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云南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云南大学气象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604-《高等数学二(自命题)》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等数学二(自命题)》是为招收大气科学和地球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数学素质,包括对高等数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报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等专业的考生。
二、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试题结构
计算题或证明题。
五、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连续
1.函数的基本性质
2.极限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3.无穷小、无穷大的定义及比较方法
4.连续、间断的定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导数和微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2.复合函数、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
3.高阶导数、分段函数的导数、微分
4.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泰勒定理
5.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6.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
7.洛必达法则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原函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定积分的性质、积分中值定理和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6.变上限积分函数的导数
7.广义积分(无穷限积分、瑕积分)
8.定积分的应用,包含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质心、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四)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1.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2.投影、方向余弦
3.平面方程和空间直线方程
4.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与位置关系
5.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
1.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
2.偏导数存在、可微、偏导数连续的定义与关系
3.偏导数(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和全微分的计算
4.方向导数与梯度
5.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6.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
1.二重积分的性质与计算(直角坐标、极坐标)
2.三重积分的计算(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
3.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及关系、格林公式
4.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及关系、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5.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应用,包括曲面的面积、物体的体积、曲线的弧长、物体的质量、质心、转动惯量和功等
(七)无穷级数
1.常数项级数的基本定义与性质
2.正项级数判别法
3.莱布尼茨判别法、任意项级数
4.幂级数的收敛域、收敛半径、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
5.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6.傅里叶级数
(八)常微分方程
1.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的定义
2.变量分离法、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伯努利方程
3.降阶法、全微分方程
4.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5.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欧拉方程
839-《天气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天气学》是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天气学》考试主要测评考生掌握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大气科学问题的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大气科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
三、试题题型结构
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问答题、公式推导、分析题等多种题型。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天气动力基础
第一节作用于大气的力
第二节基本方程组
第三节尺度分析和方程组的简化
第四节"P"坐标系
第五节大气的平衡运动
第六节热成风
第七节地转偏差
第二章气团与锋
第一节气团
第二节锋的概念与锋面坡度
第三节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特征
第四节锋面分析
第五节锋生与锋消
第三章气旋与反气旋
第一节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和分类
第二节涡度和涡度方程
第三节位势倾向方程和方程
第四节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第四章形势预报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外推法
第二节运动学方法
第三节高空形势预报
第四节地面形势预报
第五章大气环流
第一节大气平均流场特征和季节转换
第二节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第三节热带环流概况
第四节高空急流
第五节东亚环流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
第一节寒潮概述
第二节寒潮天气系统
第三节长波原理及其运用
第四节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
第五节寒潮天气过程特点
第六节寒潮的预报
第七章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第一节降水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
第三节暴雨分析
第四节我国的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第八章对流性天气过程
第一节雷暴天气的成因
第二节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第三节对流性天气影响因素
第九章低纬度天气过程
第一节热带环流基本特征
第二节副热带高压
第三节南亚高压
第四节热带天气系统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 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 考研信息的完整性,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 或发送内容至http://kaoyan.chazidian.com/f3p1。 本文系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 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