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30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差异,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2.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
3.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结构
2.链式存储结构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5.二叉排序树
6.平衡二叉树
(三)树、森林
1.书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的应用
1.等价类问题
2.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及其复杂度分析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折半查找法
(四)B-树
(五)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内部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气泡排序(bubble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一)内部排序算法的应用
【知识点解析】
1.线性表
线性表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结构,在线性表方面,主要考查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实现。在线性表实现方面,要掌握的是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特别是链式存储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另外,还要掌握线性表的基本应用。
2.栈、队列和数组
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表,在这方面,要求我们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对于栈和队列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要有较深的理解,对于栈和队列的应用,例如,排队问题、子程序调用问题、表达式问题等,要搞清楚。
一维数组属于线性表范畴,但多维数组不属于线性表。在这方面,主要掌握数组的存储结构,例如按行优先、按列优先等,某个元素存在的地址是什么。对于特殊矩阵(二维数组)的压缩存储原理也要搞清楚。
3、树与二叉树
二叉树和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一点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在这个部分,我们要掌握树的定义、二叉树的定义及主要特征(特殊的二叉树、二叉树的性质)。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方面,特别是链式存储结构,因为很多应用都是建立在链式存储基础上,例如,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就是一种典型的应用。
在特殊的二叉树中,完全二叉树的概念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其次,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别是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要能很好地理解。
多棵独立的树就组成了森林,树的存储结构和遍历、森林的遍历、树和二叉树的转换、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等知识,也要有了了解。
最后就是树的应用,通常会作为综合应用类试题出现,包括等价类问题、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等。
4、图
在数据结构中,图的结构是最复杂的,这里的概念也是最多的。我们要掌握图的基本概念(有向图、无向图、连通、路径、子图、出度、入度、生成树、最短路径、关键路径等)。
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主要有邻接矩阵法和邻接表法,我们要掌握这有向图和无向图的这2种存储方法,要清楚图的连通和存储方法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顶点的出度和临界矩阵中1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等等。
图的遍历方法有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我们要掌握这2种遍历方法的算法实现。给出一个具体的图,要能知道它的遍历次序。
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图的基本应用是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我们要掌握这些应用的复杂度分析。要掌握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最小(代价)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在给出的一个具体的图中,我们要会利用已知条件,求出上述应用的结果。
5、查找
在给定的数据集合中查找某个关键值就是查找,查找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顺序查找法、折半查找法、B-树、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考的比较多的是折半查找和散列表,我们要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散列表的碰撞如何解决,装载因子的概念等。
另外,我们要掌握各种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最好能把各种查找在查找成功、查找失败的情况下的最好、平均、最坏的平均查找次数的计算方法搞清楚。
6、内部排序
根据考试大纲,只考查内部排序。所谓内部排序,就是在内存中进行排序。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要掌握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冒泡排序(bubblesort)、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shellsort)、快速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基数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搞清楚这些排序方法的流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这个知识点,一个很重要的考查点就是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一般的书上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表格,列出了所有排序在各种情况下(最好、最坏、平均)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个表是需要我们记下来的。当然,如果我们能掌握复杂度的计算方法,自己能推算出来,那就更好了。
最后,就是要掌握内部排序算法的基本应用,以及算法的实现。
【复习方法】
1、教材的选择
从考试大纲来看,所要求的知识在一般的大学数据结构教材中都已经包含,所以,选择哪本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过,根据希赛教育推荐,对于数据结构的复习,可以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主编)。这本书有多种语言的版本,建议选择C语言的版本,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配以相应的习题集。
2、学习方法
对于数据结构的学习,难在其中的算法及实现。有条件的考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自己实现教材上的算法(要注意,书上的算法通常都采用伪代码编写,需要我们自己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去具体实现)。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只有在心里进行推导了,可以使用实际的例子,手工"实现"算法。
843测量学
一、考试内容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1.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及新技术
2.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3.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4.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5.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
(二)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1.地球重力场基本概念
2.大地水准面
3.高程系统
4.垂线偏差与大地水准面差距
5.地球形状的确定
(三)大地坐标系建立及坐标换算
1.大地测量常用坐标系
2.椭球定位和定向
3.地球参心坐标系
4.地心地固坐标系
5.站心坐标系
6.坐标系换算
(四)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
1.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
2.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
3.大地测量主题解算
4.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
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几种基本投影的概念
二、考试要求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1.理解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理解大地测量学的体系和基本内容,深入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及新技术。
2.理解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掌握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基本原则,熟练掌握常规大地测量方法,了解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其优化设计。
3.理解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掌握国家高程基准有关的概念,理解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了解我国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概况。
4.了解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了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分类,了解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布设方案,了解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5.熟练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理解精密角度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精密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6.了解精密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距离观测值的改正方法。
7.了解精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8.理解天文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天文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天球及天球上的点和弧的概念,理解天球坐标系、赤道坐标系的概念,理解天文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的关系,掌握恒星时概念,掌握天文定位三角形的概念,掌握边和角的换算关系。
9.理解重力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了解重力基准和重力系统。
10.理解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GPS测量中的几个概念,了解GPS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式,了解GPS测量控制网的设计准则。
11.掌握归心改正的概念,了解归心改正数的计算方法。
(二)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1.掌握地球重力场基本概念,掌握引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引力位和离心力位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重力和重力位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地球的正常重力位和正常重力的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正常重力场的几个基本参数。
2.掌握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的概念。
3.掌握垂线偏差的概念,了解测定垂线偏差的几种方法。
4.熟悉大地水准面差距的概念,理解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几种方法,掌握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GPS高程拟合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
5.理解几个高程系统的概念和定义,熟练掌握几个高程与基准面的几何关系。
6.理解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理解确定地球形状的三种基本方法。
(三)大地坐标系建立及坐标换算
1.掌握几个大地测量常用坐标系的定义,熟练掌握坐标系间的关系。
2.了解椭球定位和定向的概念,掌握参考椭球定位和定向的实现方法。
3.理解坐标系统的类型,理解地球参心坐标系的定义,了解我国的几个参心大地坐标系。
4.理解地心地固坐标系的定义,理解国际协议原点及协议地球坐标系,了解地心地固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掌握世界大地坐标系、国际地球参考系统。
5.理解站心坐标系的概念,理解站心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6.掌握欧勒角与旋转矩阵,熟练掌握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熟练掌握不同大地坐标系换算。
(四)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
1.理解地球椭球的数学性质,理解椭球面上几种法截线的曲率半径的概念,了解几种法截线的曲率半径的计算方法。理解椭球面上的弧长计算,理解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平行圈弧长计算公式,理解子午线弧长反算大地纬度。理解大地线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大地线的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
2.掌握地面观测值至椭球面的归算,掌握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方法,掌握地面观测的长度归算至椭球面方法。
3.理解大地测量主题解算的概念,理解大地测量主题解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几种常用的大地测量主题解算方法。
4.理解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了解地图投影的形变,了解地图投影的分类。
5.理解高斯投影概念,理解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了解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了解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理解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定义,了解平面子午线收敛角计算公式,了解方向改化公式,了解距离改化公式。
6.理解高斯投影的分带及换带计算。了解通用墨卡托投影(UTM)的基本概念,理解高斯投影簇的概念,了解兰勃脱投影概念。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吕志平、乔书波.大地测量学基础.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
2.孔祥元.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844地理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考试科目代码:844
考试重点:
1.地理投影
2.空间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3.空间分析
4.空间数据模型
5.GIS应用与前沿技术
参考书目: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第2版),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