,教学与研究, 2001
3 、应尽快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独立评价体系,光明日报, 2002
4 、中哲、西哲、马哲互动与建立中国新哲学,中国社会科学, 2004
5 、中哲、西哲、马哲互动与建立中国新哲学,新华文摘, 2004
6 、论中国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7 、试论重建中国哲学话语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8 、从“哲学在中国”到“哲学节在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9 、汉语哲学如何可能,学术月刊, 2006
10 、重振国学——一场新的文化启蒙,中国教育报, 2005
6[/!--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向世陵教授
向世陵, 1955 年生,四川仁寿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教学培训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儒家哲学和儒释道关系研究。
研究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明理学分系与湖湘性学研究; 2001~2005 。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项目:中国哲学史系列教材及教法改革; 2006~2008 。
获奖:
《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近期著作:
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12
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 人民出版社 2004.12
写给大众的中国哲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0
近期论文:
中国哲学的“问题” 光明日报 2003.1
“性与天道”问题与宋明理学分系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4
汉魏晋学术走向与玄学的兴起 文史哲 2003.5
张湛的“至虚”与有无说 中国哲学史 2004.2
中国文化氛围中的人权考量 中山大学学报 2005.1
儒佛之际与宋初性无善恶说 东岳论丛 2005.1
“生之谓性”与二程的“复性”之路 中州学刊 2005.1
张载“合两”成性义释 哲学研究 2005.2
程学传承与道南学派 社会科学战线 2005.2
易学与思维 《和境——易学与中国文化》论文集,人民出版社 2005.3
佛学与儒学 《空境——佛学与中国文化》论文集,人民出版社 2005.7
儒学与管理 《圣境——儒学与中国文化》论文集,人民出版社 2005.10
朱熹的“性理”学及与他的理本论体系——从二程、胡宏到朱熹的“性善”与“性无善恶”之辨 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 2005.7
王夫之对理学诸命题的总结 哲学研究 2006.10
和一、和同观念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学术月刊 2006.11
“接着讲”与理学的“被讲”——冯友兰、张岱年先生的宋明理学三系说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2006.6
石峻先生《略论中国人性学说之演变》研究 中国哲学史 2007.1
先秦儒家“显学”辩证 《国际儒学研究》论文集,九州出版社 2007.2
社会兼职: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执行编委、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
Resume
Professor XIANG Shiling , Male , was born in Nanchong, Sichuan of China, on January 31, 1955. He received his Ph. D degree fro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1993. He has been a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ince 2001. His academic specialties include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especially the Confucianism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Professor XIANG’s Part-time Jobs: Associate chief editor in the Journal of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Quarterly) which is sponsored by the Society of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dvisor in the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Periodical Monthly) in China Renda Social Sciences Information Center (CRSSIC); A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Confucian Association (ICA); A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of the Society of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of Beijing Society of Philosophy. His main books include:
7[/!--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杨庆中教授
杨庆中, 1964 年生,河北人。 1980 以来,先后在河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或任教。 1995 年 6 月,以博士学位论文《先秦儒家哲学探源》(导师为石峻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传统易学、现代易学等。著有《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 2000 年,人民出版社, 2002 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周易经传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文库,商务印书馆)、《周易与处世之道》等。另外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儒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4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社会兼职:
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副秘书长
受聘为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国际易学研究》执行编委
获奖:
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专著, 2002 年,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周易经传研究,专著, 2006 年,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期著作:
1 、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6 月
2 、周易经传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5
近期论文:
1 、中国易学研究在 21 世纪,中国哲学史, 2001 . 4
2 、周易的人文意识与人文理想,高校理论战线, 2002 . 8
3 、论孔子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齐鲁学刊, 2004 . 1
4 、论《易传》天人之学的哲学视野,中国哲学, 2004 . 8
5 、《周易》“迁善改过”思想述略,道德与文明, 2004 . 3
6 、中国古代天人之论真能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吗?,中国哲学, 2004 . 12
7 、论《易传》诠经的向度,哲学与文化, 2004 . 10
8 、老子道论与中国轴心时代之哲学的突破,中国哲学, 2006 . 2
9 、论《易传》中的道,中国哲学史, 2005 . 4
10、 挖掘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人民日报学术动态,2006.11.24第十五版
11、On the Dao in theCommentary of the Book of Chang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Springer
12、石峻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中国哲学史,2007.1
Resume
Professor Yang Qingzhong, PH.D, at Philosophy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is an instructor of docto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He is also a vice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Confucian Studies Center of the Institute of Confucian Studies and a vice secret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Ching Studies. He was nominated as one of the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and sponsored by the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y’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5.
Professor Yang’s main fields of studies include modern and traditional I-Ching Studies and Chinese philosophy before Qin Dynasty (before the year 256 B.C.). As a leading person, he has fulfilled two government-sponsored National Social Scientific Programs respectively.
His main works includes ‘History of I-Ching Studies in 20th Centery’ published by Renmin Publishing House in 2000, and ‘I-Ching Studies in Yijing and Yizhuan’ published by Commercial Publishing House in 2005. The first book won the first prize of ‘Excellent Achievement Works of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from Beijing Government in 2002. He has also published more than 40 papers publicly.
Professor Yang Qingzhong was born in 1964. The following is his experience since age of 16.
Experience:
From May, 2001 to now, working at Philosophy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From July 1995 to 2001, worked at Beijing Youth Politic College.
From Sep. 1992 to July 1995, studied for a doctoral degree in the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From 1989 to 1992, worked as a teacher at Nankai University.
From 1986 to 1989, studied for a master’s degree in the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Nankai University.
From 1984 to 1986, worked as a teacher at Hebei University.
From 1980 to 1984, studied for a bachelor degree at Hebei University.
8[/!--empirenews.page--]
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立文教授
张立文, 1935 年生,浙江温州人,著名哲学史家。 1960 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分配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任教。 1984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著作《和合学概论── 21 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23 部,论文 400 多篇。
社会兼职:
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理事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兼学术委员
获奖:
1 、《朱熹评传》,著作, 2000 年 12 月,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
2 、《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著作, 2002 年 12 月,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
近期著作:
船山哲学,七略出版社(台北), 2000.12
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 2001.12
和合与东亚意识—— 21 世纪东亚和合哲学的价值共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
中国和合文化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12
和合哲学论,人民出版社, 2004.12
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与祁润兴合著),人民出版社, 2004.12
近期论文: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新华文摘, 2000.7
儒学的人文价值,新华文摘, 2000.5
徽学的界定及其研究方法,光明日报, 2000.9.12
朱熹的“为政以德”与“为政以刑”思想,光明日报, 2001.4.24
得忘之间:语言、形象、意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3
和合方法的诠释,新华文摘, 2002.8
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和合学的使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1
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论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和超越合法性问题,新华文摘, 2003.6
编纂《儒藏》,弘扬民族精神,光明日报, 2003.4.1
中国学术的界说、演替和创新,新华文摘, 2004.11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光明日报, 2004.10.13
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当今世界的病态与治疗化解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2
13 、中国哲学“自己讲”的中国方式,新华文摘, 2005.18
Resume
Zhang Liwen was born in Wenzhou, Zhejiang province in 1935. He began to work in Renmin University after 1956, the age when he got the bachelor’s degree of history. During the later years, Mr Zhang has been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with all his devotion. Since his distinguishing work, Mr Zhang got the special conferment of professor by the Academic Degree Committee of State Council in 1984. Now he is in a tutorial capacity of doctor, dean and academy chairman of the Institute of Confucianism Studies, head of the Institute of Union (Ho Ho )Theory, and vice-president of the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ese ZhouYi. Research Fields: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search into the Thoughts of ZhouYi (1980); Research into the Thoughts of ZhuXi (1981); Research into Neo- Confucianism (1985); A History of the Evolve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Book 1 Tao of Heaven)(1988); An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ology (1989); An Introduction to Neo-Manology (1989); The Theory of the 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1989); Morden Commentary and Translation of Bo Shou I Ching (1991); A History of the Evolve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Book 1 Tao of Man )(1995); An Introduction to Union (Ho Ho ) Theory (1996); Research into the Thoughts of Li Tuixi (1997); A Commentary Biography of ZhuXi (1998);The Philosophy of Chuanshan (2000); Union (Ho Ho ) with the Consciousness of East Asia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Unoin (Ho Ho ) Culture of China (2001); A Statement of the Union (Ho Ho ) Philosophy (2004) and etc. There are amount to more than 23 books and 400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