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71001植物学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71001植物学考研大纲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071001植物学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8-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55]考试科目名称:植物生理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a:客观题(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70-80分

b:主观题(含名词解释、问答题、实验笔答题)80-7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水分生理

考试内容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蒸腾作用;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水分的理化特性,掌握植物体内水分的两种存在状态及其与代谢、抗性的关系,掌握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水势的概念、细胞水势组成、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机理、细胞间水分移动原理,了解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水分在植物地上部分的运输规律;

3)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和部位、气孔运动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4)了解合理灌溉生理基础;

5)掌握水势与渗透势的测定方法。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考试内容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

运输和利用;植物对氮的同化;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主要生理功能,了解作物缺乏必需矿质元素的诊断方法;

2)掌握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方式及机理、植物根系与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了解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3)掌握氮素同化的机理;

4)了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5)掌握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试内容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光合色素;光合作用过程;光呼吸;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原初反应、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反应;

3)了解光呼吸的实质;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以及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5)掌握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性质分析与测定方法,光合作用必要条件的验证方

法,光合速率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考试内容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代谢途径;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与光

合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的调控;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末端

氧化;

3)掌握呼吸代谢多途径的内涵及其意义;

4)掌握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的方法。

(五)同化物的运输与次生代谢

考试内容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途径;韧皮部运输的机理;同化物的分配;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种类;次生代谢物的生物技术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2)掌握同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3)了解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在植物中的重要性;

4)了解次生代谢的途径及如何通过植物生物技术在植物生产上进行应用。

(六)细胞信号转导

考试内容

信号与受体结合;跨膜信号转换;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络。

考试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2)掌握环境刺激和胞间信号的概念;

3)掌握受体与跨膜信号转换的过程;

4)掌握细胞内信号分子和第二信使系统;

5)了解信号转导途径的特征;

6)了解蛋白质可逆磷酸化、泛素化降解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七)植物生长物质

考试内容

植物生长物质概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其他天然

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

考试要求

1)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基本概念;

2)了解公认的植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

3)掌握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及脱落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4)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5)了解植物生长物质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

(八)植物的生长生理

考试内容

种子萌发的生理;细胞生长生理;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

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的运动。

考试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分化、组织培养、光形态建成、向性运动等基本概念;

2)掌握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

3)掌握细胞壁构造及细胞伸长的假说、生理生化变化;

4)掌握植物生长的规律、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5)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

6)掌握光形态建成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及特点、参与光形态建成的光受体类型、光

敏色素的发现与分布、光敏色素的分子结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光化学转换、光敏色

素的生理作用、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蓝光-近紫外光反应、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基

本生物学特点;

7)了解植物运动的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九)植物的生殖、成熟和衰老生理

考试内容

幼年期;春化作用;光周期;花器官形成及其生理;受精生理;种子和果实成熟的生

理;植物休眠的生理;植物衰老的生理;程序性细胞死亡;植物器官脱落。

考试要求

1)掌握幼年期、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双受精、休眠、程序性细胞死亡、衰老等

基本概念;

2)掌握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的特性及其在引种栽培上的应用;

3)了解受精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4)了解种子和果实成熟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休眠的原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

5)了解植物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器官脱落的生理机制。

(十)植物的抗性生理

考试内容

抗性生理通论;植物的抗旱性;植物的抗寒性(含抗冻性与抗冷性);植物的抗涝性。

考试要求

1)掌握逆境、耐逆性、渗透调节、逆境蛋白等基本概念;

2)掌握逆境的危害及植物耐逆性的生理、生化基础;

3)了解植物耐逆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4)了解提高植物耐逆性的措施。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潘瑞炽等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湖南示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学硕士点

2014年9月5日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56]考试科目名称:微生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微生物学基础知识部分90%

(二)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动态部分10%

4)题型结构

a: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c:填空题,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d: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e: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f:问答题,7小题,1-5小题每题10分,6-7小题每题20分,共9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绪论

考试内容:

(1)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2)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3)微生物发展简史:

(4)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考试要求: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历史上重要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新世纪微生物学展望,微生物的特点等。

2、原核微生物

考试内容:

(1)细菌:①细菌的形态及观察;②细菌的细胞结构;③细菌的繁殖方式及群体形态。

(2)放线菌:①放线菌的形态结构;②放线菌的繁殖;③放线菌的菌落。

(3)蓝细菌:①蓝细菌的形态与结构;②蓝细菌的繁殖。

(4)古生菌:①古菌简介;②典型的极端环境微生物。

(5)其他原核微生物:①立克次氏体;②支原体;③衣原体;④螺旋体。

考试要求:掌握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古生菌、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机理,细胞质和内含物颗粒以及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芽胞、糖被和鞭毛、菌毛、性毛等);原核微生物的繁殖特性、菌落特征等。

3、真核微生物

考试内容:

(1)真菌概述:①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比较;②真菌在自然界的地位;③有关真菌的几个名词;④研究的意义。

(2)酵母菌:①酵母菌的形态结构;②酵母菌的繁殖;③酵母菌的培养特征;④几种常见的酵母菌。

(3)霉菌:①霉菌的形态和结构;②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③霉菌的培养特征;④霉菌与其它微生物的比较;⑤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几种霉菌。

考试要求:掌握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掌握相关的一些概念。理解真菌在自然界的地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理解酵母菌生活史的三种类型等。

4、病毒

考试内容:

(1)病毒概述:①病毒的特点及定义;②病毒的分类及命名。

(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①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②病毒的化学组成。

(3)病毒的增殖:①病毒的复制;②一步生长曲线;③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④非增殖性感染。

(4)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病毒的培养;②病毒的鉴定;③病毒定量的几个概念。

(5)亚病毒因子:①类病毒;②卫星病毒;③卫星RNA;④朊病毒。

(6)病毒与实践:①病毒与人类健康;②病毒与农业;③病毒与发酵工业;

④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7)新兴病毒:①新兴病毒的界定;②新兴病毒的来源及出现的原因;③新兴病毒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考试要求:了解病毒学的研究对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掌握病毒作为特殊形式的生命的特点、化学组成、结构,理解病毒复制过程及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药物设计的理论基础,了解病毒研究进展及病毒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5、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考试内容:

(1)微生物营养六要素及其功能:①碳源;②氮源;③能源;④生长因子;⑤无机盐;⑥水。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①光能自养;②光能异养;③化能自养;④化能异养。

(3)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基团转位。

(4)培养基:①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则;②培养基种类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掌握各类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细胞中所起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各种营养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各种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培养基配制原则,理解各种培养基在实际中的应用。

6、微生物的代谢

考试内容:

(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①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②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③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④自养微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

(2)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①生物固氮作用;②肽聚糖的合成。

(3)微生物代谢的调节:①酶合成的调节;②酶活性的调节。

考试要求:掌握微生物的产能代谢(生物氧化,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特征,能量转换,光能转换微生物类型及特点),微生物的耗能代谢(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同化,生物固氮,肽聚糖的合成等),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等相关知识。理解化能自养微生物在完全无机环境生长代谢的原理及意义等。

7、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考试内容:

(1)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①微生物的纯培养;②微生物的培养方法;③微生物的同步培养;④微生物的连续培养;⑤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①微生物的个体生长;②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3)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①温度;②pH;③氧气;④营养物质。

(4)微生物生长的控制:①物理方法的控制;②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化学因素。

考试要求:理解微生物生长的含义,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真菌的群体生长与繁殖规律等;理解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原理及其方法。了解微生物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克服微生物的抗药性而进行的新的抗生素研发的设计思路等。

8、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考试内容:

(1)遗传变异研究概述:①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的三个经典实验;②基因组学的蓬勃发展。

(2)微生物的遗传物质:①微生物的核染色体;②基因组测序技术;③微生物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

(3)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①接合;②转化;③转导。

(4)真菌的基因重组:①有性生殖;②异核现象;③准性生殖。

(5)微生物的突变:①突变率和基因符号;②突变的类型;③自发突变和诱变;④突变体的类型和检测。

(6)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①诱变育种;②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7)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学:

(8)菌种退化、复壮和保藏:①菌种退化、复壮;②菌种保藏。

考试要求:掌握并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3个经典实验);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特点,质粒和转座因子类型;基因突变:诱变和自发突变的机理及基因突变的修复;细菌基因转移及重组(接合、转导和转化);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性(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方法及其原理过程;菌种退化、复壮及其保藏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9、微生物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①土壤中的微生物;②水体中的微生物;③空气中的微生物;④人及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⑤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⑥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①互生;②共生;③拮抗;④寄生;⑤竞争;⑥捕食。

(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①碳循环;②氮循环;③硫循环;

④磷循环。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②微生物与污水处理;③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④微生物的环境监测。

考试要求:掌握并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生物环境中微生物与生物因子的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氮、硫、磷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了解特定生境、特殊能力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其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等。

10、微生物在实际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①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巨大潜力;②废水中的微生物;③污水生物处理;④生物修复技术;⑤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其他应用。

(2)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①微生物发酵与发酵工程;②微生物发酵的应用。

(3)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①抗生素;②抗癌微生物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③微生物产生的降血脂药物;④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

(4)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①微生物肥料;②微生物农药;③微生物在其他农业方面的应用。

考试要求:了解微生物在坏境、工业发酵、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了解微生物在实际中应用的基本方式,如菌体、代谢产物、微生物转化、基因资源的利用。掌握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等,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一些现象,思考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新方式。

11、传染与免疫

考试内容:

(1)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因素:①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②机体的抵抗力;

③环境条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影响。

(2)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①免疫器官;②免疫细胞。

(3)非特异性免疫:①屏障结构;②非特异性免疫细胞;③体液因素;④炎症反应。

(4)特异性免疫:①抗原;②抗体;③免疫应答;④克隆选择和免疫耐受。

(5)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①超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6)免疫学方法:①血清学反应;②单克隆抗体技术;③基因工程抗体;④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考试要求:重点掌握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传染的原因,了解荚膜、酶、菌毛的结构或产物在致病中的原因,了解微生物产生毒素的类型及其特点,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内容。了解掌握免疫学方法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相关的概念等。

12、微生物的分类

考试内容:

(1)微生物的分类单元:①种以上的分类单元;②种以下的分类单元;③分类单元的命名;④细菌分类和细菌鉴定手册。

(2)微生物分类系统:

(3)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①常规分类法;②遗传特征分类法;③生化特征分类法;④数值分类法。

(4)利用16SrRNA序列进行细菌系统发育学分析:①系统发育学;②16SrRNA基因及特点;③16SrRNA适用于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学分析;④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和命名的含义及其意义。掌握种和菌株的概念、微生物学名的命名原则,能够记住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微生物菌种的拉丁名。了解微生物分类的常规分类法、生化特征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重点掌握遗传特征分类法,尤其是根据16SrRNA基因进行分类的原理和意义。了解最新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基本原理和应用,如RLFP,RAPD等。

三、参考书目:

1、《微生物学》,黄秀梨、辛明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三版。

2、《BROCK微生物生物学》,李明春、杨文博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57]考试科目名称:种子植物分类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裸子植物部分10%,被子植物部分82%,被子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8%

4)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b: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c:填空题,40空,每空1分,共40分

d:判断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e:绘图题,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f:问答题,1小题,共12分

g:综合题,1小题,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裸子植物部分

考试内容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2)裸子植物重要类群(铁树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的特征、分类及其价值;

(3)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考试要求

(1)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有关概念;

(2)理解和掌握裸子植物重要类群的特征、分类与进化;

(3)了解和理解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的基本内容;

(4)掌握部分重要类群或代表性植物的分布、识别和用途等。

2.被子植物部分

考试内容

(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和有关概念;

(2)现存被子植物的主要类群:被子植物各亚纲若干重要目(木兰目、樟目、睡莲目、毛茛目、金缕梅目、荨麻目、石竹目、壳斗目、锦葵目、董菜目、杨柳目、白花菜目、蔷薇目、豆目、大戟目、鼠李目、无患子目、伞形目、杜鹃花目、茄目、唇形目、玄参目、茜草目、川续断目、菊目、泽泻目、天南星目、莎草目、百合目、兰目等)和代表性科的特征、分类及其进化。

(3)部分重要类群及代表性植物的分布、识别与用途等;

(4)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与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和分类原则;

(2)了解和理解现存被子植物各亚纲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理解和掌握现存被子植物主要类群(若干重要目和代表性科)的特征、分类及其进化;

(4)了解、掌握部分重要分类群及代表性植物的分布、识别与用途等;

(5)能综合分析植物分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与应用;

(6)掌握有关分类群的花程式、花图式及剖面图的识别和表示方法。

3.被子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考试内容

(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2)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掌握被子植物起源的内容和有关概念;

(2)理解和掌握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和掌握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其基本内容;

(4)了解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植物分类学的证据、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和进展等。

三、参考书目

1.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马炜梁,王幼芳,李宏庆.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植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A.Croquist.《AnIntegratedsystemofGlassificationofFloweringPlans》,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1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植物学点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植物生物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a:客观题(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50分

b:主观题(含名词解释、问答题)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植物细胞与组织

考试内容

植物细胞的结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与功能;植物组织类型、结构特征与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学说及其重要意义、植物细胞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

2)掌握分生组织的概念、类型、及其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各类成熟组织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一般分布特征;

4)掌握显微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方法。

(二)原核生物界

考试内容

细菌门和蓝藻门。

考试要求

1)从生物系统学或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了解细菌门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及简要分类和鉴定方法、生活史特征;

2)掌握蓝藻门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分类和鉴定方法、生活史特征;

3)掌握原核细胞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4)了解研究细菌和蓝藻重要科学及应用价值。

(三)藻类植物

考试内容

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绿藻门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分类与鉴定方法、代表植物种类、生活史特征;

2)掌握红藻门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分类与鉴定方法、代表植物种类、生活史特征;

3)掌握褐藻门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分类与鉴定方法、代表植物种类、生活史特征;

4)了解研究藻类植物巨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菌类植物

考试内容

粘菌门和真菌门。

考试要求

1)简要了解粘菌门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代表植物种类和生活史特征;

2)熟练掌握真菌门主要特征、主要类群代表植物种类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特征;掌握子囊菌和担子菌的主要区别特征;

3)掌握接合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卵囊、精子囊、受精丝、产囊体、产囊丝、子囊果、钩状构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担子和担孢子、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核、菌丝组织体等名词概念;

4)了解研究真菌的巨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五)苔藓植物门

考试内容

苔藓植物门特征、形态结构、生活史特征、分类和主要类群。

考试要求

1)了解和掌握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分类和主要类群(苔纲和藓纲)代表植物种类(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特征;

2)掌握苔纲(地钱)和藓纲(葫芦藓)的主要区别特征;

3)了解胚、颈卵器在苔藓植物门中的起源和发展及重要生物学意义;

4)了解苔藓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及研究苔藓植物的巨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六)蕨类植物门

考试内容

蕨类植物门特征、形态结构、生活史特征、分类和主要类群。

考试要求

1)了解和掌握蕨类植物门主要特征、分类和主要类群(石松亚门、楔叶亚门和真蕨亚门)代表植物种类(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特征;

2)掌握石松亚门(卷柏属)、楔叶亚门(木贼属)和真蕨亚门(水龙骨属)的主要区别特征;

3)了解维管组织在蕨类植物门的起源和发展及相关名词概念;

4)了解蕨类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及研究蕨类植物的巨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七)裸子植物门

考试内容

裸子植物门特征、形态结构、生活史特征、分类和主要类群。

考试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主要特征;

2)了解并识别裸子植物门5个纲的主要代表植物(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和买麻藤纲),了解松科、杉科和柏科的分类特征并识别代表植物,了解罗汉松科、粗榧科和红豆杉科的分类特征,识别代表植物;

3)了解种子及花粉管在裸子植物门的起源及其生物学意义;

4)了解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及研究裸子植物的巨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八)被子植物门

考试内容

被子植物门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和功能、生活史特征。

考试要求

1)掌握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和叶)形态结构及发育特征;了解和掌握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特点及发育过程;

2)掌握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结构特征,了解和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和发育过程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过程,了解种子和果实形成的一般过程;

3)了解和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结构和发育的多样性;

4)掌握被子植物生活史特征。

(九)被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考试内容

植物分类鉴定基础知识;被子植物常见类群及种类识别。

考试要求

1)掌握植物分类单元及等级系统、植物命名方法、植物学名的使用及科学意义等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2)掌握木兰科、毛茛科、樟科、壳斗科、锦葵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马鞭草科、玄参科、唇形科、茜草科、忍冬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等被子植物科的分类特征并识别主要代表植物;

3)初步了解丰富的被子植物资源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用价值。

(十)被子植物的形态发生和发育

考试内容

(1)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花器官的发生于发育、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2)植物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考试要求

(1)了解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种子萌发的过程与控制;

(2)掌握植物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3)掌握植物的出生生长和出生结构、植物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十一)植物的物与能量代谢

考试内容

(1)植物的水分代谢;

(2)植物的矿质营养与营养物质的再分配;

(3)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的水势、蒸腾作用及其调节、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2)掌握溶质跨膜运动的原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3)掌握植物有氧呼吸和发酵、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植物不同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征及适应意义。

(十二)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考试内容

(1)生物进化理论的产生于发展、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居群分化与物种形成。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植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植物的变异等。

(3)了解植物居群的遗传结构,植物种系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十三)植物的自然分布区与植被

考试内容

(1)植物的分布区;

(2)植物群落与植被。

考试要求

(1)了解植物分布区的类型、植物分布区的形成;

(2)了解植物植物群落的概念、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3)了解植物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杨世杰,植物生物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周云龙,植物生物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杨继,植物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xxx]考试科目名称:植物分子生物学

(植物学专业同等学历加试科目二)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a:名称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b:单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c: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d: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e:问答题,1-2小题,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植物基因组

考试内容:

植物核基因组大小,重复序列,基因家族,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叶绿体基因的组成,叶绿体基因的一些结构特征;线粒体基因组的组织结构,线粒体基因的一些特征,RNA编辑,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的关系;遗传信息在基因组之间的流动。

考试要求:

掌握基因组,基因家族等基本概念,理解植物体内3套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植物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考试内容:

可移位因子的类型,转座子,LTR逆转录转座子,无LTR-拟转录转座子,花椰花叶病毒中的逆转录酶。

考试要求:掌握转座子,拟转座子的概念,掌握可移位因子的类型,了解可移位因子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核酸的分子操作及基因重组

考试内容:

限制性内切酶,操作和标记核酸的酶,分子杂交,载体,外源DNA与载体重组,阳性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考试要求:

掌握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杂交,载体,DNA重组等基本概念,理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

4.PCR

考试内容:

PCR的基本原理,PCR的优化,由基本PCR拓展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理解PCR的基本原理,及其衍生的其他PCR,如RT-PCR,Tail-PCR,RACE等常用的PCR方法及应用。

5.DNA分子标记技术

考试内容:

基于Southern杂交的分子标记技术,随机引物分子标记技术,序列标志位点技术,分子标记的应用领域。

考试要求:

掌握Southern杂交,Western杂交等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6.基因文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考试内容:

基因文库的构建,克隆已知基因或核苷酸序列信息的基因,蛋白质功能互补克隆,定位克隆,通过DNA全序列分析克隆。

考试要求:

掌握文库的构建方法,了解常用的文库类型。

7.基因的表达调控

考试内容:

转录前的基因活化:染色质结构与基因活化,核基质附着区与基因表达,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转录水平的调控:基本转录过程,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复杂性,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中DNA-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真核生物前体mRNA剪切,高等植物内含子的结构,高等植物剪切体蛋白质的组成特定,变位剪切,RNA编辑。

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

掌握基因在不同水平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掌握变位剪切,RNA编辑,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等基本概念,理解表观遗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8.植物激素与基因表达调控

考试内容:

激素受体,激素作用的信号传递途径,激素与激素响应基因的表达调控,不同激素对同一基因表达的调控。

考试要求:

掌握植物常见的激素种类及激素受体的特点。了解植物产生激素的过程及其调控,以及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理解植物激素之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9.植物光形态建成

考试内容:

植物光受体,光信号传递途径,光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光敏色素基因的转录调控等。

考试要求:

了解植物对光信号的响应途径。掌握光受体及经典的光信号传递途径。理解光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光敏色素基因的转录调控等。

10.高等植物的开花调控

考试内容:

开花过程的基因调控,环境因子对开花时间决定基因的调控。

考试要求:

掌握春花作用,光周期,开花素等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发育过程中开花起始,开花过程的基因调控,以及光温对开花时间决定基因的调控的影响。

三、参考书目

[1]曹仪植主编.植物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曹仪植主编,拟南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