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时政热点:传承三百年的免费茶水摊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公共课复习 >> 考研政治 >> 2020时政热点:传承三百年的免费茶水摊

2020时政热点:传承三百年的免费茶水摊

考研时间: 2020-08-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小编考研时政热点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下面是小编考研小编整理的2020时政热点:生态治理,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备考有所帮助!

  叔叔,请喝酸梅汤。在浙江宁波市宁海县前童古镇景区,周予童从太公童松达手里接过酸梅汤,递给来景区游玩的行人。

  一口大锅、一只汤勺、几个茶碗免费烹茶以济行人,童松达家族已经坚持了十代,历经300余年。

  传承十代,既是行善,亦是承诺

  《塔山童氏族谱》记载,清代的童维泰(17711845)已是黄洋市路廊烧茶的第四代。按这样推算,到我这一辈,童家人已义务烧茶整整十代。童松达老人已经守着自家的茶摊过了一个甲子。

  身为路廊烧茶世家,童家最早在前童镇黄洋市。黄洋市是一处集贸市场,连接乡镇、通县城,是去往宁波、台州的必经之地。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载,黄洋市商贾云集,路廊也川流不息,且长年有烧茶人待着,人们得以歇足纳凉、济渴消累。

  童松达老人对自己的家族史记忆深刻:第四代是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童维泰。族谱上写着黄洋市茶堂,过客久怅望梅,公(童维泰)独创办什器烧茶,以解人渴,四世相传至今至于前三代是何时、何人义务烧茶,族谱没有记载。

  到了第七代的童邦标,已经是清末的光绪年间。族谱记载:每岁夏月,公(童邦标)必亲至黄洋市烹茶以济行人,至老不辍,乐于为善。童松达介绍说,童邦标在茶水需求量最大的夏季,每次都是亲自到黄洋市路廊烧茶给商旅饮用,到老都不放松。最后病入膏肓时,还牵挂着烧茶事宜,他的临终遗言就是烹茶以济行人。

  又过了三代,义务烧茶的薪火传到了第十代童松秀、童松茂、童松达三兄弟。夏天在黄洋市路廊烧,冬天喝茶的人少,就在家里烧好,用水桶担到路廊去。跟着兄长们一起帮助父亲烧水挑担,便是童松达年少时最深刻的记忆。

  既然做好事,就要尽可能做彻底

  将陈皮、甘草、乌梅、薄荷叶、山楂倒入烧开的大锅里,再放上冰糖继续烧,直到酸梅汤制成。说起烧茶,童松达仿佛回到了一个甲子前。

  大概在他十四五岁时,因为家庭变故,烧茶的任务就落到了他头上。那个年代,黄洋市的路廊是天台去宁海必经之地。千山万水路迢迢,这小小的一杯水,对于长途跋涉的过路人来说弥足珍贵。

  天一亮,我就用木桶挑着两担烧好的香枝茶,送去路廊,再回家干农活。到了中午,再去看下水是否喝完了。要是喝完了,就下午再挑一担过去。童松达回忆说,一般夏天每天要送两次,冬天送1次就差不多了。童松达家距离路廊大约1公里,两桶茶七八十斤,正好走半个小时。

  童松达说:我们家烧的茶,过夜就全部换新的,因为老辈人讲过夜茶,毒如蛇。既然做好事,就要尽可能做彻底,大不了多花点力气。

  时光荏苒。随着隧道打通、汽车普及,黄洋市路廊从交通要道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失去了它曾经给行人歇脚、喝茶的功用。路廊不再,但童松达的烧茶脚步却没有停下。

  乐善好施代代传

  几年前,童松达因患脑梗导致行动不便,无法亲自烧茶。他很担心烹茶以济行人的祖训会在自己手里断代。儿媳胡亚丽决定做公公的接班人,成为送茶人。

  两年前,胡亚丽开始去前童古镇景区送茶。但凡节假日景区人流量较大之时,她就会在家里煮好茶,用小三轮车送到景区里,为游客送上一杯凉茶。去年,胡亚丽做了新的尝试,开始烧酸梅汤。她说配方是的,除了常规的陈皮、甘草、乌梅、薄荷叶、山楂等配料,还加了自家种的洛神花,增强解暑降火的功效。每次胡亚丽煮好酸梅汤前往景区时,也会带上外孙女周予童一起去帮忙,从小培养接班人嘛。到了冬天,胡亚丽会将解暑的酸梅汤换成红枣姜茶,供游人驱寒暖身。

  童家十代烧茶,不能到我们这里断了。乐善好施是我们童家人的传统,也是我们对祖上的承诺。胡亚丽说,除了来看茶摊,公公在家也一刻不闲着,每天义务打扫马路,自家周边的环境卫生,已经被老人承包了。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小编为广大学子整理了考研技巧考试大纲,更有历年真题提供测试等等。针对每一个科目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技巧挖掘。欢迎各位考研的同学进行了解和资讯。考研的痛苦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查字典考研网预祝各位学子取得成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