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石河子大学095104植物保护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农业生态学
一、考查目标
农业生态学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农业实际问题。培养考生综合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考生的生态意识,以适应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 20分,共60分
三、考查内容
(一)绪论
1、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3、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原因
4、农业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1)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
(2)研究手段、方法不断更新(数学模型、GIS、RS等)
(3)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联系,交叉渗透
(二)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1、环境的组成及分类:由生态因子组成;环境的分类标准;
2、生态作用(主导作用与辅助作用;不可替代性与可调节性;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阶段性与整体效应)
3、限制因子定律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4、谢尔福德耐受定理
5、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6、种群的增长规律、数量变动与调节
7、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
8、种群的调节及生态对策
9、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组成
10、群落的结构
11、群落的演替
12、群落演替的一般特征与顶极群落学说
(三)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1、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区域宏观结构、农、林、牧、副、渔综合结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种群水平上的生产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特点
3、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4、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5、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
(四)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
(1)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2)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2、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定律
(1)热力学定律和耗散结构理论
(2)生态金字塔与生态效率
3、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与能流分析
(1)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
(2)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物质流动的特征
3、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
4、几种主要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磷循环)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与平衡
(1)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
(2)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及特征
(3)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六)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自然调控和人工调控
2、农业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和步骤
3、农业资源概念、分类与特点
4、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5、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七)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1、持续农业的背景与原理
2、国内外持续农业的实践与应用
3、现代农业的负效应
4、国外“替代农业”
5、中国生态农业
6、生态农业基本原理
7、生态农业技术及典型模式分析
主要参考书
骆世明,主编. 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植物生理学
一、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是在个体、组织与器官、细胞与亚细胞以及分子层次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要求考生掌握包括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与同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次生物质代谢、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植物的运动、光周期现象与光形态建成、生殖成熟和衰老以及抗逆性等内容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 14分,共14分
三、考查范围
一、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 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 水势的基本概念
2. 植物细胞的水势
3. 植物细胞的吸水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 土壤的水分状态
2. 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3. 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 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 气孔蒸腾
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 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4.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 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
2. 水分运输的机制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 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 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 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 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 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 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 光能吸收与传递
2. 光合电子传递链
3. 光合磷酸化
(四)光合碳同化
1. 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
2. 光呼吸
3.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1.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类型
2.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
(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1. 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
2. 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
3. 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 呼吸速率与呼吸商
2. 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
(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1. 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
2. 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3. 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
五、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一)同化物运输
1. 运输途径、方向、速度
2. 运输物质的形式
3. 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
(二)韧皮部运输机制
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细胞质泵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
(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
(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六、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
(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1. 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
2. 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
3. 赤霉素代谢途径
4. 脱落酸代谢途径
5. 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
(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2. 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
(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植物生长生理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二)种子萌发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五)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六)光形态建成
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
(七)植物的运动
八、植物生殖生理
(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二)成花诱导生理
1. 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2. 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 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4. 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5. 光周期理论的实践作用
(三)春化作用
1. 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2. 春化作用的机制
(四)花器官的形成
1. 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2. 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3. 植物的性别分化
4. 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五)受精生理
1. 花粉和柱头的活力
2. 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
3. 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九、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1. 种子发育及其基因表达
2. 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的变化
3. 种子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 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
(二)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1. 果实的生长特点
2. 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三)植物的休眠
1. 种子休眠的成因与调节
2. 营养器官休眠成因与调节
(四)植物的衰老生理
1. 植物衰老的类型与意义
2. 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3. 衰老的机制
4. 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五)器官脱落生理
1. 器官脱落的概念和类型
2. 器官脱落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十、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逆境和抗逆性
1. 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 逆境对植物的危害
3.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形态结构适应、生理适应(生物膜的应变、逆境蛋白的表达、抗氧化防御系统、渗透调节、植物激素
4. 植物抗逆性的获得及整体抗逆性
(二)寒害生理与植物抗寒性
1. 冷害和抗冷性
2. 冻害和抗冻性
3. 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三)旱害生理与植物抗旱性
1. 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
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3. 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措施
(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1. 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
2.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3. 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主要参考书:
1、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潘瑞帜主编:《植物生理学》,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植 物 学
一、考查目标
植物学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学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 14分,共14分
三、考查范围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主要参考书:
1、马炜梁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强胜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819植物保护学
一、考试性质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植物保护学》考试是为招收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科学学位或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植物保护专业基本素质,包括对植物保护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报考植物保护领域03方向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植物保护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左右。
2、填空: 20分左右。
3、选择题: 20分左右。
3、简答题: 30分左右。
4、论述题: 50分左右。
四、考试内容
1.绪论
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影响;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历史;植物保护学的重要性;植物保护学科的组成。理解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了解植物保护学科的组成,能够简述植物病理、昆虫学和农药学的基本内容。
2.植物病原生物与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概念,包括植物病害的发生、植物病害的类型和症状;植物病原物的种类: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害侵染循环和病害循环;植物病害的诊断:诊断过程和柯克氏法则,能正确运用柯克氏法则诊断植物病害。
3.农业害虫与螨类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能够识别昆虫的形态特征、发育与变态。理解昆虫的分类,能识别农业害虫的主要类群,包括昆虫的主要纲目、农业害虫的主要类群。掌握昆虫对农作物的为害:包括直接的为害(取食)、间接的为害(行为为害、蜜露、传播病毒)。掌握农作物三大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4.杂草
掌握杂草的的种类,包括按形态分类、按植物习性分类、按为害程度分类、按生态适应性分类。掌握杂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杂草和生长发育、杂草的生长适应性和传播特性。理解杂草对农作物的为害,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掌握化感作用概念,掌握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归趋。
5.植物与有害生物的相互作用
理解植物与有害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学,了解物种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寄生、竞争和拮抗关系。掌握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感病和抗病性、植物形态学与结构学的抗性、生理学的抗性、诱导抗病性、基因对基因理论、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掌握上述术语及其内涵。理解植物对昆虫与螨类的抗性,掌握表面防御、化学防御、诱导防御概念及内涵。理解农作物对杂草的抗性,掌握竞争作用的防御、化感作用概念及内涵。
6.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和预测
理解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的内容,了解植物病害流行概念、时间动态、空间动态、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掌握昆虫(螨类)种群动态的概念和内涵及生产中的应用。
7.有害生物的农业防治
理解耕作制度与栽培措施防治有害生物的原理,了解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对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影响,举出有关应用实例。了解抗性育种和抗性品种的利用的重要性、选育抗性的途径、鉴定方法、抗性的合理利用的方法,举出有关应用实例。
8.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
掌握生物有趋性:趋光性、趋化性、性激素的概念。理解物理防治方法的原理技术,掌握热力法、汰选法、辐射法、阻隔法、诱集与驱赶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9.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理解生物防治的含义,包括生物防治广义与狭窄义概念。掌握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原理,了解病原物的拮抗生物、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和改良,举出有关应用实例。掌握害虫的生物防治原理,了解天敌的种类、天敌的筛选、繁殖和释放,举出有关应用实例。了解杂草的生物防治原理理解生物防治效果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包括影响因素、评价标准(直接效果、环境安全性等)。
10.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原理、发展简史、发展方向。掌握毒力和药效的区别,了解常用化学农药的剂型和种类(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特异性农药),能针对生产上重大病、虫、草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掌握化学农药的使用技术,包括使用方法、使用时期等。了解抗药性的产生的原因和克服的方法。掌握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的基本原则。掌握害虫抗药性的分子检测方法。掌握化学农药对病、虫、草害的作用机制。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的基本方法。
11.植物检疫
了解检疫性有害生物,了解我国颁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了解有害生物的检疫及处理的原理,掌握有害生物的检疫方法、处理方法。了解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1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掌握综合治理概念,了解早期的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的概念。了解补偿作用和损失阈值的概念和内涵,包括作物个体和群体的补偿作用、产量损失阈值、经济阈值。了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应用的例子。
13. 植物保护与环境污染
了解农药使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了解新型植物保护剂的发展状况。了解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4.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展望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DNA扩增技术在有害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抗病虫基因工程方法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估,初步了解抗性基因与无毒基因、常见抗病虫转基因技术。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3R技术、模拟技术)。理解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的关系。了解进入WTO后我国植物保护对策。
农业植物病理学
一、考查目标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考核内容为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识别和症状特点、病原特性、病害发生规律,病害综合防治的方法与基本原理。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麦类作物病害
重点病害:麦类锈病(条锈、叶锈、秆锈)、麦类黑穗(粉)病类、小麦白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
普通病害:大麦条纹病、小麦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小麦土传花叶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黄矮病。
掌握重点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物的形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毒性变异,病害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测报方法,综合防治原理与措施。普通病害要求了解症状特点、病原种类、发病规律及防治。
第二章 水稻病害
重点病害: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稻纹枯病。
一般病害:稻曲病、稻病毒病(普通矮缩病、稻黄萎病)、稻恶苗病、稻粒黑粉病、稻胡麻斑病、稻干尖线虫病
掌握重点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寄主抗病性和病害综合防治方法。普通病害要了解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第三章 杂粮和薯类作物病害
重点病害: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甘薯黑疤病、甘薯茎线虫病。
普通病害:玉米大、小斑病、甘薯根腐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晚疫病。
掌握重点病害的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普通病害要了解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第四章 棉花病害
重点病害:棉花苗期病害、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角斑病。
普通病害:棉花炭疽病、棉红粉病、棉花烂铃病等。采用自学方式学习。
掌握重点病害的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普通病害要了解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第五章 油料作物病害
重点病害:油菜霜霉病、油菜白锈病、油菜菌核病、向日葵锈病。
普通病害:向日葵菌核病、大豆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大豆炭疽病。
掌握重点病害的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普通病害要了解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第六章 蔬菜病害
重点病害:蕃茄病毒病、蕃茄早疫病、番茄细菌性病害、番茄脐腐病、辣椒疫病、辣椒炭疽病、瓜霜霉病、瓜枯萎病、瓜类病毒病、瓜白粉病、瓜细菌性病害、十字花科病毒病、十字花科霜霉病、十字花科软腐病、
普通病害:蕃茄晚疫病、蕃茄叶霉病、茄褐纹病、茄黄萎病、瓜炭疽病、菜豆锈病、蔬菜苗期病害、、十字花科黑斑病、芹菜早疫病、芹菜晚疫病。
掌握重点病害的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普通病害要了解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第七章 葡萄病害
重点病害: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毛毡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生理性病害。
普通病害:葡萄白腐病、葡萄褐斑病、葡萄灰霉病、葡萄根癌病。采用自学方式学习。
掌握重点病害的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普通病害要了解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第八章 果树病害
重点病害: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病、梨锈病、梨黑星病、桃缩叶病、桃穿孔病。
普通病害:苹果锈病、苹果白粉病、苹果青霉病、苹果花叶病、苹果锈果病、桃疮痂病、桃褐腐病、桃穿孔病、枣疯病、枣锈病。
掌握重点病害的病害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普通病害要了解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拉丁文 10小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 15分,共45分
农业昆虫学
概述
一、《农业昆虫学》考试科目包括:
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二、考试比例:
总论占40%、各论占6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20 分
填空题 15分
简答题 35
论述题 30
总分100分
四、考试时间:2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雷朝亮,荣秀兰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
2. 彩万志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7
3.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昆虫学》教材,2001
4. 袁锋主编,《农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一、考查目标
《农业昆虫学》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的专业课。考核内容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内部解剖以及昆虫分类以及农业害虫的形态鉴定、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措施。
二、考试内容
1、绪论;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节肢动物门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纲的区别;昆虫的发生特点;昆虫繁盛的原因;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对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昆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2、昆虫体躯构造和功能
(1)昆虫的体躯的构造。
(2)昆虫的头部:头壳的基本构造;触角的构造、类型及功能;昆虫眼的构造及功能;昆虫口器的构造、功能及类型、昆虫口器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昆虫的头式。
(3)昆虫的胸部:胸部的基本构造;胸足构造及功能;翅的构造和变异;的连锁构造。
(4)昆虫的腹部:腹部的基本构造;昆虫的外生殖器;幼虫的腹足。
(5)昆虫的体壁:体壁的构造特征和功能;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3、昆虫的内部解剖
(1)消化系统:消化道的构造;消化道的主要功能;化学农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排泄系统: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的作用。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气门的构造和形式;昆虫的呼吸方式;化学药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4)循环系统:昆虫循环系统与哺乳动物循环系统区别;昆虫循环系统的作用;循环器官的结构。
(5)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定义;神经系统基本构造;神经系统的功能;昆虫的感觉器;神经的传导机制;化学药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6)生殖系统:雌性生殖器官的构造;雄性生殖器官的构造。
(7)激素:昆虫激素的定义;外激素;昆虫激素类似物的应用。
4、昆虫生物学
(1)昆虫的繁殖方式:两性繁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幼体生殖的概念及其区别。
(2)昆虫的发育和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世代和年生活史;休眠和滞育;昆虫的主要习性。
5、昆虫分类
(1)昆虫分类学的意义:昆虫分类的意义和一般概念;昆虫纲的分类特征。
(2)分类的基本原理:昆虫纲的分目。
(3)农业昆虫的重要目、科概述(9目+蜱螨亚纲)。
6、昆虫生态学
(1)农业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非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2)昆虫的种群及生态对策类型
(3)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4)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统计方法
7、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及方法
(1)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定义;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植物检疫的分类;植物检疫的原则;植物检疫的方法。
(2)农业防治法:农业防治法的定义;农业防治的措施。
(3)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的定义;生物防治的优缺点;生物防治的措施。
(3)物理、机械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的定义;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
(4)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的定义;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5)害虫的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害虫综合治理的特点;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的原则和方法;IPM的发展趋势
8、地下害虫
掌握地下害虫地老虎类、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蟋蟀类的主要种类、发生特点、危害方式、形态识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10、禾谷类害虫
掌握水稻害虫:二化螟、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小麦害虫:小麦吸浆虫、小麦蚜虫;玉米害虫:玉米螟类、黏虫、蝗虫类的发生特点、危害方式、形态识别、生物学、生态学特点、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治措施。
11、棉花害虫
掌握棉花害虫的主要种类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红铃虫、棉蓟马、盲蝽类的发生特点、危害方式、形态识别、生物学、生态学特点、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治措施。
12、甜菜和油菜害虫
掌握象甲类、夜蛾类、菜蛾、跳甲类的发生特点、危害方式、形态识别、生物学、生态学特点、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治措施。
13、储粮害虫
掌握贮粮害虫的主要种类象甲类、豆象类、印度谷斑螟、锯谷盗类的发生特点、危害方式、形态识别、生物学、生态学特点、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治措施。
14、蔬菜害虫
掌握蔬菜害虫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的发生特点、危害方式、形态识别、生物学、生态学特点、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治措施。
植物化学保护
一、考试性质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是为招收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科学学位或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植物保护专业基本素质,包括对植物保护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报考植物保护领域03方向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植物保护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三、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 20分左右。
2、填空: 10分左右。
3、简答题: 20分左右。
4、论述题: 50分左右。
考试内容范围说明
1.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农药含义与农药分类;毒力与药效概念以及区别,影响药效的因素,毒力与药效的计算与表示单位;农药对被保护作物的影响,药害的产生原因、种类、产生药害后的补救措施;农药对人畜的毒性,毒性种类和特点。
考试要求:重点是掌握植物化学保护中的基本概念,以及毒力药效的计算表示方法,影响药效的因素与人畜的毒性和影响药害的主要因素。
2.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考试内容:掌握散度及农药分散体系的概念、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了解农药辅助剂类型及其用途;掌握农药剂型及性能,主要为可湿性粉剂、乳油、粉剂、颗粒剂、悬浮剂、可溶性粉剂、烟剂、油剂、气雾剂、浓乳剂等;了解农药的施用方法等。
考试要求:重点是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常用农药的剂型、性能及使用方法。
3.害虫和病原菌对农药的抗性及治理
考试内容:害虫抗药性的定义、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抗药性种类、害虫抗药性机制;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特点,影响因素。抗性综合治理的策略。
考试要求:重点是抗药性的概念、种类,产生抗药性机制及克服抗性的措施,难点是产生抗性的机制。
4. 农药对周围生物群落的影响
考试内容:掌握化学防治对害虫群落和天敌的影响,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大发生及其原因;了解农药对授粉昆虫及家蚕的影响,农药种类对于蜜蜂的毒性;了解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农药进入鱼体的途径,农药对鱼类的毒性及特点;了解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考试要求:重点掌握农药对生态群落的各种影响及原因,以及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
5. 农药的残留和残留毒性
考试内容:掌握农药的残留毒性问题及基本概念;了解农药残留的来源,影响因素,对大气、水体、土壤和动物的污染;了解农药残留的控制,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考试要求:重点是农药残留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控制残留的措施。
6. 杀虫剂及杀螨剂
考试内容:掌握杀虫剂的分类;掌握杀虫剂进入虫体的途径;掌握和理解杀虫剂的毒理(神经毒剂、呼吸毒剂、原生质毒剂等);掌握常用杀虫剂,包括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特异性杀虫剂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常用杀螨剂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考试要求:重点是杀虫剂特点,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难点为杀虫剂品种多易于混淆。
7. 杀菌剂、杀线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考试内容:掌握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掌握杀菌剂的杀菌作用原理;掌握常用杀菌剂,包括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抗菌素和杀线虫剂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2-3种)的特点、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
考试要求:重点是阐明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掌握常用杀菌剂的性能、防治方法。
8. 除草剂
考试内容:掌握除草剂的分类、吸收和传导;掌握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形态选择、生理选择、生化选择、人为选择及使用安全剂;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土壤处理、茎叶处理);掌握常用除草剂3-5种。
考试要求:重点是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及使用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
一、考查目标、
考核内容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技术和基本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症状、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的概念,综合症、并发症和隐症现象。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真菌概述
1、真菌的营养体;2、真菌菌丝的变态;3、真菌菌丝的组织体;4、真菌的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5、真菌的生活史;6、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
一、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1、根肿菌纲:根肿菌属;粉痂菌属;多粘菌属
2、壶菌纲:节壶菌属
3、卵菌纲:(1)主要特征 (2)分类
① 水霉目的特征及重要属:绵霉属、丝囊霉属、水霉属、
② 霜霉目的特征及重要属:腐霉属、、疫霉属、白锈菌属、指梗霉属、单轴霉属、霜霉属、假霜霉属和盘梗霉属。
第三节、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
一、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及重要属的特征:根霉属、毛霉属、犁头霉属、笄霉属
第四节、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
一、子囊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分类:
1、半子囊菌纲的特征及主要属的特征:外囊菌属
2、核菌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① 白粉菌目及重要属的特征:白粉菌属、布氏白粉属、钩丝壳属、 球针壳属、叉丝壳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②球壳孢目及重要属的特征:长喙壳属、赤霉菌属、小丛壳属、黑腐皮壳属、顶囊壳属、麦角菌属
3、腔菌纲及重要属的特征:痂囊腔菌属、多腔菌属、球腔菌属、球座菌属、、黑星菌属
4、盘菌纲及重要属的特征:核盘菌属、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
第五节、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
一、担子菌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包括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锁状联合、担子,担孢子,担子果;担子、担孢子形成过程
二、担子菌亚门的分类:
1、冬孢菌纲
(1)锈菌目真菌的主要特征、生活史、分类和重要属: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栅锈菌属、层锈菌属
(2)黑粉菌目真菌的主要特征、生活史、侵染循环及分类: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
2、层菌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外担菌属、亡革菌属、伏革菌属
第六节、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征
1、半知菌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角。
2、半知菌的分类、进展及重要类群:丝核菌属、小核菌属、丛梗孢属、曲霉属、青霉属、粉孢属、轮枝孢属、葡萄孢属、聚端孢属、梨孢属、、黑星孢属、尾孢霉属、链格孢属、凹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突脐蠕孢属、镰孢属、炭疽菌属、盘二孢属、痂园孢属、叶点菌属、茎点菌属、大茎点菌属、拟茎点菌属、壳囊孢属、壳二孢属、色二孢属、壳针孢属
第三章 植物病毒
一、病毒概述:1、病毒区别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2、植物病毒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利用
二、 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组分:
三、植物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1、病毒基因组的复制:①植物病毒的复制特点;②植物病毒的复制机制
2、病毒基因组的表达:(1)病毒核酸的转录:转录所需条件;转录途径;(2)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TMV的基因组结构及翻译产物的生物学功能;(3)植物病毒基因组的翻译产物
3、植物病毒的增殖:以+ssRNA为例,讲述植物病毒复制增殖的过程
四、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症状 :症状特征、植物病毒的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五、植物病毒的侵入途径和传播方式
1、侵入途径;
2、传播方式:(1)介体传播:1、介体传毒的基本概念;2、昆虫介体:蚜虫、叶蝉、飞虱;3、土壤中的介体:真菌、线虫
(2)非介体传播:1、机械传播;2、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3、种子和花粉传播
3、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病毒的近距离运输;病毒的长距离移动
六、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1、植物病毒的分类:(分类地位、植物病毒分类概况、分类依据、分类类群)
2、植物病毒的命名:
3、重要的属及典型种及其所致病害:烟草花叶病毒属)及TMV、马铃薯Y病毒属及PVY、黄瓜花叶病毒属及CMV、黄症病毒属及BYDY、真菌传杆状病毒属及WSbMV、蠕传病毒属及TRSV、植物呼肠孤病毒属及RDV、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4、类病毒及其所致病害:类病毒的定义、类病毒不同于病毒的主要特性
七、植物病毒的鉴定
1、生物学实验 :植物病毒的分离与纯化;鉴别寄主;寄主范围;传染方式测定
2、血清学技术:① 琼脂双扩散试验;②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分子生物学鉴定:1、聚合酶链式反应;2、核酸杂交技术
4、电子显微镜技术:负染技术;免疫电镜技术
5、物理化学特性:植物病毒的体外稳定性;病毒粒体的沉降特性;植物病毒的光谱吸收特性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1、原核生物的概念;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结构、鞭毛染色反应;3、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4、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与传播
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及引起植物病害的症状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入途径,区别其侵入途径与其他病原物的不同。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和侵染源,区别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与真菌、病毒等其他病原物在传播途径和侵染来源上的不同。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
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属、种及种下分类单元的划分及概念
2、重要植物病原细菌属的特征及所致病害:①薄壁菌门:土壤杆菌属、布克氏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劳尔氏菌属、黄单孢菌属、木质部小杆菌属、韧皮部杆菌属;②厚壁菌门:节杆菌属、棒形杆菌属、短杆菌属、芽孢杆菌属;③软壁菌门:植原体、螺原体
四、: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1. 病害的症状观察;室内显微镜检查,细菌溢的检查及病原物的观察。
2. 致病性测定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和结构、生活史和生态、寄生性和致病性
二、植物寄生线虫重要属的特征极其所致病害:粒线虫属、茎线虫属、异皮线虫属、根结线虫属、滑刃线虫属、伞滑刃线虫属、长针线虫属、剑线虫属、毛刺线虫属
第六章: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寄生性: 寄生性植物、全寄生、半寄生
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1.菟丝子(Cuscuta);2.列当(Orobanche);3.槲寄生(Viscum)
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二、病害的侵染循环:1、概念、重要性、与生活史的区别;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4、病原物的传播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
第八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植物的抗病性
一、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基本概念:寄生性、专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死体寄生物、活体寄生物、寄主范围、亲和性、非亲和性、致病性
二、植物的抗病性:基本概念、抗病性分类
三、植物的抗病机制:
1、被动抗病性:物理的被动抗病因素;化学的被动抗病因素
2、主动抗病性:物理的主动抗病因素;化学的主动抗病因素: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植物的解毒作用
第九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一、植物病害的诊断
1、传染性病害的诊断:田间病害发生特点和症状观察;柯赫法则的利用
(1)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田间病害发生特点和症状观察;环境条件调查;病原鉴定
一、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1、采取综合防治的原因;1、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拉丁文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普通昆虫学
概述
一、普通昆虫学考试科目包括:
普通昆虫学。
二、考试比例:
基础理论80%,昆虫学发展现状2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分(20小题,每题0.5分,占10%)
拉丁学名10分(中、拉互换等形式,10小题,每题1分,占10%)
填空或选择题30分(30空或题,每1空或题0.5分,占30%)
编制昆虫分目或科检索表20分(20个科目,占20%)
简答题20分(4小题,每题5分,占20%)
论述题10分(1题,占10%)
四、考试时间:3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雷朝亮,荣秀兰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
2. 彩万志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7
一、考查目标:
普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内部解剖以及昆虫分类。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昆虫学发展前沿动态。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1)节肢动物门及各纲的特征;
(2)昆虫纲的特征
2昆虫的外部形态
(1) 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体躯的基本构造;体躯的分节方式;分节的附肢
(2) 昆虫的头部: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式、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 (口器类型、为害特点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3)昆虫的胸部:胸部构造的特点、胸部的基本构造(前胸、具翅胸节)、胸足的构造及其类型、翅(构造及变化、关节、翅脉及脉序、翅室、连锁和飞行)
(4)昆虫的腹部:腹部构造的特点、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 (外生殖器、尾须、无翅亚纲腹部的附肢、幼虫的腹足)
3昆虫的生物学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2)昆虫的胚胎发育:卵的类型及产卵方式、卵的构造
(3)昆虫的胚后发育:孵化、生长发育、变态(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全变态)、幼虫期、蛹期、成虫的形成
(4)成虫的生物学:羽化、性二型和多型现象、性成熟
(5)昆虫的生活史:昆虫的世代、生活史、休眠和滞育
4昆虫行为学
(1)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本能、昆虫的学习行为、昆虫的行为周期与昆虫钟
(2)昆虫的食性与觅食行为:昆虫的食性、昆虫的觅食行为
(3)昆虫的群集和转移:群集、转移
(4)昆虫的生殖行为:两性聚集、求偶与交尾、产卵行为
(5)昆虫信息交流:化学通讯、听觉通讯、视觉通讯、触觉通讯、种间通讯
(6)昆虫的防御行为:行为防御与防御利用、结构防御与群体防御、化学防御、色彩防御
(7)昆虫的社会行为:社会性昆虫、竞争行为、利他与合作行为、通讯交流
5昆虫的内部解剖与生理
(1)昆虫的内部解剖:体腔和血窦、内部器官的位置、昆虫内部结构的特点
(2)昆虫体壁的结构和脱皮生理:昆虫的体壁、昆虫体壁的衍生物、脱皮、脱皮液的作用和脱皮过程
(3)昆虫的消化系统和生理:消化道的一般构造和机能、昆虫消化食物的特点、昆虫消化生理与防治的关系
(4)昆虫的循环系统和循环生理:循环器官的构造、昆虫的血液
(5)昆虫的排泄器官和排泄生理: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其他排泄器官
(6)昆虫的呼吸系统和呼吸生理:气管系统和气管呼吸、气管系统的呼吸机制、昆虫的呼吸方式、呼吸作用与防治作用的关系
(7)昆虫的激素和外激素: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及激素、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变态的控制机制、昆虫的外激素及其应用
(8)昆虫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周缘神经系统、神经原传导冲动的机制
(9)昆虫的肌肉系统及生理
(10)昆虫的感觉器官和信息素: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其他感觉器、信息素及应用
(11)昆虫的生殖系统和生理:雌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昆虫卵巢生理活动的影响因素*
6昆虫的分类
(1)昆虫分类概说:分类的意义、分类的阶元、种的概念及种以上、下的分类问题、命名法及命名规则、检索表与系统树、分类的发展和动态
(2)昆虫的目和科分类:分目的依据及发展动态、昆虫的分目(33目)
直翅目(Ortho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脉翅目(Neun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同翅目(Hom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目的形态特征及重要科的鉴定
7昆虫生态学
(1)环境因素分析: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降水、温、湿度的综合作用、光、风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生态学上的微气候问题)、生物因素(食物、天敌)、土壤环境
(2)昆虫的地理分布和害虫的为害地带
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区划*、我国昆虫的区系
农药学概论
一、考试性质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农药学概论》考试是为招收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科学学位或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农药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包括对农药学整体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报考植物保护领域03方向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植物保护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 20分左右。
2、填空: 10分左右。
3、简答题: 20分左右。
4、论述题: 50分左右。
四、考试内容
1.农药基本知识
了解农药的利与弊,农药与人类、环境等问题,农药发展的现状。
2.农药类型
主要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种类及代表药剂。
3.农药加工原理
农药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及目前农药的新剂型。
4.农药使用技术原理
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施用技术和作用方式。了解喷洒农药的雾化原理、农药的混用原理。
5.农药与环境安全
主要包括农药对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农药,了解农药残留污染的安全性评价。
6.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毒力测定的方法,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田间药效试验的调查内容与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的整理与分析。
昆虫生物防治
一、考查目标
生物防治是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学科之一,包括两部分内容: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基本概念、防治原理和措施等;各论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昆虫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使用技术等内容。
二、考试内容
(一)总论
1. 发展历史
(1)生物防治概念
(2)生物防治的历史
(3)生物防治的未来
2. 理论基础
(1)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侵入害虫的生物防治与本地害虫生物防治
(3)害虫与敌间关系特点
(4)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二)各论
1.寄生性天敌昆虫
(1)寄生性天敌昆虫特性
(2)昆虫的寄生有多种方式
(3)寄生昆虫的生殖方式:
(4)寄生性天敌目和科
2.寄生性天敌昆虫
(1)寄生蜂类:赤眼蜂 蚜茧蜂
(2)寄生蝇类:
3. 捕食性天敌
(1)捕食昆虫种类
(2)其他捕食性动物――农田蜘蛛
4.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释放
(1)天敌引进
(2)天敌的大量繁殖
(3)天敌引进的程序:
5. 昆虫病原微生物概述
(1) 昆虫的传染病:感病昆虫的症状和病征,病症的表现,病症判断,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感染类型,感染过程中的破坏因素,致病性和致病力
(2)昆虫疾病的流行:自然界中昆虫的流行病,影响流行病的主要因素
(3)病原的专化性
(4)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6.昆虫病原细菌的利用
(1)细菌防治的作用
(2)病原的增殖
(3) 昆虫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专性病原细菌,兼性芽孢细菌,潜能的无芽孢病原细菌,兼性无芽抱病原细菌
(4)微生物杀虫病原细菌应该具备基本的属性
(5) 苏云金杆菌类群:苏云金杆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苏云金杆菌类群的分类,苏云金杆菌不同变种或菌株对昆虫毒力的差异,苏云金杆菌的致病机理,苏云金杆菌的生产,
7.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
(1) 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昆虫病原真菌的一般特征,昆虫病原真菌主要类群,引起昆虫僵病的真菌
(2) 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侵染过程,侵入途径,致死原因 ,真菌毒素的作用
(3) 真菌制剂的生产:白僵苗的生产
8.昆虫病原病毒的利用
(1)昆虫病毒类群和病毒诊断。
(2)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特征和侵染、作用。
(3)颗粒体病毒的特征和侵染、作用。
(4)如何诊断昆虫病毒病。
三、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农药学原理
一、考试性质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农药学原理》考试是为招收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科学学位或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农药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包括对农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报考植物保护领域03方向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植物保护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 20分左右。
2、填空: 10分左右。
3、简答题: 20分左右。
4、论述题: 50分左右。
四、考试内容
1. 杀虫剂作用原理主要包括昆虫神经毒剂的作用原理及昆虫呼吸毒剂的作用原理,昆虫消化毒剂的作用机制,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2.杀菌剂作用原理
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杀菌剂的主要作用部位及其机制。
3.除草剂作用原理
了解并掌握除草剂干扰光合作用的生化背景,抑制光合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了解除草剂抑制色素合成、抑制类脂合成、抑制氨基酸合成、干扰微管形成、干扰激素平衡的主要机理。
4农药代谢原理
掌握各类农药在靶标生物体内代谢的主要方式机制。
5.农药选择作用原理
主要包括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原理;杀菌剂在病菌和植物之间的选择作用;除草剂在作物与杂草之间的选择作用
6.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治理原理
掌握三类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抗性形成原因及其治理策略,掌握抗药性发展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