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学位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学位考研大纲

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学位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9-1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专业学位)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211《翻译硕士英语》

一、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外语写作等。总分为100分。

I.词汇语法

1.要求

1)词汇量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6,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语法要求:

考生能正确运用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题型:

多项选择或改错题

II.阅读理解

1.要求:

1)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

2)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题型:

1)多项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2)简答题(要求根据所阅读的文章,用3-5行字数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问题,重点考查阅读综述能力)

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III.外语写作

1.要求:

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题型:命题作文

《翻译硕士英语》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考试内容题型分值时间(分钟)

1词汇语法多项选择

或改错3060

2阅读理解1)多项选

2)简答题4060

3外语写作命题作文3060

共计100180

331社会工作原理

一、考试性质

《社会工作原理》是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MSW)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社会工作原理》考试要力求反映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和社会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社会工作、社会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工作原理》按照教育部《2010年部分专业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内容范围指导意见》所列明的考试范围命题。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社会工作基础知识部分为90分,社会学基础知识部分为60分。

四、考试内容

(一)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1、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

●社会工作的功能

2、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价值体系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3、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地位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4、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

●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

●青少年发展与社会环境

●成人发展与社会环境

●老人发展与社会环境

5、社会工作过程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6、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督导

●社会工作研究

7、社会工作的类型

●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

●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类型

8、社会工作的组织与机构

●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的概念

●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的领导

●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志愿者管理

●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的财务与凑资管理

●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的公信力和公共关系管理

9、社会工作教育

●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的意义

●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

(二)社会学基础知识

1、社会与社会学

●社会及其构成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文化与人的社会化

●文化的类型和功能

●社会化的涵义、过程与内容

3、互动、角色与地位

●社会互动的涵义

●社会互动的理论

●社会角色的涵义与类型

●社会地位的涵义与类型

4、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类型

●社会群体的变迁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类型

●社会组织的结构

5、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的涵义与功能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

6、社区与城市

●社区的涵义与类型

●城市化

7、社会越轨、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社会越轨的涵义与特征

●越轨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问题的涵义

●社会控制的类型

8、社会制度、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社会制度的涵义

●社会变迁的涵义与类型

●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旨在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传播学

媒介经营管理

传播科技史

媒介伦理与法制

三、考试形式和答题时间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四、题型

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传播媒介的界定

2.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效果与效果研究

2.媒介与说服

3.媒介与议程

4.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媒介产业的特点

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媒介组织的类型

2.媒介组织的结构

3.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报纸的版面设计

4.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报刊业管理规制

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一、考核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四》主要是对考生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范围

考试内容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和《管理学》三门课程,满分为150分,各科目内容各为50分。各科目具体考试内容范围如下:

发展经济学:(50分)

经济发展概览

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其发展

收入分配问题

贫困问题

制度与经济发展

市场与政府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

技术进步

乡城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乡村转型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学:(50分)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历史

农民与农村社会

农民的社会属性与特征

农村社会组织

农村社会分层级社会流动

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变迁

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

管理学:(50分)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决策

计划与计划工作

组织设计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领导与领导者

控制与控制过程

控制方法

管理的创新职能

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组织创新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357《英语翻译基础》

一.考试目的

《英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英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IT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具备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具备较强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两个部分:词语翻译和英汉互译。总分150分。

I.术语翻译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翻译中英文术语。

2.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30个汉/英术语(含缩略语)的对应目的语。汉/英文各15个,每个1分,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II.英汉互译

1.考试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国和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英译汉速度每小时250-350个英语单词,汉译英速度每小时150-250个汉字。

2.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英译汉为250-350个单词,汉译英为150-250个汉字,各占6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英语翻译基础》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题型题量分值时间(分钟)

1

术语翻译英译汉15个英文术语(含缩略语)1515

汉译英15个中文术语(含缩略语)1515

2英汉

互译英译汉两段或一篇文章,

250-350个单词。6060

汉译英两段或一篇文章,

150-250个汉字。6060

总计----150180

431金融学综合

一、考试性质

《金融学综合》是2013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四、考试内容

(一)金融学

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2、利息和利率

●利息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

3、外汇与汇率

●外汇

●汇率与汇率制度

●币值、利率与汇率

●汇率决定理论

4、金融市场与机构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衍生工具市场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5、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6、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中央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7、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

●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9、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国际储备

●国际资本流动

10、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理论

●巴塞尔协议

●金融机构监管

●金融市场监管

(二)公司财务

1、公司财务概述

●什么是公司财务

●财务管理目标

2、财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3、长期财务规划

●销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资与增长

4、折现与价值

●现金流与折现

●债券的估值

●股票的估值

5、资本预算

●投资决策方法

●增量现金流

●净现值运用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6、风险与收益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均值方差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无套利定价模型

7、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贝塔(β)的估计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8、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

9、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资本结构

●MM定理

10、公司价值评估

●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432统计学

一、考试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

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三、考试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17.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9.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20.多重共线性现象。

21.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22.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二)概率论

1.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事件的概率;

3.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4.随机变量的定义;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7.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8.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433税务专业基础

一、考试性质

税收学是全国税务专业硕士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税收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税收基础理论、税收实务、税收管理制度、税收筹划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税务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四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税收学原理、税收实务、税收管理制度、税收筹划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对税收理论与制度规定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用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税收理论和制度规定来综合分析税收征纳中的具体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答题卡和答题纸组成,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时可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结构

税收学原理考核的比例为20%,分值为30分;

税收实务考核的比例为50%,分值为75分;

税收征管制度考核的比例为10%,分值为15分;

税收筹划原理与方法考核的比例为20%,分值为30分。

4、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题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单项选择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计算题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综合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四、考试内容

(一)税收学原理

1、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国家、财政与税收的产生;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2、税收的涵义

国家的公共权力与税收;税收与剩余产品价值;税收的本质;税收的特征。

3、税收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

4、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方式;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5、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的概念和分类;税收的微观效应;税收的宏观效应。

6、税制结构分析与比较

税制结构的概念;税制结构的分类及特点分析;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格局分析。

7、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的一般原则;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的划分;税种的划分、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

8、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与国际税收协定;居民身份确认规则;非居民各项所得的征税权分配规则;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及外国税收抵免制度;国际逃避税及其防范措施。

(二)税收实务

1、税制要素及税收分类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税收优惠;税收分类方法及其类别。

2、流转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增值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消费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营业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关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车辆购置税的制度规定等。

3、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企业所得税基本理论与制度,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与制度。

4、财产行为税制度基本理论及其制度规定。包括,财产行为税的性质、分类及其特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契税等的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

(三)税收征管制度

1、税收征管概论

税收征管的概念、目的与原则,税收征管制度的特点等

2、税收征管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税款征收制度,税务稽查制度;税务行政处罚与税收刑法制度,税务争议处理制度等。

3、纳税服务

纳税人权利保护;纳税服务机构设置,纳税服务的内容等。

(四)税收筹划原理与方法

1、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类型、目的、原则

2、税收筹划的方法

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方法。

企业经营周期中的税收筹划方法。

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一、考试性质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是2011年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以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国际商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

第二节要素禀赋论

第三节贸易保护理论

第四节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与壁垒

第一节关税措施

第二节非关税措施

第三节国际贸易摩擦

第四节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环境保护政策

第三章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第一节货物贸易及其类型

第二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

第三节技术贸易与国际劳务合作

第四节国际贸易的创新方式

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节欧洲一体化实践

第三节其他区域自由贸易安排

第四节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实践

第二部分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一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节水平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节跨国公司发展及其主要类型

第四节中国式跨国公司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决策

第一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决策

第二节对外直接投资的时机决策

第三节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决策

第三章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与东道国效应

第一节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利益和代价

第二节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效应

第三节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府行为

第四节国际企业与政府的议价能力

第三部分国际金融

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第一节金本位制度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浮动汇率制度

第四节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改革

第五节人民币汇率改革

第二章外汇市场、外汇业务与风险

第一节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

第二节汇率决定

第三节外汇风险

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三节债券市场

第四节股权市场

第四章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节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务环境

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

第四节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第四部分国际商务环境与运营

第一章国际商务环境

第一节国际商务文化环境

第二节政治、法律和商业伦理

第二章国际营销

第一节目标市场选择

第二节营销管理

第三章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国际物流定义与问题

第二节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四章国际会计与税收

第一节跨国间主要会计差异

第二节国际税收

435保险专业基础

一、考试目标

《专业基础课》是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根据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了解考生对于经济学、金融学和保险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制定。

二、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由各招生院校按照本大纲列明的考试范围自行命题,考试满分为150分。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由经济学、金融学基础和保险学原理构成,其中经济学占40%、金融学基础占20%、保险学原理占40%。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考试范围(占总分40%)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三)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四)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宏观经济学基础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3、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4、GDP与GNP的关系。

第二部分金融学基础考试范围(占总分20%)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态变迁;

2、货币的本质及形式;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5、货币制度类型。

(二)信用

1、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特点和作用;;

2、信用工具的种类及特点;

3、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4、利息率的定义及种类;

5、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

6、利率的作用。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分类;

2、金融市场的功能;

3、各类货币市场上的交易活动;

4、金融工具的种类及作用;

5、资本市场上各类证券的发行与交易。

(四)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的概念、种类;

2、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3、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功能。

(五)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4、货币政策工具;

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部分保险学原理考试范围(占总分40%)

(一)风险与保险

1、风险及其特征与类型;

2、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风险处理的方法和可保风险的构成;

3、保险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分类,商业保险与类似行为的联系和区别;

4、保险基金;

5、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6、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二)保险的基本原则

1、最大诚信原则;

2、可保利益原则,各类保险的可保利益;

3、损失赔偿原则,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保险人履行损失赔偿的限度,代位

追偿权的产生和行使的条件,委付的成立条件;

4、近因原则;

5、运用保险的基本原则解决实务问题。

(三)保险合同

1、保险合同的概念与特点;

2、保险合同的主体与客体;

3、保险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4、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有效性;

5、保险合同的履行;

6、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与争议处理;

7、保险合同涉及的法律关系。

(四)保险经营

1、保险经营的特点与原则;

2、保险费率的构成与厘定、保险费的计算与保险金额的确定;

3、保险展业与承保;

4、保险赔偿与给付;

5、保险准备金与偿付能力;

6、保险经营涉及的财务指标及其测算。

(五)保险市场

1、保险市场的构成,原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

2、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3、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

4、保险市场的管理,政府监管与行业管理的内容;

5、我国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一、考试目标

本项考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工具;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类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本大纲适用于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由各招生院校按照本大纲自行命题。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由经济学、资产评估学、财务管理构成。其中经济学占40%、资产评估学占30%、财务管理占30%。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满分为150分。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经济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1、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2、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吉芬商品

3、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4、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5、宏观经济学基础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3)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4)GDP与GNP的关系

(二)经济学的考试要求

1、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理解需求的概念,了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函数和需求定律,掌握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能运用需求定律分析问题,熟练掌握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点在线上的移动和线的移动之间的差别;

(2)理解供给的概念,了解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给函数,熟练掌握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之间的差别;

(3)掌握弹性的定义,了解弹性的特点,掌握点弹性,弧弹性两种计算方法并能实际应用计算,掌握弹性的几何表示;

(4)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掌握各种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对商品的分类意义;

(5)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供求分析工具分析各种因素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2、消费者行为理论

(1)理解效用的含义,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别,了解对效用的基本假定;

(2)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其数学表示;

(3)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掌握预算线的含义及其斜率与截距的数学表示;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推导,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消费者的决策;

(4)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概念,能运用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将价格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能根据分解结果判断正常品、劣制品与吉芬商品。

3、生产理论

(1)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与长期的差别,掌握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的概念及其数学形式与几何表示,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曲线的形式与彼此间的关系,掌握生产的三阶段论;

(3)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能够推导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理解生产者均衡条件并能用以计算最优要素组合,理解对生产经济区的分析,理解生产经济区与生产的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4)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的形式与参数的经济含义。

4、成本理论

(1)深刻理解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别;

(2)理解短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理解长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的概念、测度方法与几何表示,掌握规模报酬先递增再持平最后递减的一般规律,掌握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差别,了解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掌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4)掌握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理解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5、宏观经济学基础

(1)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思想与基本体系;

(2)掌握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能够判断哪些活动的成果不计入GDP;

(3)熟练掌握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给定数据实际计算GDP,掌握GDP的主要特征与分析功能,了解GDP的主要缺点和优势;

(4)掌握GDP与GNP的关系,了解两个指标各自的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资产评估学

(一)资产评估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1、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1)资产评估的概念、特点

(2)资产的含义与分类

(3)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

(4)资产评估价值类型

(5)资产评估的原则

2、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市场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程序,市场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2)成本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成本法的程序,成本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3)收益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收益法的程序,收益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4)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3、机器设备评估

(1)机器设备的定义及其分类,机器设备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机器设备的核查和鉴定

(3)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构成和估算,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4)运用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基本步骤及比较因素分析

4、房地产评估

(1)房地产的概念、特征及评估程序

(2)建筑物评估的特性、需考虑因素和原则

(3)建筑物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残余估价法

(4)土地资产的分类及特性,土地资产价格体系,影响地产价格的因素,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

(5)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与假设开发法

5、无形资产评估

(1)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无形资产评估的程序

(2)无形资产功能特性和评估前提,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应用及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3)无形资产成本特性,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的应用

(4)专利权评估、非专利技术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5)商标权评估的方法

(6)商誉的特点及评估方法

6、流动资产评估

(1)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材料评估、在产品评估、产成品及库存商品的评估

(3)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待摊费用、预付费用和短期投资、现金及各项存款的评估

7、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1)长期投资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上市债券、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非上市债券、非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

(3)股权投资的评估方法(一般选用收益法)

(4)作为资产评估对象的其他资产的界定,其他资产的评估方法

8、企业价值评估

(1)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2)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范围及其评估程序

(3)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应用

(4)企业价值评估的资产基础法、市场法的应用

9、资产评估报告

(1)资产评估报告的概念、类型、作用

(2)资产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3)资产评估报告的利用

10、资产评估准则

(1)中国制定资产评估准则的必要性

(2)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二)资产评估学的考试要求

1、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1)掌握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科学界定资产,明确资产类别

(3)理解和把握各种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定义、涵义及作用,熟悉决定和影响价值类型的因素

(4)了解资产评估的原则

2、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深刻理解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的涵义及应用前提和应用程序

(2)掌握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应用中各类指标参数的估算与确定

(3)掌握如何选择资产评估方法

3、机器设备评估

(1)了解机器设备核查鉴定的方法

(2)能够运用成本法估算机器设备的价值

(3)能够理解和估算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4)掌握估算进口设备重置成本的方法

(5)掌握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步骤

4、房地产评估

(1)把握房地产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科学界定房地产的涵义,并了解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特征,深刻理解房地产评估的特点

(3)掌握建筑物评估市场法的原理、使用范围、应用、程序,熟悉建筑物残余估价法

(4)了解土地资产价格体系及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

(5)掌握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

5、无形资产评估

(1)明确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权利,了解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

(2)了解无形资产功能特性和评估前提

(3)把握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评估的特征,掌握估算其价值的方法

(4)掌握无形资产收益额的预测和利润分成率的估算方法

(5)掌握商誉的特征,明确商标权与商誉的区别

6、流动资产评估

(1)了解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掌握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评估的方法

(2)掌握应收账款评估的方法

(3)把握评估预付费用的主要依据

7、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1)理解长期投资评估的特点

(2)能够正确利用收益法评估长期投资

8、企业价值评估

(1)能够科学界定企业的性质、特点及企业价值的涵义,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2)掌握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因素

(3)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能够把握方法应用中的各种参数

(4)掌握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价值的优点与局限性

(6)掌握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模型及其优缺点

9、资产评估报告

(1)掌握资产评估报告及其种类

(2)掌握资产评估报告的内容

10、资产评估准则

(1)明确资产评估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2)掌握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第三部分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部分的考试内容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特点

(2)财务管理的目标

2、价值衡量

(1)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作用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3)风险与报酬的含义,风险衡量

3、财务分析

(1)财务分析的目的、步骤与意义

(2)基本财务报表

(3)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企业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5)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财务比率分析

4、企业融资决策

(1)企业融资的动因、类型

(2)股票融资及其优点、缺点,股票发行的条件、程序、方式及价格

(4)长期债务融资及其优点、缺点,债券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5)租赁融资的类型、优缺点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资本成本的概念,不同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综合资本成本的定义及计算

(2)股利增长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资本结构的含义,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4)资本结构理论,财务杠杆原理

6、长期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方法

(2)投资决策方法

(3)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

(4)对外长期投资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5)对外股权投资,股票投资的特点、指标、决策方法

(6)对外债权投资,债权投资的特点、风险,债权的内在价值

(7)证券投资组合的理论、方法及意义

7、短期财务决策

(1)营运资金及其管理政策

(2)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3)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

(4)流动负债融资,商业信用及其特点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1)利润及其形成

(2)利润预测,盈亏临界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利润分配的原则、程序

(4)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形式,股利分配理论与股利策略

(二)财务管理的考试要求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特点

(2)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价值衡量

(1)深刻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2)理解风险和报酬的含义,掌握衡量风险的方法及过程

3、财务分析

(1)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步骤

(2)掌握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企业财务报表

(3)深刻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掌握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和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的计算公式,掌握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运用这些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4)掌握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能熟练运用这些指标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

(5)掌握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6)了解上市公司分析的一些重要财务指标,掌握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得支付率、留存收益比率、股利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

4、企业融资决策

(1)了解企业融资的动因

(2)深刻理解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掌握股票发行条件、程序、方式和价格

(4)熟悉长期借款融资和长期债券融资的优缺点及各自的融资条件和程序,掌握可转换债券的相关概念,包括基本要素、发行条件和优缺点

(5)掌握租赁融资及其优缺点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了解资本成本及其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的计算,包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以及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

(3)熟悉具有代表性的净营业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三种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以及以MM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深刻理解财务杠杆原理

6、长期投资决策

(1)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2)熟悉投资决策方法

(3)了解无形资产投资决策

(4)了解对外长期投资的基本特点

(5)掌握股票投资特点

(6)掌握债券投资特点

7、短期财务决策

(1)了解营运资金的概念及管理政策

(2)熟悉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3)了解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熟悉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

(4)了解存货最佳经济批量的确定方法及存货管理的方法

(5)了解短期融资的特点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1)了解利润的概念

(2)掌握利润预测方法

(3)了解利润分配原则

(4)掌握股利分配理论、股利策略、股利分配的形式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

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考试目标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了解考生对于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以及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回应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并藉以专业的服务提升社区管理品质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与分值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工作实务》按照教育部《2010年部分专业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内容范围指导意见》所列明的考试范围命题。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社会工作实务部分为90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部分为60分。

三、考试内容

(一)社会工作实务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

●个案管理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3、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的技巧

●我国的社区工作

4、社会行政

●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社会行政的内容

●社会服务评估

5、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的主要社会政策

6、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7、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接案

●预估

●计划

●介入

●评估

●结案

8、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工作实务

●儿童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9、针对不同问题的社会工作实务

●家庭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实证研究方法

●人文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3、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

●抽样与测量

●问卷法

●实验法

●访谈法

●焦点小组

●观察法

5、调查资料分析方法

●调查资料整理

●调查资料定性分析方法

●调查资料定量分析方法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研究报告的写作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1.必考范围:新闻采访、新闻报道写作

2.选考范围: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

(备注:选考的四个部分中由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相应的部分)

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内容比例与试卷结构

(一)必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60%)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60%

(二)选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40%)

在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4部分内容中,选其中1部分答题,占总卷面分数的40%

(三)题型

简答题写作题分析论述操作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新闻采访

第一章采访与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涵义及其特点

第三章新闻采访的唯物主义基础

新闻采访所获取的事实应是什么样的事实?

涉及新闻真实要求事实的每个细节都真实、新闻真实是客观真实而非主观导演的真实、新闻真实是总体真实与局部真实的统一、新闻真实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第四章新闻采访的辩证法基础

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内在价值;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保持新闻信息的平衡;记者采访的空间。

第六章新闻发现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的涵义;新闻发现的两重境界。

第七章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发现新闻的途径。

第八章采访准备

准备在采访中的作用;采访准备的内容。

采访提纲的拟定

第九章现场访问

访问的价值;访问的选择;问题设计的原则;新闻发布会中的提问。

第十一章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功能;现场观察的目标。

第十二章体验式采访

显性的体验式采访之方法;隐性采访的涵义及作用。

第十三章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网上采访的方式;网上采访面临的问题。

第十四章采访方法

上下结合的方法及点面结合的方法

第十五章采访的核实

新闻失实的表现;新闻失实的原因。

二、新闻报道写作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