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南财经大学0305J2经济哲学考研大纲(官方)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西南财经大学0305J2经济哲学考研大纲(官方)

2015年西南财经大学0305J2经济哲学考研大纲(官方)

考研时间: 2014-11-1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西南财经大学0305J2经济哲学考研大纲(官方)已发布,详情如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1.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知识点;

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二、主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价值及其特性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阶级与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的实质、根源、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改革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三、考核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命题学院: 人文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 政治经济学

一、考核目标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原理和规律。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辨析、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

3.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范围

政治经济学部分:(150分)

(一)导论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商品与货币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局部劳动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工资的本质,当代劳资关系。

(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从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理解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

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的片面性、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生产资本两种划分的区别;

固定资本磨损及其成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六)社会总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

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条件。

(七)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的决定因素;平均利润下降规律;

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获得途径;

股份资本和股票价格;

虚拟资本及其与实际资本的关系、虚拟资本的作用;

地租的本质,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土地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八)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因与性质;

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二重性。

(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禁止则自由”的思想;

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困境及其解决。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DIM结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规则;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当前的问题和重点)。

(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明确的产权界定;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内在逻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农户经营的利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户经营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户的经济行为。

(十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政府进行再分配的原因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关系的调整,当前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政策取向;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以初次分配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优化开放结构;新形势下的外贸战略转移。

(十四)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通货紧缩及其影响;

转型经济中的就业问题;

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其关系;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宏观政策选择与“稳增长”、“调结构”。

(十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制度因素的重要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的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其他相关内容

1. 本试卷全卷总分150分;

2. 主要题型有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三种类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