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大纲

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1-1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29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应用适当数学工具和基本原理,用不同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公式的表述与使用范围等),并且能在基本分析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内容为: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建模: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化简方法,梅逊公式及其化简方法。

2.时域分析方法:时域稳定性判据,利用稳定性判据确定系统临界稳定参数;系统稳态误差的求解,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二阶系统动态品质的计算公式,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分析方法。

3.线性定常系统的根轨迹法:绘制根轨迹(180度、零度)的八大法则;利用系统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的概念绘制参数根轨迹;运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中参数的稳定范围。

4.频域分析方法:系统开环Nyquist图的绘制、Bode图的绘制;Nyquist、Bode稳定判据;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系统频域指标的计算。

5.控制系统的校正:分析法(试探法)和综合法(期望特征法);串联超前校正、迟后校正及迟后-超前校正。

二.分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掌握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了解控制系统常用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2.掌握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方法及串联、并联、反馈三种基本等效变换;

3.用等效变换方法或梅森公式求系统结构图或信号流图的各种传递函数。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掌握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

2.掌握一阶系统和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及改善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方法;

3.掌握劳斯判据及其应用;

4.掌握稳态误差的计算,减小和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掌握常规根轨迹、参数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2.由根轨迹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掌握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2.掌握开环系统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3.由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求传递函数;

4.掌握频域稳定判据和稳定裕度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1.掌握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方法;

2.掌握复合校正网络的设计。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

830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差异,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2.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

3.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结构

2.链式存储结构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5.二叉排序树

6.平衡二叉树

(三)树、森林

1.书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的应用

1.等价类问题

2.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及其复杂度分析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折半查找法

(四)B-树

(五)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内部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气泡排序(bubble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一)内部排序算法的应用

【知识点解析】

1.线性表

线性表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结构,在线性表方面,主要考查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实现。在线性表实现方面,要掌握的是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特别是链式存储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另外,还要掌握线性表的基本应用。

2.栈、队列和数组

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方面,要求我们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对于栈和队列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要有较深的理解,对于栈和队列的应用,例如,排队问题、子程序调用问题、表达式问题等,要搞清楚。

一维数组属于线性表范畴,但多维数组不属于线性表。在这方面,主要掌握数组的存储结构,例如按行优先、按列优先等,某个元素存在的地址是什么。对于特殊矩阵(二维数组)的压缩存储原理也要搞清楚。

3、树与二叉树

二叉树和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一点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在这个部分,我们要掌握树的定义、二叉树的定义及主要特征(特殊的二叉树、二叉树的性质)。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方面,特别是链式存储结构,因为很多应用都是建立在链式存储基础上,例如,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就是一种典型的应用。

在特殊的二叉树中,完全二叉树的概念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其次,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别是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要能很好地理解。

多棵独立的树就组成了森林,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森林的遍历、树和二叉树的转换、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等知识,也要有了了解。

最后就是树的应用,通常会作为综合应用类试题出现,包括等价类问题、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等。

4、图

在数据结构中,图的结构是最复杂的,这里的概念也是最多的。我们要掌握图的基本概念(有向图、无向图、连通、路径、子图、出度、入度、生成树、最短路径、关键路径等)。

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主要有邻接矩阵法和邻接表法,我们要掌握这有向图和无向图的这2种存储方法,要清楚图的连通和存储方法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顶点的出度和临界矩阵中1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等等。

图的遍历方法有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我们要掌握这2种遍历方法的算法实现。给出一个具体的图,要能知道它的遍历次序。

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图的基本应用是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我们要掌握这些应用的复杂度分析。要掌握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最小(代价)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在给出的一个具体的图中,我们要会利用已知条件,求出上述应用的结果。

5、查找

在给定的数据集合中查找某个关键值就是查找,查找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顺序查找法、折半查找法、B-树、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考的比较多的是折半查找和散列表,我们要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散列表的碰撞如何解决,装载因子的概念等。

另外,我们要掌握各种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最好能把各种查找在查找成功、查找失败的情况下的最好、平均、最坏的平均查找次数的计算方法搞清楚。

6、内部排序

根据考试大纲,只考查内部排序。所谓内部排序,就是在内存中进行排序。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要掌握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冒泡排序(bubblesort)、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shellsort)、快速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基数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搞清楚这些排序方法的流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这个知识点,一个很重要的考查点就是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一般的书上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表格,列出了所有排序在各种情况下(最好、最坏、平均)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个表是需要我们记下来的。当然,如果我们能掌握复杂度的计算方法,自己能推算出来,那就更好了。

最后,就是要掌握内部排序算法的基本应用,以及算法的实现。

【复习方法】

1、教材的选择

从考试大纲来看,所要求的知识在一般的大学数据结构教材中都已经包含,所以,选择哪本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过,根据希赛教育推荐,对于数据结构的复习,可以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主编)。这本书有多种语言的版本,建议选择C语言的版本,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配以相应的习题集。

2、学习方法

对于数据结构的学习,难在其中的算法及实现。有条件的考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自己实现教材上的算法(要注意,书上的算法通常都采用伪代码编写,需要我们自己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去具体实现)。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只有在心里进行推导了,可以使用实际的例子,手工"实现"算法。

858电子技术(数电+模电)

一.考试的基本目标

考核的主要内容分模拟和数字两部分。模拟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及信号产生电路等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并掌握最基本的设计、调试和安装等;数字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以及对常用数字逻辑部件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二.基本考核知识点

1.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三级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图及三极管工作状态。

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求法及动态指标的计算。

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特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电压传输特性;电流源电路的识别。

5.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度负反馈概念及应用。

6.理想运放的两个工作区;基本运算电路输入输出关系的推导,常见滤波电路分类及选择。

7.电压比较器、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8.OCL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原来,晶体管工作状态,采用图解法对OCL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9.直流电源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计算相关参数

10.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二进制数算数运算的原理和方法

11.掌握五种基本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同或);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定义和符号标准;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逻辑函数四种表示方法: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逻辑电路图、波形图,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转换;逻辑代数的化简:公式法化简和卡诺图法化简。

12.了解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及简单门电路的工作原理,数字集成电路的结构,其它TTL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OC门)的工作原理及TTL门的改进系列,其他CMOS门的工作原理。掌握正逻辑和负逻辑的含义,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静态输入、输出、电压传输特性及输入端负载特性,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及静态特性。

13.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部件的功能及应用;用SSI门电路或者MSI组合逻辑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14.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描述方法及应用。

15.时序逻辑电路在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上的特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用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

16.了解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RAM容量扩展的方法,了解利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的功能。

17.了解脉冲产生及整形电路的分类及脉冲波形参数的定义。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脉宽、周期及占空比的计算方法。掌握施密特触发器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特性。掌握由555定时器组成三种脉冲电路(施密特触发器,单稳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参数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18.了解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卷题型一般为分析计算题,也可以包含填空、选择和判断等客观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50分。

五、参考书目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或(第四版》,华成英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或(第五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