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大学0811Z1物流工程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山东大学0811Z1物流工程考研大纲

2015年山东大学0811Z1物流工程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1-1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山东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山东大学物流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

一、考试目的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管理活动的结果。通过管理学课程的考试,了解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的程度,考察其对当今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面临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对其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生后续课程如企业伦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二、考试要求

考试时间:180分钟

总分:150分

考试方式:闭卷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三、考试内容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属性;管理者的定位;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过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现代管理丛林中各学派的观点。

组织的环境

组织环境的特点与分类;组织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的定义及主要内容;组织的内部资源;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管理道德观的主要观点;影响管理道德观的因素;改善管理道德观的途径;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范围。

管理决策

决策含义及要点;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原则;对决策合理性的认识;决策的过程;决策五要素;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计划与预测

计划内容、性质与计划类型;计划工作原理与程序;计划技术与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与实质、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的评价,预测的作用与方法。

组织与组织管理

组织含义及类型,组织的构成要素及作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管理职能,组织理论。

组织设计与权力配置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组织设计原则与组织设计过程,管理幅度的确定和管理层次的划分,组织集权与分权,分权与授权,职权的划分与合理运用,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部门划分方法及优缺点,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委员会集体决策的优缺点。

组织中的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含义、工作内容和程序,职务分析的作用、程序与方法,工作设计的原则,工作设计的方法,影响工作设计的因素,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才能和个人特点,人员选聘的途径、程序和方法,人员考评的目的、作用、内容与方法,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培训的一般模式、过程与方法,职业发展计划,职业发展阶段,职业定位模式,职业发展维度,绩效评估的类型与方法。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生命周期;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方式;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策略;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应对策略;组织发展的趋势。

领导行为与艺术

领导过程的特点,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效能,领导理论,领导艺术及其特点,用人的艺术,激励人的艺术,人际交往的艺术,赢得威信的艺术。

员工激励

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激励的含义及其过程,需要层次理论,XY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对激励的启示。

管理沟通

沟通的含义及作用;沟通的一般模式;人际沟通的特点及作用;团队沟通的特征与策略;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对策;组织内部沟通的作用与类型

控制过程与类型

反馈原理,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控制的过程,管理控制的基本方法,有效控制的原则与特征。

控制技术与方法

预算控制,零基预算,审计控制,损益控制,投资报酬率控制,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控制与管理

风险的特征与分类,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流程,风险识别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目的和原则,风险控制的类型及控制方法,风险管理的实施与监控。

管理创新

熊比特的管理创新思想,科斯及追随者的看法,管理创新的含义及动因,知识经济发展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制度创新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趋势,技术创新的含义、动因与策略。

组织文化理论

组织文化的含义及功能,组织文化的要素及结构,组织文化重塑的内涵及措施,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程序。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特征,五项修炼的含义及修炼方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原则与途径,创建学习型组织应注意的问题,对学习型组织的评价。

虚拟组织理论

虚拟组织的涵义及特点,构建虚拟组织的核心要素,虚拟企业组织的经营方式,虚拟企业组织构建与设计的关键点,虚拟组织发展对观念更新的要求,建立虚拟组织的保障因素。

流程再造理论

流程再造的含义及原因,流程再造组织与运作的主要内容,流程再造的一般方法,流程再造的阻力及对策。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的含义与内容,知识管理的目标及作用,知识管理实施的原则,知识管理的步骤与策略,影响知识管理成功的因素,知识管理实施成功的标准。

比较管理与跨文化管理移植

比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美、日、德、法企业管理中领导风格的差异,美、日、德的企业劳动关系体制的比较:美、日、德、韩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跨文化管理移植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考试科目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试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机械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2.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演化方法

2)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

3)四杆机构的设计

3.凸轮机构

1)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2)凸轮轮廓设计方法

3)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4.齿轮机构

1)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

2)渐开线标准直齿轮的基本概念及几何尺寸计算

3)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

4)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

5)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6)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7)锥齿轮机构

5.轮系

1)轮系的分类

2)定轴轮系传动比

3)周转轮系组成及传动比

4)混合轮系传动比

6.联接

1)螺纹主要参数,螺纹力矩、效率和自锁

2)常用螺纹及应用,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常用防松方法及原理

3)螺栓组联接的设计与受力分析

4)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提高联接强度的措施

5)常用键联接和花键联接,平键联接的尺寸选择及强度校核

7.齿轮传动

1)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产生原因、提高措施,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3)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4)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与主要参数选择

5)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强度计算的特点

6)齿轮结构、传动效率及润滑

8.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特点,主要参数和尺寸计算

2)蜗杆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结构及强度计算特点

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热平衡计算目的及方法

9.带传动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2)带传动的工作特性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及打滑)

3)弹性滑动率ε及对带传动的影响

4)V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选择计算

5)V带轮结构及带传动的张紧

10.链传动

1)链传动的特点、应用及工作情况分析

2)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选择

3)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4)链传动的布置

11.轴

1)轴的分类(按载荷分类)及常用材料

2)轴系结构设计,包括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装配等

3)轴的强度计算及当量弯矩的概念与计算

12.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轴瓦结构及材料

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依据及计算

13.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常用轴承代号

2)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计算

3)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4)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14.联轴器和离合器

1)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用及区别

2)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用途、特点及选用

3)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用途及特点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本大纲适用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由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构成。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占110分,现代控制理论占40分。该科目考试满分为150分。

考试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含现代控制理论)

一、自动控制原理部分

1.绪论

2.数学模型

1)微分方程的建立

2)传递函数

3)系统的结构图

4)信号流图

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2)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4.根轨迹法

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常规根轨迹的绘制

3)零度根轨迹的绘制

4)参变量根轨迹的绘制

5.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4)稳定裕度

5)闭环频率特性

6)频率特性分析

6.线性系统的校正

1)系统的设计及校正问题

2)频率法串联校正

3)控制系统的复合校正

7.非线性系统

1)典型非线性特性

2)描述函数

3)描述函数法

8.采样系统

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2)采样过程和采样定理

3)信号恢复

4)Z变换

5)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6)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现代控制理论部分

1.绪论

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1)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直接方法

3)单变量系统线性微分方程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4)单变量系统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5)结构图分解法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6)状态方程的线性变换

7)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阵

8)系统状态变量图、模拟结构图、信号流图

9)子系统串并联及负反馈连接

3.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求解

10)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的解

11)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连续系统的精确、近似离散化

12)离散化前后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变化

13)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状态方程求解

4.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分析

1)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2)线性连续系统的能观测性

3)线性离散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4)对偶性原理

5)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阵的关系

6)系统的能控标准形和能观测标准形

7)实现问题

5.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

1)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2)极点配置

3)解耦控制

4)全维观测器、降维观测器设计

5)带输入变换器和串联补偿器的闭环状态反馈系统

6)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闭环系统

6.控制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1)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

2)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3)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考试科目名称:851计算机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计算机基础综合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各占1/3。

I数据结构

课程基本要求

全面系统地掌握队列、堆、栈、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课程中的典型算法,为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考试内容

1.链表、间接寻址和模拟指针

2.数组和矩阵

3.堆栈和队列及其应用

4.跳表和散列

5.二叉树和其他树

6.合并/搜索应用,堆和堆排序

7.左高树,霍夫曼编码和竞赛树

8.搜索树,AVL树或红黑树,直方图

9.图

10.图和贪婪算法

11.货箱装载,0/1背包,最短路径和生成树

12.分而治之算法

13.动态编程

14.回溯和分枝定界算法

参考书目

1《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C++语言描述

DataStructures,Algorithms,andApplicationsinC++

SartajSahni著汪诗林,孙晓东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教材科,书店均有

2《数据结构》殷仁昆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II操作系统

课程基本要求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存储管理(包括文件系统与输入/输出系统)、保护与安全等内容的相关概念、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发展和特点。

2.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操作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和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考试内容

一、导论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存储结构、输入输出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

3.操作系统的结构组成、操作系统的操作及各部分的功能、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4.操作系统的分类和运行环境

二、操作系统结构

1.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类型

2.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类型

3.系统调用及类型

4.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5.操作系统的结构分类及优缺点

6.虚拟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进程

1.进程的概念、组织、控制和状态转换

2.进程调度的基本概念

3.进程的操作,包括进程的生成、终止等

4.进程通信

四、线程

1.线程的概念与动机

2.多线程模型

五、CPU调度

1.调度的基本概念

2.调度的时机、切换和过程

3.调度的基本准则

4.典型调度方法: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最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多级队列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5.线程调度

6.调度算法的性能评估

六、进程同步

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临界区访问的原则及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软件实现方法和硬件实现方法

3.信号量概念与基本机制

4.经典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就餐问题和理发师问题。

5.管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

七、死锁

1.死锁的概念及条件

2.死锁的处理策略

3.死锁的预防及实现方法

4.死锁的避免:系统安全状态、资源分配图算法、银行家算法

5.死锁的检测方法和解除

八、主存

1.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程序的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内存保护

2.交换技术

3.内存的分配管理方法:连续分配管理方法、分页管理方法、分段管理方法、段页式管理方法。

九、虚拟内存

1.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

2.请求分页管理方法

3.页面置换算法:先进先出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最近最少使用(近似)置换算法、近似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

4.帧的分配策略

5.抖动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6.内核内存的分配方法

7.虚拟内存中需要考虑的其他问题:预调页、页大小的影响、TLB的搜索能力、逆向页表等

十、文件系统接口

1.文件的基本概念

2.文件的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等

3.文件的访问方法

4.目录结构:文件的存储结构、单级目录结构、两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无环图目录结构、通用图目录结构

5.文件共享

十一、文件系统实现

1.文件系统的结构

2.文件系统的实现

3.目录的实现

4.文件的磁盘空间分配方法:连续、链式、索引

5.空闲空间的管理

十二、大容量存储

1.磁盘的结构

2.磁盘的调度方法:先到先服务调度算法、最短寻道时间调度算法、SCAN调度算法、C-SCAN调度算法、LOOK调度算法、C-LOOK调度算法

3.磁盘管理:格式化、引导块、坏块的处理

4.RAID结构

十三、输入/输出系统

1.输入/输出硬件

2.输入/输出访问控制方式

3.输入/输出应用接口

4.内核输入/输出子系统:输入/输出调度、缓存、缓冲、假脱机与设备预留、错误处理、输入/输出保护、内核数据结构

5.输入/输出从请求到硬件操作的转换过程

十四、保护

1.保护的目标与原则

2.保护域

3.访问矩阵及实现方法:全局表、访问列表、能力表

十五、安全

1.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措施的级别

2.程序的威胁:木马、后门、逻辑炸弹、栈与缓冲溢出、病毒

3.系统与网络威胁:蠕虫、端口扫描、DoS

参考书目

1.AbrahamSilberschatz/PeterBaerGalvin/GregGagne,OperatingSystemConcepts(7thEdition),JohnWiley&Sons,2005.

2.(美)西尔伯查茨,高尔文,加根著,操作系统概念(翻译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III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数制与编码

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真值和机器数

3.BCD码

4.字符与字符串

5.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

三、存储器层次机构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S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D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只读存储器

4.Flash存储器

(四)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五)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六)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程序访问的局部

2.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3.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4.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5.Cache写策略

四、指令系统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寻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3.常见寻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处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组合逻辑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指令流水线

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六、总线

(一)总线概述

1.总线的基本概念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二)总线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总线操作和定时

1.同步定时方式

2.异步定时方式

(四)总线标准

七、输入输出(I/O)系统

(一)I/O系统基本概念

(二)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

(三)I/O接口(I/O控制器)

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I/O端口及其编址

(四)I/O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2.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

4.通道方式

参考书目

1.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编著,第2版)

2.科学出版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戴志涛主编,第5版立体化教材)

3.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蒋本珊编著,第2版)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