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大纲

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7-3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石油地质综合

发布日期:2011-12-075007

一、考试科目:石油地质综合

二、适用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三、参考书目: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2006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2009,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矿地质学(第四版),吴胜和主编,2011,石油工业出版社

四、考试内容要求

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是石油地质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问题。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约30分);填空题(约30分);判断题(约10分);简答题(约50分);综合题(约30分)。其中沉积岩石学部分占40分,构造地质学部分占30分,石油地质学部分占50分、油矿地质学部分占30分。

考试内容:

沉积岩石学部分

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

一、碎屑岩(第三章到第九章)

碎屑岩结构组分类型;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各种沉积构造的定义及成因;砾岩的成因分类;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特征及成因分析;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等的基本概念及在储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二、碳酸盐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三、沉积相(第十六章、第十八章、二十章到二十二章、二十四到第二十七章)

沉积相、相序定律、相模式;河流相、三角洲相、滨岸相、重力流沉积相等主要沉积相的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识别标志;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相模式、混积型沉积相模式、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礁相模式。

构造地质学部分: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2006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基本产状

层理及其识别,利用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面,软沉积变形的主要标志。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产状要素及其表述方法),水平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面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地面地质图,"V"型法则及其应用。

第四章:褶皱

褶皱几何要素,褶皱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褶皱形态分类,褶皱的组合型式。褶皱的成因,纵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横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节理

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基本特征、区分标志,节理的分期配套。

第六章:断层

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安德森模式),断层位移效应,断层识别标志,断层活动性判断方法,各类断层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形式。伸展构造类型和模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逆冲断层组合),逆冲断层与褶皱的关系,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走滑断层的基本特征和构造样式,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走滑构造的识别标志。

石油地质学部分: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三章:油气藏的类型

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形成条件,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运移

基本概念;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的概念,流体势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第六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油气藏破坏的产物;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油矿地质学部分

(《油矿地质学》第四版第五、六、八)

第五章油气储层

储层非均质内涵与分类、储层分布非均质、储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储层流动单元、储层裂缝类型和基本特征

第六章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

油气水系统、油水界面及确定方法、岩性边界及确定方法、有效厚度及确定方法、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三维油藏地质模型的概念与意义。

第八章油气储量

各种储量的概念;油气储量计算的静态法(含计算公式);油气储量计算动态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油气田勘探(加试)

发布日期:2011-12-07453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油气田勘探的主要技术、油气勘探程序与阶段部署、油气勘探设计与勘探管理方法,以及与油气勘探有关的综合研究内容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绪论

1.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概念;

2.油气田勘探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3.油气勘探中的主要风险类型;

4.油气勘探观念的转变过程。

2.油气田勘探技术方法

1)油气勘探技术的分类;

2)地质地质调查技术的主要方法类型及其原理;

3)非地震(重磁电勘探)的主要作用及其特点;

4)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

5)地震勘探阶段的划分以及地震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6)陆上探井的类型划分、命名方法、钻探目标;

7)录井技术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3.油气勘探程序与勘探阶段

1)油气勘探程序的概念;

2)油气勘探阶段的划分方法以及不同阶段的界定方法;

3)执行油气勘探程序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4)不同油气勘探阶段的基本任务、工作程序、部署原则;

5)不同油气勘探阶段需解决的基本问题、所提交的资源量(或储量)级别、地质研究重点、综合评价方法的差异性;

6)滚动勘探开发的概念及其特点。

4.油气勘探设计

1)油气勘探项目总体设计与年度部署的概念;

2)油气勘探单项工程设计的基本美型;

3)地震测线部署的基本原则;

4)探井地质设计的基本内容;

5)探井试油选层的基本原则。

5.油气勘探管理

1)油气勘探矿权管理的法律依据及其基本内容;

2)油气勘探项目的基本特点、主要类型及其运行过程;

3)油气勘探过程(钻井、地震勘探、测井与试油)中的主要安全事故类型;

4)油气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油气资源序列的概念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二、试题类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

3.简答题;

4.综合分析题。

三、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5~6题,约30分。

2.填空10题,20分

3.简答题2~3题,30分。

4.论述题1题,20分。

四、参考书目

庞雄奇主编,《油气田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石油地质学(加试)

发布日期:2011-12-07779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空隙类型;孔隙度概念;渗透率概念;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酸盐岩的孔隙类型的成因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排替压力概念;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三章: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

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运移

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异常压力;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第七章:油气聚集和分布单元

油气田的概念;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第八章: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包括盆地的概念、构造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模式);盆地中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硕士《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科目代码:866

适用专业:物理学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学》(第三版)张三慧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掌握普通物理学中力学、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电磁学、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情况。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用物理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力学

a:质点运动学。

b:牛顿运动定律。

c:动能定理,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d: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e:刚体定轴转动,转动定律,转动动能。

f: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

a: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b: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及其统计解释。

c:理想气体的内能。

d: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律。

e: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f:卡诺循环,循环效率。

g: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3)电磁学

a:库仑定律,叠加原理。

b:电场强度,电位移,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c:电势。

d:导体的静电平衡。

e:电容。

f:电场的能量。

g: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

h:毕-萨定律。

i: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j: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k:位移电流,涡旋电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4)振动、波动和波动光学

a:简谐振动,同频率同方向谐振动的合成。

b: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c:波的叠加,驻波。

d:相干光的获得。

e:杨氏双缝干涉。

f:光程,等厚干涉。

g:单缝衍射。

h:光栅衍射。

i:偏振光,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

j:布儒斯特定律。

k:双折射。

5)近代物理

a: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洛仑兹坐标变换。

b: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时间膨胀)。

c:相对论动能。

d:相对论能量。

e: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

f:德布罗意假设,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g:物质波及其统计解释。

h:不确定关系。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2)题型结构:

a:选择题、填空题(90~100分)。

b:计算题(50~60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