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地质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934无机化学B
一、考试目的
考察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学基本知识、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及环境中无机污染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要求
(一)无机化学基本理论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概念及应用;掌握溶液的通性及胶体化学基本理论。掌握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掌握原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二)元素化学基本知识
各主族元素的通性,及常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性质递变规律。过渡元素的通性,及典型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三)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正确操作、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四)环境中的无机污染
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常见无机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
三、主要考试内容与比例
(一)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约50-55%)
(1)CaratBolong方程;Dalton分压定量。
(2)Raoult定律;溶胶的结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大分子溶液和凝胶。
(3)焓、熵、Gibbs自由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4)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质量作用定律;Arrhenius方程;过渡态;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平衡的移动。
(5)活度、离子强度;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理论;缓冲溶液;溶度积;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6)原电池;Nernst方程;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7)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极性、VanderWaals力;氢键;晶体。
(8)配位化合物;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螯合物及其稳定性。
(二)元素化学基本知识(约30-35%)
(1)s区元素(钠、钾、钙、镁)
(2)p区元素(氟、氯、溴、碘、氧、硫、氮、磷、砷、碳、硅、铅、硼、铝)
(3)d及ds区元素(铬、锰、铁、钴、镍、铜、银、锌、镉、汞)
上述单质和主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
(三)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约5-10%)
(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基本度量仪器的使用;加热的方法;试剂及其取用;沉淀与溶液的分离;
(2)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有效数字、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分析、作图与结果报告。
(四)环境中无机污染(约5-10%)
前述元素及其化合物引起的常见环境污染问题。
四、试题类型
一般为填空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935普通地质学B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环境地质工程专业最基础理论课程,普通地质学介绍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该课程主要描述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特征、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等地质学基本知识。对于期待进入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该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地质现象及问题观察、描述的基本能力,形成具有时空演变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考试要求
(一)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地质作用研究方法
本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划分及包括的作用,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以及地质作用研究的方法。
(二)矿物
要求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及我国现今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清楚火成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火成岩的主要类型;岩浆的形成与地球的内热关系。
(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掌握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以及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较好地把握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特征;把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五)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掌握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了解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清楚主要变质作用类型。
(六)地质年代
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及放射性衰变定律;对地质年代表有较好的把握,掌握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掌握地震基本概念,包括地震、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了解全球地震分布的分带性;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纵波、横波、表面波)及地震仪;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地球的基本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及岩石圈、软流圈、各圈层的基本物态特征;了解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特征、大洋地壳的基本结构特征。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掌握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层产状及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形成的时代;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了解构造运动的旋回性。
(九)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了解洋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山岛链、热点等特点;准确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条带)、海底年龄、洋中脊考察、转换断层;掌握板块构造的含义、板块划分的依据、三大类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全球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可能的驱动力;了解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的关系。
(十)风化作用
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河、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掌握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壤。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掌握河谷的形态特征、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侵蚀作用方向;掌握河流的搬运作用方式、搬运能力和搬运量;掌握河流的沉积作用一般特点、沉积的主要类型;掌握阶地的成因分类方案;清楚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十二)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了解冰川的形成与运动以及冰川的类型;掌握冰川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特征;了解冰川作用的原因。
(十三)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掌握地下水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孔隙度、透水性、隔水层、地下水面、潜水、承压水、喀斯特地貌等;清楚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以及补给和排泄类型;掌握地下水的类型划分;了解地下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十四)海水的地质作用
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及其地质作用;了解海洋沉积物的来源;了解海进海退的变化。
(十五)湖泊的地质作用
掌握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湖泊的成因类型等基本知识;掌握湖泊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十六)风的地质作用
了解风的地质作用相关概念与作用类型,包括吹扬、磨蚀、风积物、沙丘、沙漠、黄土、沙漠化等。
(十七)块体运动
掌握块体运动发生的因素及条件特点,掌握块体运动的类型。
(十八)地球的演化
大致了解地球的天文起源假说;大致了解隐生宙时期大气圈和水圈成分演化一般特征、陆核和地盾的形成情况;清楚显生宙时期生物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演化特征,及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发展特点;了解古地理变迁特点。
(十九)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掌握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与研究内容;了解地质环境对城市兴衰、人体健康、废物处置等的影响或决定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灾害性影响。
三、考试内容与比例
按照第二项"考试要求"的规定内容序号,区分内外力地质作用以及地球演化、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关系,分值比例如下:
(1)考试内容中的第1--第9部分,占40%;
(2)考试内容中的第10--第17部分,占50%;
(3)考试内容中的第18--第19部分,占10%。
四、试题类型
主要为概念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工程地质学A
一、考试目的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解工程地质的常规勘探方法及原位测试手段。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及利用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来分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
(一)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岩土体的概念、岩土体的物理性质指标、水理性质指标、力学性质指标的概念及相应的测试或计算方法,掌握达西定律、库伦剪切定律、压缩定律等基本理论。
(二)工程地质勘察
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划分、目的,掌握工程地质的常规勘探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及解决的问题,掌握常规的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手段及成果应用,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有关内容。
(三)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地质问题
(1)与区域稳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掌握地应力、地应力场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天然应力的状态类型;掌握活动断层、地震、水库诱发地地震、砂土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的概念,分析水库又发地地震、砂土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掌握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方法。
(2)与渗流稳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掌握岩溶、渗透变形的概念,分析岩溶、渗透变形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掌握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方法。
三、考试内容
(一)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岩土体的概念、岩土体的物理性质指标(质量、孔隙性、含水性)、水理性质指标(粘性土的稠度、抗水性、渗透性)、力学性质指标(抗剪性、压缩性)的概念及相应的测试或计算方法,土的抗剪强度参数指标的表示方法,砂性土和粘性土在抗剪性和渗透性方面的区别,达西定律、库伦剪切定律、压缩定律等基本理论。
(二)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划分、目的,工程地质的常规勘探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及解决的问题,常规的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手段及其各自的成果应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有关内容。
(三)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地质问题
地应力、地应力场的概念及其分类,天然应力的状态类型;活动断层、地震、水库诱发地地震、砂土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的概念,水库又发地地震、砂土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方法。
岩溶、渗透变形的概念,岩溶、渗透变形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岩溶发育的一般规律,渗透变形可能性的判定方法。
(四)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某一实际工程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论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试题类型
一般为概念题(名称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
水文地质学
一、考试目的
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存在形式、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毛细水、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的基本特征、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环境关系。
(2)了解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关系、包气带水水分运动、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
三、考试内容与比例
(1)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存在形式、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约占15%。
(2)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毛细水约占15%。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约占10%。
(4)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约占10%。
(5)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约占10%。
(6)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的基本特征约占15%。
(7)地下水资源约占5%。
(8)地下水与环境关系约占10%。
(9)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关系、包气带水水分运动、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约占10%。
四、试题类型
一般为名词解释、填空或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