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导师介绍:张晓科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导师介绍:张晓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导师介绍:张晓科

考研时间: 2011-10-2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一、基本情况

张晓科,男,1965年12月生,陕西岐山人。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

谷物品质与遗传改良新疆建设兵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二、研究领域及方向

小麦遗传育种,重点方向为小麦适应性和品质分子机理。

三、学习工作简历

1989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西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至今。1994年下半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1999年下半年,在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修分子生物学并开展小麦转基因研究。2004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展了小麦分子适应性和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遗传育种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讲了《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生物统计学》、《生物化学》、《发酵技术原理》、《植物产品贸易学》和《种子生物学》等课程。

四、学术及科研成果

从1989年至今,主要从事小麦温光水环境适应性和品质分子遗传与育种研究。先后参加UNDP援华项目(加强小麦育种与繁殖能力,CPR/91/135)、科技部863(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的筛选与利用,2002AA2Z4011)、农业部跨越计划(面条专用小麦品种生产技术与产业化示范,2000-跨6)、农业部948(优质抗病小麦种质的引进、评价、改良与创新,2003-Q01)和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优质强筋小麦种质创新与研究,2002-02-1A)等项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70)、农业部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后加工专项(xycytx-03)、农业部948(2006-G2)、新疆建设兵团支疆计划专项(2008ZJ10)、新疆建设兵团农业科技攻关计划(2009GG05)和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陕西省地方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项目。

近年来,在Crop Science、Plant Breeding、Euphytica、Crop and Pasture Science和Field Crop Science等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在国内《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并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各1部。作为主要参加者选育并审定小麦品种6个。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4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5年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在教学方面,积极开展主讲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主编本科教材3本,参编面向二十一世纪和“十一五”规划课程教材1本,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1个。主持教改项目1项,参加3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5篇。2008年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1项,2005年获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议办公室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3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997年获西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0年获陕西省精品课程1门,2007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1门。

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

发表的主要论著:

[1]X K Zhang, Y G Xiao, Y Zhang, X C Xia, and Z H He. Allelic variation at the vernalization genes Vrn-A1, Vrn-B1, Vrn-D1, and Vrn-B3inChinese wheat cultivar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growth habit. Crop Science,2008,48:458-470.

[2]X K Zhang, L Liu, Z H He, D J Sun, X Y He, Z H Xu, P P Zhang, F Chen, and X C Xia. Development of two multiplex PCR assays targeting improvement of bread-making and noodle qualities in common wheat, Plant Breeding,2008,127:109-115.

[3]X K Zhang, S J Yang, Y Zhou, Z H He, and X C Xia. Distribution of the Rht-B1b, Rht-D1b and Rht8 reduced height genes in autumn-sown Chinese wheats detected by molecular markers. Euphytica,2006,152:109-116.

[4]F P Yang, X K Zhang*, X C Xia, D A Laurie, W X Yang, and Z H He. Distribution of the photoperiod insensitive Ppd-D1a allele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s. Euphytica,2009, 165:445-452 (*并列第一作者).

[5]Z H He, and X K Zhang. Chapter 10: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heat Yield Potential and Adaptation in China. In: S Davies and G Evans (eds),Soybean and Wheat Crops: Growth, Fertilization, and Yield.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NY, USA, 2009, pp:185-201.

[6]Y Zhou, Z H He, X X Sui, X C Xia, X K Zhang, and G S Zhang. Genetic improvement of grain yield and associated traits in the northern China winter wheat regions from 1960 to 2000. Crop Science, 2007, 47: 245-253.

[7]Y Zhou, H Z Zhu, S B Cai, Z H He, X K Zhang, X C Xia, and G S Zhang. Genetic improvement of grain yield and associated traints in the southern China winter wheat region: 1949 to 2000. Euphytica,2007, 157:465-473.

[8]F P Yang, L H Wang, J W Wang, X Y He, X K Zhang, X K Shang, W X Yang, X C Xia, and Z H H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and 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genes in Chinese winter wheat cultivars and advanced lines using allele-specific markers and SDS-PAGE. Crop & Pasture Science, 2010, 61:84-91.

[9]M Wu, J P Zhang, J C Wang, X M Yang, A N Gao, X K Zhang, W H Liu, L H Li.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petitive sequences and development of SCAR markers specific for the P genome of Agropyron cristatum. Euphytica, 2010, 172: 363-372.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渭惠路3号 西北农林技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邮编:712100

电话:13201461926

电子邮箱:zhangxiaoke66@126.com, zhangxk@tom.com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