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中国海洋大学财务管理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61经济管理学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
一、考试性质
经济管理学基础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概念、基本理论与经济政策规定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理解:用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以及经济政策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体系和相关经济模型来综合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演变及其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2、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及有关基本概念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模型;均衡分析、弹性理论、供求分析方法、技术其简单应用。
3、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内容;两种效用理论的前提条件以及相应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两种效用理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说明需求规律。
4、生产论
厂商生产函数的概念;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厂商利润最大化与要素最优组合。
5、成本论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概念及其曲线推导过程;厂商生产成本的有关概念;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6、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假设条件、短期均衡条件和长期均衡条件;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7、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寡头垄断市场的两个模型:古诺模型和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8、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与供给方面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特点;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以及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产要素供给的决定;工资、利息和地租等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
9、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帕累托最优标准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证明。
10、博弈论初步
博弈的基本要素;纳什均衡;同时博弈;序贯博弈。
11、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的概念;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矫正市场失灵的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
1、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内容;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测算方法和收入核算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总量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核算与总支出和总收入分析之间的联系。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决定;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法和均衡条件;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决定投资的因素;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与意义;IS曲线与LM曲线的经济学含义;IS-LM模型以及自发总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的条件。
4、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IS--LM模型的分析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IS、LM曲线的移动对收入Y和利率r的变动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5、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西方经济政策的类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践来达到上述目标。
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的含义及其与微观需求及供给的联系与区别;AD-AS模型;长期和短期的含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数学模型及其对现实的解释。
7、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含义及其经济学解释;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经济效应以及不同类型通胀的原因;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及其作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8、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收入与外汇市场等基本理论问题;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运行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9、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出现波动的原因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增长核算;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乘数与加速原理。
10、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宏观经济学在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三个方面的微观基础;跨期消费决策;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新古典投资模型;货币需求函数;鲍莫尔-托宾模型。
11、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西方主流学者争论的焦点;存在的分歧和达成的共识;加深对AD-AS模型的理解。
12、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局限性,正确运用有关的经济学知识。
二、管理学
1、管理学概述
管理、系统等基本概念,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二重性、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
2、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变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各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3、预测与决策
预测、决策等基本概念,组织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预测和决策的类型、预测和决策的原则和工作程序;应用预测和决策的有关方法;决策中的判断标准,影响决策的因素。
4、计划与目标管理
计划的含义及其类型;影响计划有效性的因素;计划工作的原则、程序、方法;目标及其性质、作用;现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过程。
5、战略管理
战略的含义及其特点,战略管理层次及其过程;战略环境分析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容;基本竞争战略;核心能力及其在公司内外的扩张;公司业务组合矩阵和政策指导矩阵。
6、组织
组织、组织工作的含义;组织设计的目标、依据;组织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7、人员配备
组织中人员配备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人员配备的内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培训。
8、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及其基本要素;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建设。
9、领导
领导及其与管理的关系;领导影响力及其作者用;领导素质;领导的行为方式理论和权变理论。
10、激励
激励和人性假设;激励的各种理论。
11、控制
控制欲控制系统;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原则和有效控制的要求;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的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含财务管理基础、公司财务、财务会计)
一、考试性质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
二、考察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财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财务管理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中级公司财务、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财务管理原理、公司财务学理论与方法、财务会计等专业技术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和正确理解:对基础理论与基础方法的记忆方面的考核,对基础范畴及其演进过程理解的考核。
2、计算、分析和论证:用公司财务学理论与方法,计算、分析和论证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产定价等现实问题;运用正确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原理和方法,计算和分析具体的财务指标和经济活动。
3、综合运用和讨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或案例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财务管理基础
1、财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资本、价值和不确定性等基础范畴的产生;我国与欧美国家对财务学概念的表述及其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经理的职责等。
2、财务系统与财务管理方法
财务系统、财务机构与财务功能;财务工具;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控制。
3、时间价值与净现值
离散时间价值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连续时间价值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净现值方法。
4、资本成本与筹资方法
资本成本的原理、特征和类别;筹资方式;筹资渠道;有价证券的作用等
5、投资原理与决策方法
投资的种类和方式;评价投资决策的财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项目投资决策与组合投资决策的财务评价规则。
6、成本与收益分析比较方法
成本原理和应用;成本控制;成本决策;收益原理和应用;利润分配方法;股利政策;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财务操作等。
7、财务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
公司所有权与公司控制权;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经营管理层;股份有限公司的性质与股权;其他生产要素资本参与公司所有权治理问题等。
8、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基本问题
公司财务与税收管辖权;公司财务与外币结算;公司财务与物价水平变动;币值变动与公司财务等。
二、公司财务
1、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公司财务报表的指标计算和分析;公司财务年报与公司财务战略的关联性;财务报表与未来财务活动的预测等。
2、资本结构决策与财务杠杆分析
资本结构MM定理的理解;米勒模型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应用;资本结构决策方法的应用;财务杠杆的测算和分析;营业杠杆的测算和分析;股权结构;债务到期结构;其他财务工具对资本成本的影响;资本结构案例分析等。
3、投资决策与资本预算
在确定情况下的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理论的改进;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资产组合投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资本预算与多期间资本预算;投资决策案例分析等。
4、资产定价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套利定价理论的应用;期权定价模型的应用;其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等。
5、公司治理与公司兼并重组
公司重组和控制;公司并购活动的理论与证明;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动等。
三、财务会计
(一)总论
1、会计要素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财务报告的内容和目标
(二)存货
1、存货的确认条件
2、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3、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4、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三)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4、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四)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和范围
2、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3、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5、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五)长期股权投资
1、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六)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
4、无形资产的摊销
5、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
(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八)资产减值
1、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
2、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九)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的特征和分类
2、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十)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1、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3、借款费用的范围和确认原则
4、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5、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十一)债务重组
1、债务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2、债权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十二)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的处理
(十三)所得税
1、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2、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5、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