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5232航空工程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5232航空工程考研大纲

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5232航空工程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9-2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考试科目考研大纲
916 材料力学(专业学位)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 拉伸、压缩与剪切

掌握拉(压)杆的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概念,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单向拉压的胡克定律,掌握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掌握强度条件的概念及进行拉压强度和刚度计算。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能,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2 扭转

掌握纯剪概念,剪切胡克定律,切应力互等定理。掌握圆轴扭转的内力,圆轴扭转应力和变形,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会进行扭转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3 弯曲内力

掌握平面弯曲内力概念,能够计算较复杂受载下的内力,会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画内力图。

4 弯曲应力

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概念,掌握弯曲强度计算。

5 弯曲变形

掌握弯曲变形有关概念,会用积分法求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会解简单静不定梁。

6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很好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方法,包括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掌握三向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正确理解广义胡克定律并熟练运用;正确理解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7 组合变形

掌握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掌握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及其它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会进行复杂受载下杆件强度的分析。

8 能量方法

掌握外力功与弹性应变能的概念,会用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计算位移(掌握任一种方法即可)。

9 静不定结构

掌握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的方法,会利用对称及反对称性质,掌握一次、二次超静定问题的计算。

10 动载荷

掌握动载荷问题中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动荷系数、动应力和动变形的计算。

11 压杆稳定

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掌握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和压杆的柔度的概念。会进行压杆稳定性计算。

12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掌握截面几何性质,重点掌握静矩、惯性矩、惯性积等概念和平行移轴公式。

917 工程热力学(专业学位)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工质热力性质、基本热力过程与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对典型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

二、考试内容

1. 基本概念

热力系、界面与外界、平衡状态、状态参数、过程量、热量与功、状态方程、表压与真空度、分压力、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熵变、熵流、熵产、音速、马赫数、滞止参数、节流及焦耳-汤姆逊效应、余隙容积、压缩因子、饱和状态、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湿蒸汽与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与饱和湿空气、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流体的临界状态与流动的临界状态、循环净功与循环净热量、循环热效率、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等。

2. 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方程; 4) 卡诺定律、卡诺循环和克劳修斯积分式内容及应用; 5) 热能中的可用能及其不可逆损失分析。

3. 常用工质热力性质

1) 理想气体性质及其计算; 2) 理想混合气体性质及其计算; 3) 水蒸气热力性质的图表计算法; 4) 对应态原理及通用压缩因子图; 5) 湿空气性质及其计算。

4. 热力过程、热力循环以及气体流动

1) 热力过程的状态参数、热量与功的计算及其图示。 2) 充放气过程分析; 3) 气体流动过程的分析;4) 基本蒸汽动力循环分析计算及其提高热效率的主要措施; 5) 基本气体动力循环的分析计算及其提高热效率的主要措施; 6) 基本制冷循环分析和计算。

复试科目:521 工程力学综合(一)《理论力学》部分(占50%):

1.静力学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平面物体系的平衡;滑动摩擦、摩擦角和自锁、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2.运动学

点的运动学中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刚体的平行移动、定轴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以矢量表示的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相对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求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3.动力学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运动微分方程、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平面运动的微分方程;力的功、动能定理、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二)《弹性力学》部分(占25%):

1.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平衡微分方程;斜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几何方程,刚体位移;物理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相容方程;常体力情况下的简化;应力函数。

2.平面问题的求解

用直角坐标解平面问题;逆解法与半逆解法;极坐标下的平面问题求解(极坐标系下平面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应力及位移的坐标变换式;轴对称问题;孔边的应力集中。)

(三)《机械振动基础》部分(占25%):

1.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判断系统自由数、选择坐标和建立运动方程。单自由度振动形式与特征,无阻尼系统自由振动、阻尼系统自由振动、无阻尼系统受迫振动、阻尼系统受迫振动的特征和特性,周期激励下受迫振动特性,基础激励下的受迫振动特性,振动的隔离。等效阻尼。一般激励下受迫振动分析方法。

2.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刚度法、柔度法和Lagrange法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多自由度无阻尼系统固有振动、自由振动的基本概念与特性,固有振型加权正交性、运动耦合与解耦。无阻尼系统频域法、时域法的分析方法,无阻尼系统受迫振动的特性,频响函数、共振与反共振等概念及有关特性。比例阻尼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的特性,一般粘性阻尼振动的求解及特性。

3.连续体振动

弹性杆、轴的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及常见的边界条件,梁的横向运动运动微分方程及常见边界条件。

复试科目:522 控制系统综合1. 自动控制原理(70%)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拉普拉斯变换;时域响应计算;传递函数、增益概念;结构图简化及闭环传递函数求取;线性系统性能指标定义;二阶欠阻尼系统动态性能计算;劳斯稳定判据;输入和干扰作用下稳态误差计算;线性系统根轨迹、主导极点、偶极子概念;零度和180度根轨迹方程;180度根轨迹绘制及系统稳定性、动态响应形式分析;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概念;开环Bode图、幅相曲线绘制;奈氏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和带宽定义及计算。

2. 微机原理(15%)

计算机基本概念;存储器组织和I/O组织、微型计算机系统框图等;RAM与ROM的特点和用途;I/O端口及其编址与译码方法;中断响应过程;8253主要功能以及六种工作方式;异步通信的数据格式及波特率;A/D转换的基本概念。

3. 计算机控制(15%)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基本形式;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数字控制基础;控制器的连续化、离散化设计;数据预处理、控制器的工程化实现。

复试科目:523 气动热力综合

一、流体力学大纲(50%):

1、流体的粘性及影响因素,牛顿内摩擦定理

2、欧拉平衡方程,只有重力作用下的流体内部压强分布,流体对平壁和曲壁的作用力分析

3、流线与迹线,流体微团运动分析,有旋与无旋、定常与非定常、可压与不可压的判据,雷诺输运定理,连续方程与应用,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与应用,微分形式的理想流体的动量方程(Euler 方程)和实际流体的动量方程(N-S方程),柏努利方程适用的前提条件及五种使用情况,柏努利方程的应用,一维流积分形式能量方程

4、相似现象及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相似理论,相似准则确定及常见的相似准则物理含义,近似相似计算

5、流动状态(雷诺实验)与流动损失分类,圆管中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计算及沿程损失计算,湍流流动与雷诺应力,尼古拉兹实验与管内沿程损失计算,局部损失的产生与突扩局部损失计算,减少局部损失的措施,简单的串联管路计算

6、势函数和流函数存在的条件与定义,几种简单的简单平面势流,圆柱绕流

7、附面层三种厚度计算及物理意义,附面层特性,附面层分离判据及常见分离控制措施

8、声速、马赫数、马赫波、马赫角等基本概念,理想气体流动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三种状态参数计算,速度系数及与马赫数对应关系,流量函数特点及应用,冲量函数概念及其应用

9、膨胀波与压缩波的形成、特点与计算,膨胀波(压缩波)的反射与相交,正激波与斜激波的计算,斜激波密度比计算,斜激波的反射与相交

10、截面变化、摩擦、换热、质量添加等因素对管内参数变化影响规律,变截面管流计算,拉伐尔喷管工况与计算

二、传热学(35%)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综合传热方式。稳定导热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导热微分方程。 一维稳定导热(平板,圆筒壁,变截面和变导热系数问题);通过肋片的导热;接触热阻。二维稳定导热的分析解法简介,数值解法简介;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集总热容法。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和图解法;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

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边界层微分方程;边界层积分方程;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与经验公式;相似理论;相似理论在传热实验中的应用。外绕壁面对流换热;管内流动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高速气流对流换热。

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基本概念;蒸汽凝结时的换热;液体沸腾时的换热。

辐射换热;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辐射角系数;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热网络法;气体辐射以及与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传热过程;复合传热;临界绝热半径;肋片效率

三、热工测量(15%)

测量方法,测量系统组成,测量误差分类,测量系统的静态指标;热电势组成,热电偶回路定律,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电位差计测量热电势,热电阻测量方法,接触式测温误差分析,高速气流测温及恢复系数;压力测量的三类方法,液柱式、弹性元件、压阻式压力计原理,总压测量,静压测量;伯努利方程在流体测速中的应用,热线风速仪,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流量测量方法,标准节流装置及取压方法,速度式流量计(涡轮,电磁、靶式、涡街)工作原理,容积式流量计(腰轮,刮板)工作原理

815 理论力学1.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刚体、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分离体,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力的投影,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理论。

3.平面任意力系

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物体系统的平衡,平面桁架。

4.空间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理论,空间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重心。

5.摩擦

摩擦角与滚动摩阻的概念,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6.点的运动学

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

7.刚体的基本运动

刚体的平移及其特征,刚体的定轴转动。

8.点的合成运动

绝对、相对和牵连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9.刚体平面运动

平面运动的概念,平面图形上两点速度关系式,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法,平面图形上两点加度关系式。

10.刚体运动的合成

刚体平动与平动的合成,刚体绕平行轴转动的合成。

11.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12.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3.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4.动能定理

力的功及其计算,理想约束的概念。质点系和刚体的动能及其计算,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势能,机械能守恒。动力学基本 定理综合应用。

15.达朗贝尔原理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的动平衡问题。

16.虚位移原理

自由度,广义坐标,约束方程,虚位移的概念,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用广义坐标表示的虚位移原理,广义力。

17.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

动力学普遍方程,拉格朗日方程及其应用。

18.机械振动基础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衰减振动和强迫振动,临界转速,隔振。

823 电工电子学电工技术部分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电路的分析方法

(3)电路基本定理

(4)正弦稳态分析

(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6)电路的暂态分析

(7)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

(8)交流电动机

(9)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电子技术部分

(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2)基本放大电路

(3)集成运算放大器

(4)正弦波振荡电路

(5)直流稳压电源

(6)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7)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复试科目:551 机电基础

《机械原理》

1.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平面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分析);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3.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4.移动副、螺旋副、转动副中的摩擦和自锁;机械的效率与自锁的关系。

5.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6.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绘制;用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用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及刀具加工的轨迹;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关系、滚子半径与凸轮的关系、平底从动件的平底长度的确定)。

7.齿轮机构的优缺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共轭齿廓;渐开线的形成、特性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中心距、连续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廓的切齿方法和原理;渐开线齿廓发生根切的原由及不发生根切的方法;变位齿轮的加工原理、尺寸参数;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齿廓的形成、参数和尺寸计算、当量齿轮;蜗杆机构齿廓的形成、参数和尺寸计算。

8.轮系的分类和应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选配条件。

9.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万向节连轴节机构、螺旋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0.速度波动的原因及危害;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机器的运动方程及其求解方法;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中飞轮的设计原理。

11.机械平衡的目的及类型;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不平衡量的测定及平衡精度;简单介绍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平面机构的静平衡。

《机械设计》

1.机械系统的组成、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零件失效的常见形式和计算准则以及常用的机械零件设计方法;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材料的选用综合考虑;机械零件强度计算的一般理论及方法,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3.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螺纹联接及其类型、特点、使用场合、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螺纹联接的防松;螺纹联接的设计方法;螺栓组的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和强度设计、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旋传动。

4.键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应用特点,键的类型及尺寸的选择方法,平键联接强度校核计算;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花键联接的强度计算。销联接、铆钉联接、过盈联接及焊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5.渐开线圆柱直齿轮、斜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材料选择、设计步骤等。重点齿轮的受力分析、齿轮传动的各种失效形式、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步骤。

6.蜗杆传动的类型、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受力分析、蜗轮蜗杆的受力方向和转动方向的判断、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材料选择、参数选取、设计步骤。

7.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带的应力变化规律,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带传动的设计计算、V带传动设计和参数选择。

8.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功率曲线图的使用方法,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选择,齿形链的结构特点及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的方法。

9.轴的功用、类型、特点及应用;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轴的三种强度计算方法:按扭转强度计算、弯扭合成强度计算和疲劳强度进行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10.滚动轴承已标准化需要了解轴承类型、结构特点、代号;怎样合理选用轴承;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综合考虑滚动轴承的定位、装拆、调整、密封等;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载荷计算;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11.滑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形式、应用场合、材料选择;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滑动轴承的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液体动压润滑理论分析、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

12.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典型结构、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等,根据具体工作条件合理选用联轴器和离合器。

13.弹簧的类型与应用;弹簧的制造工艺与材料;圆柱螺旋弹簧的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和设计计算。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89C51系列单片机的主要范围为:

1 二进制的基础知识

二进制的机器数及其范围,原码、反码和补码,算术和逻辑运算;

2.单片机芯片的硬件结构:

89C51单片机的逻辑结构及信号引脚、内部存储器、并行输入/输出口电路。

3.单片机指令系统

89C51单片机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伪指令、指令、汇编程序设计。

4.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89C51单片机系统扩展及编址技术;程序存储器扩展及数据存储器扩展和综合扩展。

5.单片机的中断和定时系统:

89C51单片机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

6. 单片机I/O扩展及应用:

I/O编址技术,8255可编程通用并行接口芯片。

7.单片机串行数据通信:

89C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控制寄存器,串行通信工作方式.

8.微机与键盘、显示器的接口基本概念、A/D转换的基本概念。

80X86/Pentium的主要范围为:

1 二进制的基础知识

二进制的机器数及其范围,原码、反码和补码,算术和逻辑运算;

2.80X86微处理器结构

CPU的内部逻辑结构及外部引脚功能,存储器结构,系统配置,CPU的典型操作和时序。

3.80X86微处理器指令系统

操作数的基本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及其简单编程应用,指令语句,汇编语言编程设计。

4.存储器及其接口

存储器的类型及性能指标,随机存储器RAM的结构原理(SRAM,DRAM),只读存储器 ROM的结构原理,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存储器的层次结构,高速缓存(Cache)的工作原理。掌握存储器与CPU的连接与接口方法,片选译码电路(74LS138)的逻辑特性及引脚功能,全译码方式。部分译码方式及线选方式的特点及应用。运用给定芯片构成一定容量的存储系统,画出存储器与CPU的主要连线图,并指出每片存储芯片的存储空间范围。

5、输入输出

I/O端口的编址方式;主机与外设间数据传送的基本控制方式(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微机系统中数据传送的两种控制方式——程序控制传送和DMA传送的区别、可编程DMA控制器8237A的特性、结构和工作原理、DMA控制传送的特点以及DMAC的基本功能。

6、中断

中断传送方式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程序设计、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特性、结构和工作原理、中断向量表的定义和应用、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编程应用。

7、定时器/计数器—8253A

软件定时、硬件定时和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的主要区别、8253芯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8253芯片与CPU三总线的连接方法以及三个计数器的外部连接方法、8253芯片的6种工作方式的工作特点,特别要掌握方式0、方式2、方式3的工作特点、8253A的编程应用。

8、可编程接口芯片

并行、串行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8255A芯片去实现并行、串行通信。掌握接口芯片“可编程”的概念,能够灵活使用控制字或命令字对芯片编程;熟练掌握CPU三总线与8255A芯片的连接方法;对接口芯片能够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

9、微机与键盘、显示器的接口基本概念、A/D转换的基本概念。

《现代加工技术》

1.各种去除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实现方法、工程应用等,具体内容包括:加工技术分类与发展;切削加工机理与技术;磨削加工机理与技术;电加工机理与技术;高能束流加工机理与技术;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与难加工结构的加工技术;绿色加工技术等。

2.单因素法设计加工参数优化试验方法,切削加工中车削或铣削力及温度经验公式的建立方法,并依据经验公式分析工艺参数的影响趋势。

3.根据加工要求,对加工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对加工方法、刀(工)具及参数进行初步选择。

《CAD/CAM技术基础》

1.数字化设计制造概述:掌握CAD、CAPP、CAM 以及CAD/CAM集成的概念、组成、选型原则。常用CAD/CAM软件及特点。

2. 数据处理与存储:数据处理与存储的基本概念; CAD/CAM常用的数据结构,文件系统、数据库、工程数据库。

3. 自由曲线曲面:曲线曲面的表示要求、曲线曲面的表示、参数曲线的代数和几何形式;连续性、拟合与光顺、参数化等概念;三次样条曲线曲面、贝齐埃曲线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概念、表示方法、相关运算等;握孔斯曲面与定义曲面的基本方法、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与曲面的定义、表示等。

4. 产品建模技术:二维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特征建模、装配建模。

5. 成组技术与工艺决策推理: CAPP的概念、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零件分类编码系统、零件分类成组方法;成组工艺过程设计、工艺决策技术。

6. 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基础: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坐标系、对刀、刀补、插补等;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7. CAD/CAM集成技术:集成的概念、集成的方法、数据交换技术等。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