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085217地质工程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085217地质工程考研大纲

2015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085217地质工程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2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消息,2015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085217地质工程

本"地球物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学、重力与固体潮、地磁学、地热学及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及一般应用。

一、考试内容

(一)介质弹性与波动理论基础

1.弹性介质、应力与形变

2.弹性介质中的波动传播方程

3.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与球面波

4.界面的影响

5.射线理论

(二)地震学基础

1.断层错动和地震波激发

2.地震仪与地震观测记录,地震的烈度、能量和震级

3.地震发震时间与震源位置的基本确定方法

4.地震体波的走时、振幅与理论地震图

5.球面层中地震体波的走时和地球内部基本构造

6.各种常见震相标示规则及其射线路径

7.地震面波的波动方程、频散方程和上地幔结构

8.地球的自由振荡

(三)地球势理论基础

1.地球重力位与地球形状

2.地球重力异常与地球内部构造

3.地球的固体潮

4.地球磁场的一般性质

5.岩石磁性与古地磁

6.地磁成因

7.地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性

(四)热流与地球内部温度

1.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

2.大地热流

3.热流方程的简单应用

4.地球内部温度

(五)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1.大陆漂移与洋底扩张学说

2.板块构造与运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地幔对流的基本理论

二、考试要求

(一)介质弹性与波动理论基础

1、了解并掌握地震波的弹性介质理论基础:弹性力学对介质的四个基本假定,应力与形变的基本定义,应力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包括杨氏模量与泊松比在内的五个弹性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熟练推导弹性介质中的波动传播方程,掌握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特征,了解其速度与密度及相关弹性常数的相互关系;

3、掌握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与球面波的传播特征,特别是在简谐波情况下的振动与传播特征的异同;

4、了解界面的存在对入射纵(横)波、反射纵(横)波及折射纵(横)波的影响,并且掌握平面纵(横)波转播过程中折射系数与反射系数、转换系数的推导;

5、了解地震波射线理论中的费马原理,Snell定律,射线常数、本多夫定律、首波路径、首波临界角等基本概念。

(二)地震学基础

1、了解天然地震基本成因和断层错动激发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了解地震仪与地震观测记录的基本原理;了解地震烈度、能量和震级的基本定义;掌握地震发震时间与震源位置的测定原理与基本方法;

2、对于单个水平界面、单个倾斜界面及多层界面,掌握直达波、反射波与首波的走时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非匀速介质中迴折波参数方程形式的走时公式的推导,了解在不同速度分布函数的形式下,走时曲线的特征;了解平面层中体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关系并掌握在平面简谐波情况下的推导,了解直达波、迴折波、反射波与首波情况下,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发散过程,以及自由界面对入射平面波的能量分配过程的影响等;简单了解地震体波的振幅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利用广义射线理论求解理论地震图的基本原理;

3、掌握球面层中地震体波的射线参数方程与本多夫定律等的推导,不同的速率-深度分布曲线情况下对应的地震射线及其走时方程的推导,并了解正常及特殊情况下的走时曲线特征,掌握走时反演的古登堡方法与赫格罗兹-贝特曼-威歇特方法的一般原理与推导过程;

4、了解并掌握常用地震震相的标示规则及其传播过程中的射线路径、走时及振幅特征;

5、了解地震面波与地震体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异同点,掌握洛夫波与雷利波的传播特征及在一些简单模型下的波动方程和频散方程;了解地震面波的频散方程及其所反映的地球内部构造,了解并掌握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推导与计算方法;

6、了解并掌握地球自由振荡的基本振型,及与地震面波等的基本对应关系,了解自由振荡的基本理论与观测结果的分析。

(三)地球势理论基础

1、掌握地球引力位必须满足的基本方程与大地水准面的基本概念,了解并掌握固体地球外面引力位的求解过程,以及旋转轴对称情况下的马古拉(MacCullagh)公式中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了解Clairaut扁球体方程及地球的扁度,了解利用人造卫星测量大地水准面及地球形状参数的基本原理,了解国际参考椭球及其理论重力公式;

2、掌握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单位,掌握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念及其校正公式,掌握重力均衡理论及其典型模式,并且用于解释一些地区典型的重力异常特征;

3、掌握关于地球的固体潮汐、Love数、志田数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太阳与月球对地球表面产生的起潮力位的表达式,简单了解Love数等如何影响起潮力位的情况;

4、掌握地磁场的基本要素,磁位的球谐表达式,高斯磁场系数的量纲及其物理意义,偶极子场与非偶极子场的基本概念与一般特征,了解并掌握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短期变化及局部磁异常变化特征;

5、掌握岩石的铁磁性、抗磁性与顺磁性等基本概念,了解一些矿物与岩石的磁性特征,了解地磁场倒转的现象及其过程,掌握古地磁研究及其简单应用;

6、简单了解当前解释地磁成因的基本理论;

7、掌握利用地磁感应探求地球内部的电导性的一般原理,以及测量地球内部电导率的一些简单方法与基本结果。

(四)热流与地球内部温度

1、了解热的基本传输过程;掌握热传导过程的基本方程,掌握大地热流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内部的热源及其传输机制;

2、了解并掌握全球大地热流的基本分布特征,了解并掌握大地热流与放射性物质等的相互关系,了解大陆与海洋热流的相似性;

3、掌握热流方程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地壳温度、地幔温度与地核温度等的分布特征并掌握其简单的反演方法。

(五)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1、了解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了解全球各大陆边缘的拼合特征,了解古地磁用于解释大陆漂移的机制;掌握洋底扩张的基本概念,了解海洋磁异常特征及用于解释洋底扩张的机制,以及其它用于解释洋底扩张的现象;

2、了解板块的基本性质,掌握全球基本板块构造及其运动特征,地幔热柱与板块绝对运动,欧拉运动极与欧拉运动矢量等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运算方法。

3、了解关于地幔对流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对流模式。

三、主要参考书目

曾融生著,《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轮》,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四、辅助参考书目

1、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仲著,《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郭俊义编著,《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3、C.M.Fowler,TheSolidEarth:AnIntroductiontoGeophys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4、N.H.Sleep,K.Fujita,PrinciplesofGeophysics,BlackwellScience,1997.

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并能很好地解释无机化学中的一些现象和事实,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等

考试内容:

1.物质状态

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vanderWaals方程,由分子运动论推导理想气体定律;掌握液体的蒸发,沸点;了解晶体的外形与内部结构。

2.原子结构

理解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波粒二象性,几率密度和电子云,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3.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离子的特征,离子晶体,晶格能;掌握共价键的本质、原理和特点。灵活运用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理解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金属键的共性改价理论和能带理论,金属晶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氢键。

4.氢和稀有气体

了解氢的成键特征,氢的性质、制备方法,氢的化合物氙的性质及化合物,稀有气体的空间结构。

5.化学热力学初步

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可逆途径;

灵活运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生成热与燃烧热,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了解反应方向概念,理解反应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状态函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

6.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反应速率理论,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7.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灵活运用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Gmθ的关系,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8.溶液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灵活运用溶解度原理和分配定律;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了解分散体系和溶胶的制备、性质,溶胶的电泳和粒子结构,溶胶的聚沉和稳定性,高分子溶液。

9.电解质溶液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和盐的水解,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0.氧化还原反应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灵活运用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理解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熟练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电势图解及其应用。了解化学电池,电解。

11.卤素

了解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

12.氧族元素

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掌握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

13.氮族元素

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砷、锑、铋及其化合物,盐类的热分解。

14.碳族元素

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理解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

15.硼族元素

了解硼族元素的通性,硼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掌握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

16.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离子晶体盐类的水解性。

17.铜、锌副族

一般了解铜族元素的通性、单质及其化合物,理解IB族与IA族元素性质对比;

一般了解锌族元素的通性、单质及其化合物,理解IIB族与IIA族元素性质对比。

18.配位化合物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理解并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了解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

19.过渡金属(I)

一般了解钛、钒、铬、锰各分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理解物质显色规律以及呈色原因及影响因素。

20.过渡金属(II)

一般了解铁系、铂系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

21.镧系及锕系元素

一般了解各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掌握镧系及锕系元素通性以及重要化合物。

22.原子核化学

一般了解核结构、理解核反应及核能释放。

参考教材:

1.《无机化学》第三版,曹锡章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无机化学》(修订版),张祖德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3.基础无机化学(上、下),原著:张淑民,修订:吴集贵,王流芳,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上册),1996(下册)出版。

本《矿床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矿床学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应用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和区域成矿等五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矿床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矿床类型及矿种的主要用途、分布规律、地质特征、成矿作用与控矿构造特点,了解其在勘查评价中的应用。分析理解矿床(组合)与岩石组合的内在联系。了解现代地球化学方法及其在解决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时代问题中的应用。熟悉部分典型矿床案例并能进行剖析,了解并初步掌握现代矿床学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与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矿床问题。

一、考试内容

(一)矿床学引论与矿床学的基本问题

熟悉矿床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矿床品位的动态变化、矿质来源、成矿流体、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掌握矿床成因与工业分类等知识。了解稳定同位素研究在研究成矿条件与矿质来源中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二)岩浆熔融、结晶分异与岩浆矿床

岩浆作用过程,Cr、Cu-Ni、PGE等矿床的特点、成矿专属性。

(三)花岗岩矿床与伟晶岩矿床

花岗岩的分类与成矿,岩浆分异与演化作用,W、Sn、Mo、REE、Li、Be、Ta等矿产的特点。

(四)热液作用与热液矿床

斑岩矿床、矽卡岩矿床、热液脉状矿、浅成低温金银矿床特征与热液蚀变类型、分带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五)现代海底热泉成矿作用与古代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

火山结构、围岩蚀变、火山岩岩性与成矿元素组合、现代海底热泉活动等。

(六)沉积矿床与层控矿床

含机械沉积砂矿、蒸发沉积盐类矿床、化学与生物沉积矿床、喷流沉积作用、盆地演化、流体运移与成矿

(七)变质矿床和矿床的变质

含非金属矿产

(八)风化矿床、金属矿床的表生变化与次生富集作用

(九)矿田构造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十)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区域成矿规律、地史中的成矿演化

二、考试要求

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选择题、简述题、论述题四类。

总论(一)中,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矿床学的基本概念,熟悉矿床、矿体、矿石、脉石、工业品位、边界品位等基本概念,理解矿床品位的动态变化、矿质来源、成矿流体、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掌握矿床成因与工业分类等知识。了解稳定同位素研究在研究成矿条件与矿质来源中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Rb-Sr法、Sm-Nd法、Ar-Ar法、普通U-Pb法、SHRIMP法中的某一种)的原理及其在成矿时代研究中的应用。并了解矿产与现代文明、矿业环境问题、矿床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关系、矿物原料的循环利用等问题。

各论(二~九)中,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常见矿床类型及矿种的主要用途、分布规律、地质特征、成矿作用与控矿构造特点,了解其找矿与评价要点。熟悉部分典型矿床案例并能进行剖析,分析理解矿床(组合)与岩浆组合或沉积建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了解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的概念、认识演化及其发展和应用,了解并初步掌握现代矿床学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与研究方法,分析矿区和矿带主导控矿因素,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类矿床的实际问题。

三、主要参考书:

1胡受奚,周顺之,刘孝善等,1982.《矿床学》.地质出版社;

2薛春纪,祁思敬,隗合明编著,2006《基础矿床学》.地质出版社;

3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1984,《矿床学》.地质出版社;

4地质矿产部地质词典办公室编辑,地质词典(四)矿床地质、应用地质分册。

本《地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化学是地质学的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地球化学是个庞大的学科家族,不仅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也研究地球表层的土壤、水系、有机体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它从微观角度研究宏观问题,探索地球系统物质运动中物质的化学运动规律。研究目标集中于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组成、元素的共生组合及赋存形式、元素的迁移和循环、地球及其它行星形成历史及演化等四大科学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的迅猛发展,地球化学理论发展更加迅速,研究方法更加先进,研究内容日益丰富,能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宽广。本考试大纲限于无机地球化学范围,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无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初步了解各项实验分析手段,并能客观地解释实验分析数据,具有从地球化学角度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

1.元素丰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地球的化学组成

3.地壳的化学组成

4.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化学组成

(二)地球化学热力学基础

1.热力学基本定律

2.热力学状态函数

3.自然过程的方向判据

4.热力学平衡系统的表达

5.矿物固体溶液的混合性质

(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微量元素的概念

2.能斯特分配定律

3.岩浆过程中的微量元素

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5.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踪

(四)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1.自然界的放射性同位素

2.放射性衰变定律及地质年代学基本原理

3.各种放射性定年系统

4.同位素封闭温度及冷却年龄

(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1.稳定同位素组成和分馏

2.稳定同位素分馏原理

3.主要的稳定同位素系统

4.稳定同位素温度计

(六)地壳与地幔的化学演化

1.地壳和上地幔的基本特征

2.地幔的不均一性

3.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

1.熟悉丰度和丰度体系、丰度系数、丰度各种表示方法(重量丰度、原子丰度、相对丰度)、陨石及其成分分类(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等基本内容。

2.熟悉地球的结构模型(地壳、地幔、地核)及各层的细分、地表圈层划分(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地球的化学组成(地球元素丰度计算法、地球元素丰度特征)、地球元素分类(亲铁、亲铜、亲石、亲气、亲生物元素)等内容。

3.了解地壳元素丰度的确定、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不均匀性、随原子序数增大的特征、与整个地球的对比、偶数规则、四倍规则和壳层规则)、元素地壳丰度的意义。

4.大致了解地表各圈层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化学热力学基础

1.掌握热力学系统与环境的概念、系统的划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热力学第零定律、第一定律、熵与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与绝对熵等基本内容。

2.对状态函数的本质(变化量与具体过程无关的性质)、焓、熵、Gibbs自由能等状态函数有较好的把握。

3.掌握系统自发演化方向的热力学判据(孤立系统的熵判据、任意系统的Gibbs自由能判据)。

4.深入了解地球化学热力学系统热力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热力学平衡的一般表达式、相律及其地质意义等内容。

5.掌握理想混合、非理想混合、正规溶液的概念、亨利定律、拉乌尔定律等内容。

(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牢固掌握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分类、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等概念。

2.深入了解能斯特分配定律的来源、分配系数分类(简单分配系数、复合分配系数、对数分配系数、总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测定等内容。

3.熟悉岩浆过程中微量元素分配的定量模型的意义,对部分熔融模型(批式部分熔融、连续分离熔融、多步熔融、带状或区域熔融、不一致熔融)、分离结晶模型(平衡分离结晶、连续分离结晶、多阶段分离结晶)等模型有初步了解。

4.掌握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的分配系数,掌握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特征、稀土元素组成模式图、表征稀土元素组成的参数(总量、轻重稀土比值、异常系数、稀土参数图解)等内容。

5.了解微量元素在岩浆成岩过程鉴别、成岩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判别等方面的意义,及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四)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1.准确掌握核素的概念、同位素的定义、同位素的分类。

2.掌握各种放射性衰变(α衰变、β衰变、电子捕获、重核裂变)、放射性衰变不受外界干扰的特性、半衰期、放射性衰变定律、地质年代学基本原理等。

3.了解U-Th-Pb法、Rb-Sr法、K-Ar法、Sm-Nd法、14C法、裂变年径迹法等地质年代学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对象。

4.掌握封闭温度的概念、冷却年龄的概念、同位素地质年龄解释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1.掌握稳定同位素比值、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稳定同位素标准、稳定同位素富集系数表达方法等内容。

2.了解稳定同位素的物理分馏、动力分馏、平衡分馏、生物化学分馏等概念。

3.了解O、H、C、S等稳定同位素系统的最基本特征。

4.掌握稳定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六)地壳与地幔的化学演化

1.大致掌握岩石圈与板块基本概念、地壳类型(区段)划分、岩浆系列的划分(拉斑玄武系列、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玄武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等。

2.了解地幔的区域性不均一、层状不均一、亏损地幔与富集地幔的划分等。

3.了解原始地壳、大陆地壳的概念、地壳的增生与再造、TTG岩石组合、地壳生长的几种模式等。

三、主要参考书目

1韩吟文、马振东(2003)地球化学。第一版。北京:地质出版社

2陈道公、支霞臣、杨海涛(1994)地球化学。第一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也是报考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主要科目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的净化过程、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净化过程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

2)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4)环境保护

二.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1)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

2)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4)大气污染的危害

5)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

三.水环境及其保护

1)水环境及水资源

2)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

3)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

4)水污染的危害

5)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四.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1)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3)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

五.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3)食物链与食物网

4)营养生态金字塔

5)生态系统的功能

6)生态平衡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1)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3)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七.其他环境污染

1)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2)电磁污染

3)光污染

4)热污染

八.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1)环境监测

2)环境质量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风险评价

九.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

2)环境管理

十.全球环境问题

1)全球环境问题概念和特征

2)全球环境变化

i.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

ii.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森林锐减

3)全球环境污染

i.臭氧层空洞

ii.酸雨

4)生态破坏

i.生物多样性减少

ii.沙漠化

5)人口问题

i.人口与资源

ii.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

十一.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

2)《21世纪议程》

考试要求

一.基础知识

1)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基本特征

2)掌握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分支体系,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方向以及环保概念和措施

二.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1)掌握大气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大气污染类型

2)掌握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因素,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三.水环境及其保护

1)掌握水污染的概念和水体污染类型

2)掌握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重要污染来源以及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3)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危害及其降解途径

4)了解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1)掌握土壤环境污染概念及主要污染物

2)掌握重金属、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3)掌握土壤自净作用及影响因素

4)了解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五.生态系统

1)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生态平衡的定义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1)掌握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类及特点

2)了解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3)熟悉危险废物如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七.其它环境污染

1)噪声污染的定义及其控制方法

2)电磁污染的定义

3)光污染的定义

4)热污染的定义

八.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1)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及其进展

2)掌握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背景值的概念

3)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方法、环境质量分级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4)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程序、方法和作用

九.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及其作用

2)掌握环境管理的概念,了解环境管理制度、区域环境管理的概念、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和自然保护的环境管理;了解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十.全球环境问题

1)了解全球环境问题概念、特征、产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2)掌握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概念,了解气候变暖原理及其效应

3)掌握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概念,了解森林锐减原因及其后果

4)掌握臭氧层空洞概念,了解臭氧洞形成原因

5)掌握酸雨概念,了解酸雨形成及其危害

6)掌握生物多样性和沙漠化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和沙漠化原因

7)了解当前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十一.可持续发展

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形成背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途径

2)了解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

主要参考书

一、《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版),钱易,唐孝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1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