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082703核技术及应用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082703核技术及应用考研大纲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082703核技术及应用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11-1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核技术及应用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06《普通物理(乙)》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普通物理(乙)》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科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是大部分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其分值约为1:1:3

三考试内容:

大学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或《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等。

四考试要求:

(一)力学

1.质点运动学: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2.质点动力学: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功;功率;质点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的转动: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角速度矢量;质心;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定律;力矩;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简谐振动和波: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过程中的振幅、角频率、频率、位相、初位相、相位差、同相和反相);动力学分析;振动 方程;旋转矢量表示法;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与传播;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5.狭义相对论基础:

理解并掌握: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同时性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

(二)电磁学

1.静电场: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理解并掌握: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静电场中导体及电介质问题,电容、静电场能量。

2.稳恒电流的磁场: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理解并掌握: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安培定律,运动电荷的磁场、洛仑兹力。了解:磁介质,介质的磁化问题,基本实验。

3.电磁感应: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理解并掌握:自感、互感、自感磁能,互感磁能,磁场能量。

4.直流与交流电路: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定义。理解并掌握:复杂交直流电路的解法。

5.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6.电磁学单位制:

理解:电磁学国际单位制。

(三)光学

1.光波场的描述:

能写出各种光波的波函数;能正确表述光波的各种偏振状态。

2.光的干涉:

正确理解波的叠加原理和相干光的含义;理解各种典型干涉装置(杨氏实验、尖劈、牛顿环、迈克尔孙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干涉滤光片)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各种典型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图样的特点;了解上述装置干涉场中的光强分布。

3.光的衍射:

正确理解产生光的衍射现象的机理;掌握处理衍射问题的基本原理;能灵活运用半波带法解释几种典型装置(夫琅禾费单缝、圆孔衍射,夫琅禾费多缝衍射,菲涅耳圆孔和圆屏衍射)的衍射现象;了解上述装置衍射场中的光强分布问题。

4.光的偏振:

掌握线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理解各种偏振光器件(偏振片、波片)的工作原理;能熟练运用各种偏振光器件产生和检验偏振光;能熟练运用马吕公式求解问题;了解反射和折射光的偏振;了解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能正确描述和解释双折射现象。

(四)原子物理

1.原子的量子态与精细结构:

理解并掌握: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模型。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光谱,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夫兰克-赫兹实验与原子能级,原子中 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电子自旋的假设,碱金属原子的光谱,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 相互作用,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2.多电子原子: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氦的光谱和能级,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泡利原理与同科电子,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3.在磁场中原子: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原子的磁矩,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塞曼效应。

(五)热学

1.气体分子运动论:

理解并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玻耳兹曼分布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气体的输运过程。

2.热力学: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低温物理现象。

五主要参考教材:

全国重点大学工科类普通物理教材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电子线路》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及适用:

《电子线路》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线路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 科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两部分。要求考生对模拟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知识有全面掌握,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元器件、基 本电路、分析方法、性能指标、设计思路,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完成设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模拟和数字电路各75分。

试卷结构:

选择题:约20%。

填空题:约20%。

简答、计算及证明:约35%。

综合题:约25%。

三考试内容:

(一)模拟电子线路

1、常用半导体器件

2、基本放大电路

3、多级放大电路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5、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6、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7、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8、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处理

9、功率放大电路

10、直流电源

(二)数字逻辑

1、逻辑代数基础

2、集成门电路基础

3、组合逻辑电路

4、集成触发器

5、时序逻辑电路

6、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7、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

8、A/D与D/A转换

四考试要求

(一)模拟电路

1、常用半导体器件

(1)了解PN结的基本特性。了解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基本特性。熟悉扩散,飘移,耗尽层,导电沟道等基本概念。熟悉晶体管,场效应管三个工作区域的条件。

(2)熟练掌握二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理想二极管等效模型。并能进行计算。

(3)掌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和等效电路。掌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和符号表示。

2、基本放大电路

(1)掌握晶体管,场效应管各种组态的放大电路。

(2)熟练掌握其静态工作点,动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准确画出其交直流等效电路。

(3)掌握晶体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区别。

(4)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上下限截止频率的概念

(5)掌握图解法分析失真情况,和h参数等效电路计算放大倍数,输入输出阻抗。

(6)了解各种接法的放大电路在放大倍数,输入输出阻抗,带宽等性能上的特性。

3、多级放大电路

(1)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尤其熟练掌握两级放大电路的交直流等效电路,

两级放大电路的各种计算。

(2)掌握直接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各项性能指标的计算。

(3)理解互补输出电路的特点。

(4)熟握共模抑制比,差模抑制比的概念及定义,及其在具体电路中的计算。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了解集成运放的基本概念,符号。

(2)掌握镜像电流源,比例电流源,微电流源的工作原理。

5、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掌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2)掌握上限频率,下限频率,通频带,相位补偿等基本概念。

(3)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

(4)掌握放大电路频响的计算分析方法。

6、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1)掌握各种反馈电路组态的判断方法。掌握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阻抗的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在不同反馈组态下的物理意义。

(3)掌握负反馈在改善电路性能方面的作用。并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合适的负反馈。

(4)掌握波特图分析产生自激振荡的方法。

(5)掌握放大电路稳定裕度的计算方法。

7、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1)掌握理想运放构成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电路的方法。

(2)熟练掌握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运算电路的方法。

(3)掌握节电电流法,叠加原理分析各种运算电路的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电路做设计。

(4)掌握有源滤波电路的组成,特点以及分析方法。

8、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处理

(1)掌握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限,滞回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三种正弦波振荡电路(RC,LC,石英晶体)的分析方法。

9、功率放大电路

(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2)常见功率放大电路

(3)消除交越失真的OCL电路

(4)熟练掌握功率放大电路性能分析

10、直流电源

(1)掌握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3)熟练掌握稳压电路的性能指标

(4)稳压管稳压电路

(5)串联型线性稳压电路

(6)开关型稳压电路

(二)数字电路

1、逻辑代数基础

(1)掌握数制、码制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不同数制和编码的转换。

(2)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定理、基本定律和法则以及逻辑函数的标准表示形式等。

(3)掌握各种形式的逻辑函数的相互转换方法,熟练利用逻辑代数以及卡诺图对逻辑函数进行转换与化简等;

(4)理解逻辑函数约束的基本概念以及约束的基本表示方法,掌握具有约束项的逻辑函数化简等。

2、集成门电路基础

(1)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了解二极管、三极管分立元件门电路的结构、原理。

(3)掌握基本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输入输出特性。

(4)了解其它各种不同类型的门电路的特点和应用:TTLOC门电路、ECL门电路、三态门、传输门、漏极开路CMOS门等。

(5)了解74系列和4000系列门电路器件特点。

(6)理解TTL和CMOS门电路的电气特性与参数:速度、功耗、抗干扰、驱动能力和噪声容限等。掌握门电路相互驱动的正确使用条件,能够根据门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正确使用各种门电路。

3、组合逻辑电路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3)熟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模块的原理、结构、逻辑功能和应用:

编码器和译码器、运算电路、数值比较器、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

(4)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5)基于门电路的设计。

(6)基于常用MSI、LSI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7)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4、集成触发器

(1)了解触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理解常用集成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功能特点以及异步置位、复位功能以及现态与次态、电平触发与边沿触发等基本概念。

(3)了解触发器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其特性方程:RS型、JK型、D型、T型,能够用特性方程、状态表、状态图、时序图表示四种基本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4)了解不同类型触发器的相互转换方法。

(5)了解触发器的简单应用。

5、时序逻辑电路

(1)了解两种时序电路模型(Milly模型与Moore模型)的异同和转换。

(2)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分类和功能描述等。

(3)理解同步与异步时序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现态与次态、自启动等等与时序电路相关的概念。

(4)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与一般步骤:逻辑表达式、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时序图等。

(5)熟悉常用同步时序电路模块的结构和逻辑功能:移位寄存器、同步计数器。等。

(6)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基于触发器的同步时序电路设计(状态机设计);

带有冗余状态的状态机设计;基于触发器的同步计数器设计;基于计数器模块的同步计数器设计;同步时序电路设计中的自启动问题。

(7)掌握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异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8)了解基本型异步时序电路中的冒险、竞争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6、、、、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1)了解两种最常用的整形电路—施密特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功能特点,掌握

其参数分析方法。

(2)了解常见形式的多谐振荡器。

(3)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特点及其振荡周期的估算。

(4)掌握石英晶体多谐振荡电路的构成、工作特点及其振荡频率。

7、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

(1)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和特点,ROM、RAM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PLD的基本结构、分类及其特点。能根据系统的需求配置存储器。

(2)掌握PROM、EP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ROM、RAM容量扩展方法。

(4)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类型以及FPGA的开发流程。

8、A/D与D/A转换

(1)掌握D/A和A/D的基本概念,D/A、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和转换速度。

(2)了解D/A转换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的计算,A/D转换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

(3)掌握DA转换电路的各阶段输出波形。

五主要参考书目

1、RobertL.Boylestad,LouisNashelsky(作者),李立华,李永华(译者),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8年6月1日),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美)JohnF.Wakerly林生葛红金京林(翻译)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

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考试大纲

本《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 业)》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系统的理解,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定 义和实现算法,掌握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所涉及的关键内容,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

1、绪论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2)算法的定义、算法的基本特性以及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

(1)线性关系、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包括单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构造原理。在以上两种存储结构上对线性表实施的最主要的操作(包括三种链表的建立、插入和删除、检索等)的算法设计。

3、堆栈与队列

(1)堆栈与队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

(2)堆栈与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

(3)在不同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对堆栈与队列实施插入与删除等基本操作对应的算法设计。

4、串

(1)串的基本概念、串的基本操作和存储结构。

(2)串的模式匹配算法和改进的KMP算法

5、数组和广义表

(1)数组的概念,以及表示和实现

(2)矩阵(对称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

(3)广义表的基本概念

6、树与二叉树

(1)树的定义和性质

(2)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和实现

(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4)树和森林

(5)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6)回溯法与树的遍历

(7)树的计数

7、图

(1)图的定义,基本概念,图的分类,常用名词术语。

(2)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方法、邻接表存储方法的构造原理。

(3)图的遍历操作。

(4)图的连通性、最小生成树

(5)最短路径的计算

(6)AOV网与拓扑排序。

8、查找

(1)静态查找表:顺序表、有序表、静态树表以及索引表的查找。

(2)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以及B树和B+树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3)哈希表:基本概念和构造方法,冲突处理方法和查询及性能分析。

9、内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排序方法的分类。

(2)插入排序法(含折半插入排序法)、选择排序法、快速排序法、堆排序法、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各种排序方法排序的原理、规律和特点,各种排序算法的时空复杂度简单分析。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述

(1)计算机基本构成、处理器的内部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2)操作系统的概念、演变历程、特性、分类、运行环境、功能

(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2、进程、进程描述及进程状态转换

3、线程、对称多处理SMP和微内核

(1)线程的概念,定义线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线程的功能特性与实现方式;

(3)对称多处理SMP体系结构;

(4)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微内核与巨内核)及其性能分析。

4、并发性

(1)并发性问题及相关概念,如临界区、互斥、信号量和管程等;

(2)进程互斥、同步和通信的各种算法;

(3)死锁的概念、死锁的原因和条件

(4)死锁的预防、避免和检测算法。

5、存储器管理

(1)分区存储管理、覆盖与交换;

(2)页式管理及段式管理;

(3)段、页式存储管理方法及实现技术;

(4)虚存的原理及相关的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

6、单处理器调度

(1)处理器的三种调度类型;

(2)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及其特点。

7、多处理器调度和实时调度

(1)多处理器对进程调度的影响

(2)多处理器环境下的进程和线程调度算法;

(3)实时进程的特点;

(4)限期调度和速率单调调度方法。

8、设备管理和磁盘调度

(1)操作系统中输入/输出功能的组织;

(2)中断处理;

(3)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无关的软件接口和spooling技术;

(4)缓冲策略;

(5)磁盘调度算法;

(6)磁盘阵列。

9、文件系统

(1)文件系统特点与文件组织方式;

(2)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

(3)目录的基本性质及其实现方法;

(4)磁盘空间的管理。

10、分布式系统

(1)分布式处理的特点、类型;

(2)多层体系结构、中间件技术;

(3)机群系统;

(4)分布式进程管理相关的操作系统设计问题。

编译原理编译原理编译原理编译原理

1.引论引论引论引论

(1)编译程序相关基本概念

(2)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

(3)编译程序的总体框架

2.词法分析词法分析词法分析词法分析

(1)词法分析器

(2)正规式和有限自动机

(3)词法分析器的生成器

3.语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分析

(1)上下文无关文法

(2)各种语法分析技术,如自上而下分析和自下而上分析

(3)LR分析器

4.语法制导翻译语法制导翻译语法制导翻译语法制导翻译

(1)S属性和L属性

(2)自上而下翻译

(3)继承属性的自上而下计算

(4)递归计算

5.类型检查类型检查类型检查类型检查

(1)类型体制

(2)简单类型检查器

(3)类型表达式的等价

(4)函数和算符的重载

6.运行时的存储组织运行时的存储组织运行时的存储组织运行时的存储组织

(1)程序运行时的活动

(2)运行时存储器的划分

(3)静态存储分配

(4)动态存储分配

7.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生成

(1)常用的中间代码表示

(2)基本语法成分的翻译

8.代码生成代码生成代码生成代码生成

(1)代码生成器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2)目标机器及基本块、流图

9.代码优化代码优化代码优化代码优化

(1)优化的主要种类

(2)局部和循环优化

(3)全局数据流分析介绍

(4)代码改进变换

二考试要求

数据结构

1、建立有关数据结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概念以及两种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掌握在各种存储结构下对线性表进行的基本操作的算法设计。

3、掌握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掌握在两种存储结构下如何对堆栈和队列进行插入和删除等操作,以及利用堆栈与队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4、充分了解串的基本概念、掌握串的存储结构和相关的操作算法。

5、掌握数组、广义表和稀疏矩阵的基本概念,物理结构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6、充分了解树型结构的逻辑特征,掌握各种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能够熟练地利用常用的三种遍历方法,掌握利用二叉树的遍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建立以及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一个结点存在与否的过程。了解回溯方法以及树的遍历问题。

7、充分了解图的逻辑结构的特点,掌握常用的两种存储方法,掌握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最短路径、拓扑排序的具体求解过程。

8、充分了解各种顺序文件的结构与相应的查找方法;了解各种查找算法之间时空效率的差异;从结构与操作上了解散列文件的建立、散列函数的选择(构造)原则、处理散列冲突的方法以及在散列文件中查找一个记录存在与否的过程。

9、充分了解各种排序方法的排序特点和排序过程,对于任意给出的数据元素序列,能够熟练地采用指定排序方法进行排序,并且能够对每一种排序方法排序过程中所进行的元素之间的比较次数、相应排序算法的时间、空间、排序的稳定性等性能进行简单分析。

操作系统

1、了解操作系统所管辖的软、硬件资源;了解操作系统的关键概念,从整体上把握操作系统的特性与功能等概念;建立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和应用接口的职能概念。

2、掌握进程的本质特征,明确进程的动态特性,熟悉进程状态间转换的原因,建立进程是资源分配单元和一种运行实体的基本理念。

3、理解引入线程作为基本运行实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掌握线程各种实现方式及其特点;熟悉SMP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4、灵活运用信号量、管程等技术解决互斥合同步问题;理解死锁的概念和产生死锁的充分必要条件;熟练掌握死锁的预防、避免和检测算法;了解处理死锁问题时避免饥饿的方法。

5、理解存储管理的功能及存储管理对多道程序设计的支持;掌握段、页式存储管理方法及实现技术;掌握虚存的原理及相关的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

6、了解长程、中程和短程三种调度类型;重点掌握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及其适用环境。

7、熟悉掌握多处理器环境下进程和线程调度算法,了解实时进程的本质,掌握限期调度和速率单调调度方法。

8、理解输入输出设备及操作系统中输入/输出功能的组织、掌握中断处理、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无关的软件接口和spooling等技术,重点掌握各种用于提高性能的缓冲策略和磁盘调度算法;了解可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各种磁盘阵列配置方式。

9、理解文件系统特点与文件组织,掌握文件系统的基本数据结构,了解文件、目录的基本性质及其实现方法;重点掌握磁盘空间的管理、文件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文件系统的安全性及保护机制等。

10、了解分布式处理的特点、类型;掌握多层体系结构、中间件技术和机群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进程迁移、分布式全局状态的认定、分布式互斥与死锁预防等技术。

编译原理

1.了解编译程序、解释程序、翻译程序、源程序、目标程序等概念及区别和联系;

掌握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及各个阶段的基本任务;

掌握编译器的总体架构;

了解编译程序的几种构造方法和编译器伙伴。

2.了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接口;

掌握记号的描述和识别方法;

理解正规文法、正规集、有限状态自动机、自动机的确定化和最小化等概念;

掌握由正规表达式建立识别器的方法,包括自动机的设计、确定及简化;

了解词法分析器的生成器。

3.了解语法分析器的作用和总体方法;

掌握上下文无关语言和文法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包括句型、句子、短语、句柄、素短语、

规约、推导等概念及文法的类型;

了解文法和语言的对应关系、语法分析树及二义性;

掌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理解各种语法分析方法对文法的要求;

掌握LR分析器的LR分析器的工作过程和设计步骤。

4.了解语义处理的概念及语义规则的两种描述方法;

了解属性文法的概念和类别以及各自的计算规则;

掌握S属性文法中属性的计算方式;

理解L属性文法的定义,掌握自上而下语法分析方法的翻译模式;

理解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对L属性的计算;

了解递归计算方法。

5.了解静态语义审查内容及意义;

了解类型检查的基本概念;

了解简单类型检查器和类型表达式的等价概念;

了解重载函数和多态函数的区别。

6.了解活动和活动记录的概念;

了解程序运行时过程的活动数据的作用域;

了解运行时存储器的划分和活动记录的作用;

了解存储分配的策略,包括静态存储分配策略、C和Pascal语言的栈式存储分配方法、堆式存储分配策略。

7.了解使用中间代码的意义及几种中间代码的形式,包括后缀表示、图形表示和三地址表示;

了解基本语法成分的翻译方法,包括声明、赋值语句及布尔表达式的翻译。

8.了解代码生成器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储管理、指令选择、寄存器分配和计算次序选择等;

了解目标机器常用的地址模式和指令;

了解基本块和流图的相关概念。

9.了解优化的原则、优化级别和主要优化技术;

了解利用DAG进行基本块的局部优化方法;

掌握循环优化的主要途径;

了解代码改进变换的主要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编译原理和技术》,陈意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年

3、《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电动力学》考试大纲

本电动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动力学是物理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电磁现象的 普遍规律、静电场和稳恒电流磁场、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狭义相对论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五大部分。要求考生能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以及分析、 处理基本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电磁场性质和时空概念的理解。

一、考试内容

(一)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介质的电磁性质,电磁场边值关系,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二)静电场和稳恒电流磁场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静磁场的矢势及其微分方程,磁标势,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分离变量法,镜象法,格林函数法,电多极矩和磁多极矩

(三)电磁波的传播:

平面电磁波,电磁波在绝缘介质和导电介质中的传播,界面上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波导和谐振腔

(四)电磁波的辐射:

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推迟势,电偶极辐射,电四极辐射和磁偶极辐射,天线辐射,电

磁波的衍射,电磁场的动量和辐射压力

(五)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及四维形式,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相对论力学

(六)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运动带电粒子的势和辐射电磁场,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切伦柯夫辐射,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介质的色散

二、考试要求

(一)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理解并掌握的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2.了解电磁现象的实验定律,深入理解和掌握由此总结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3.熟练掌握介质的电磁性质,电磁场边值关系,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二)静电场和稳恒电流磁场

1.理解并掌握唯一性定理

2.理解并掌握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静磁场的矢势及其微分方程,磁标势,泊松方

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3.熟练掌握分离变量、镜象法、格林函数法、电多极矩和磁多极矩等方法,能分析和处静电场和稳恒电流磁场的一些基本问题

4.理解超导体的电磁性质

(三)电磁波的传播:

1.深入理解并掌握平面电磁波在无界空间传播的主要特点

2.熟练掌握和理解电磁波在介质(包括绝缘介质和导电介质)中传播的主要特点以及在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的主要特点

3.熟练掌握电磁波在波导、谐振腔等有界空间传播时的边值问题的解法

4.了解高斯光束和等离子体的基本电磁现象

(四)电磁波的辐射:

1.理解势的规范变换和物理量的规范不变性

2.深入理解并掌握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推迟势

3.熟练掌握电偶极辐射、电四极辐射和磁偶极辐射等方法,能分析和处理电磁波辐射的一些基本问题

4.了解天线辐射、电磁波衍射

5.深入理解电磁场的动量和辐射压力

(五)狭义相对论:

深入理解并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及四维形式。了解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了解相对论力学

三、主要参考书目

郭硕鸿著,《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7年第二版。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本《量子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相关各专业(包括理论与实验类)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本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 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 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原理、量子跃迁及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 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证实。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连续性方程,波包的演化,薛定谔方程的定态解,态叠加原理。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方势阱中的反射、透射与共振,δ--函数和δ-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简谐振子。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度关系,角动量算符。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力学量的完全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

(四)中心力场

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五)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态和算符的矩阵表示,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谢振子的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自旋纠缠态。

(七)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定态非简并微扰轮,定态简并微扰轮,变分法。

(八)量子跃迁

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九)多体问题

全同粒子系统,氦原子,氢分子。

二考试要求: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1.了解波粒二象性假设的物理意义及其主要实验事实,

2.熟练掌握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有限性、连续性和单值性。深入理解波函数的概率解释。

3.理解态叠加原理以及任何波函数按不同动量的平面波展开的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深入了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与非定态波函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了解连续性方程的推导及其物理意义。

(二)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1.熟练掌握一维薛定谔方程边界条件的确定和处理方法。

2.熟练掌握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求解方法及其物理讨论,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束缚态问题的求解方法。

3.熟练掌握势垒贯穿的求解方法及隧道效应的解释。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的反射、透射的处理方法及共振现象的发生。

4.熟练掌握一维谐振子的能谱及其定态波函数的一般特点及其应用。

5.了解δ--函数势的处理方法。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1.掌握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方程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厄米算符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的定理。

3.熟练掌握坐标算符、动量算符以及角动量算符,包括定义式、相关的对易关系及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4.熟练掌握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及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个力学量同时具有确定值

的条件和共同本征函数。

5.熟练掌握不确定度关系的形式、物理意义及其一些简单的应用。

6.理解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掌握如何根据哈密顿算符来判断该体系的守恒量。

(四)中心力场

1.熟练掌握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及分离变量法求解三维库仑势问题。

2.熟练掌握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能谱及基态波函数以及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

3.了解球形无穷深方势阱及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基本处理方法。

(五)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1.理解力学量所对应的算符在具体表象的矩阵表示。

2.了解表象之间幺正变换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掌握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形式及求解本征值、本征矢的矩阵方法.

4.了解狄拉克符号的意义及基本应用。

5.熟练掌握一维简谐振子的代数解法和占有数表象。

(六).自旋

1.了解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电子自旋回转磁比率与轨道回转磁比率。

2.熟练掌握自旋算符的对易关系和自旋算符的矩阵形式(泡利矩阵)、与自旋相联系的测量值、概率和平均值等的计算以及其本征值方程和本征矢的求解方法。

3.了解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和简单塞曼效应的物理机制。

4.了解自旋-轨道藕合的概念、总角动量本征态的求解及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

5。熟练掌握自旋单态与三重态求解方法及物理意义,了解自旋纠缠态概念。

(七)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1.了解定态微扰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中波函数一级修正和能级一级、二级修正的计算.

3.掌握简并微扰论零级波函数的确定和一级能量修正的计算.

4.掌握变分法的基本应用。

(八)量子跃迁

1.了解量子态随时间演化的基本处理方法。掌握量子跃迁的基本概念。

2.了解突发微扰、绝热微扰及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的跃迁概率计算方法。

3.了解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特别是选择定则的定义及其作用。

4.了解氢原子一级斯塔克效应及其解释。

(九)多体问题

1.了解量子力学全同性原理及其对于多体系统波函数的限制。

2.了解费米子和波色子的基本性质和泡利原理。

3.了解氦原子及氢分子的基本近似求解方法以及解的物理讨论。

三主要参考书目:

《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