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考研大纲(官方)已发布,详情如下:
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电子技术(模拟部分)
试题包括计算题、分析题、设计题、画图题等类型,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1、PN结形成与性质.
2、普通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参数及其基本应用.
3、稳压管参数及应用.
二、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1、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
2、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组成、静态工作点计算.
3、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放大器动态指标计算.
4、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单级放大器低频特性.
三、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1、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
2、场效应管的直流偏置、静点工作点计算.
3、场效应管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和动态指标计算.
四、多级放大器
1、多级放大电路耦合方式.
2、多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计算.
五、功率放大器
1、功率放大器类型与特点.
2、乙类、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指标计算.
3、功率管的选择.
六、差分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
1、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电压增益、共模电压增益、共模抑制比概念.
2、差分放大器工作原理、特点、静态和动态指标计算.
3、LM741型集成运放组成与特点.
七、负反馈放大器
1、负反馈放大器的类型及其判别.
2、深负反馈放大器闭环电压增益的近似计算.
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八、信号的运算与处理
1、集成运放线性应用的条件和分析方法.
2、集成运放比例、加、减、乘、除、积分、测量放大器等电路的分析计算.
九、波形的变换与处理
1、振荡器的振荡条件、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
2、R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起振条件、稳幅原理及振荡频率计算.
3、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及分析、比较器工作原理和电压传输特性.
4、方波、三角波发生器分析.
十、直流稳压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组成.
2、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输入输出关系.
3、串联型稳压电路与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输出电压计算.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电子技术(数字部分)
试题包括填空题、计算题、分析题、设计题、画图题等类型,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数制及编码
1、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2、BCD码与各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二进制正负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法.
二、逻辑门电路
1、各种TTL逻辑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
2、各种CMOS逻辑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
三、逻辑代数基础
1、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
2、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包括随意项和引入变量).
四、组合逻辑电路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译码器、多路选择器、加法器、比较器的原理、符号、功能及应用.
五、触发器
1、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的原理、符号、输出波形.
2、具有异步功能的触发器的功能及波形.
六、时序逻辑电路
1、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3、集成计数器74161、74160、74163、74290的原理、各种模值电路连接、状态图.
4、集成寄存器74194的应用.
七、脉冲电路
1、施密特触发器(555定时器构成)参数计算、输出波形.
2、单稳态触发器(555、74121)参数计算、输出波形.
3、多谐振荡器(555及施密特触发器构成)参数计算、输出波形.
八、数模与模数转换
1、数模转换电路(权电阻、R-2R梯形倒梯形、集成AD7533)的原理、参数计算.
2、模数转换电路(并行、并串、逐次逼近、双积分)的原理、参数计算.
九、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1、RAM的基本结构、容量扩展及地址范围.
2、ROM编程连接图.
3、可编程器件电路编程连接图.
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54 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为主观题型(计算题、简答题、简单的推导与证明题),经典控制理论占80%,现代控制理论占2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及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
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及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
2、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求解典型环节及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3、结构图及等效变换、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三、时域分析法
1、瞬态响应分析.
2、二阶系统性能指标计算.
3、稳定性分析、劳斯判据.
4、稳态误差分析
四、根轨迹分析法
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3、广义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4、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闭环零极点分布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
五、频域分析法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3、频域稳定性判据.
4、控制系统的稳定裕量.
5、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六、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
1、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2、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及其参数的确定.
3、反馈校正的原理及其特点.
4、复合校正的原理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七、离散控制系统
1、采样过程和采样定理.
2、Z变换与Z反变换.
3、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4、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稳态误差分析.
5、离散系统数字控制器设计.
八、非线性系统分析
1、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2、相平面的概念.
3、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4、描述函数的概念.
5、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九、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2、状态空间描述的建立.
3、状态变量图的建立.
4、线性变换.
5、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
十、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运动分析
1、状态转移矩阵的概念、性质和方法.
2、线性定常系统的齐次方程和非齐次方程的求解.
3、连续系统的离散化.
4、线性离散系统的运动分析.
十一、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1、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基本概念.
2、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判据.
3、能控标准形和能观标准形.
4、传递函数中的零、极点对消与状态能控性、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十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Lyapunov第二方法
1、稳定性的定义.
2、李亚普诺夫理论的基本方法.
3、非线性系统和线性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十三、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1、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2、极点配置.
3、状态观测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