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大纲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大纲 >> 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大纲

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大纲

考研时间: 2014-07-22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查字典考研网快讯,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4版)

发布时间:2013-09-22浏览次数:6567次

《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4版)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界面现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

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相平衡

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相律的意义;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

(三)化学平衡

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理解并掌握Van'tHoff等温方程及等压方程的含义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如系统的温度、浓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

(四)界面现象

理解(比)表面Gibss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变化的热力学原理;

理解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掌握Laplace公式及简单计算;

理解分散度对系统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如蒸气压、凝固点等);

理解润湿、接触角概念,掌握Young方程。

(五)电化学

理解电解质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及在可逆电池电动势计算中的应用。

掌握可逆电池(包括化学电池及浓差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平衡常数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掌握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电极反应;掌握Nernst方程及其应用(如求平衡常数、pH值、活度等)。

(六)化学动力学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基元反应及反应级数等概念;

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及特征,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掌握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

掌握Arrhennius方程及应用,明了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考试大纲(2014版)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是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及环境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作为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在材料测试方法中应用最广和最基础的X射线衍射和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

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年度的考试内容仅针对X射线、电子衍射分析技术。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要求考生对晶体学、X射线的产生与基本性质、X射线与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粉末与单晶的衍射技术等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对常见案例的分析能力。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2014版)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一部分《金属学原理》

《金属学原理》是金属材料学科的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平台课之一。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原子排列与结构(金属及合金相结构、晶体缺陷)、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塑性变形与金属强化方法、固态相变原理)、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控制基本原理及其与材料制备成形工艺之间关系。

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固态金属中的扩散、纯金属的凝固、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凝固、三元合金相图、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固态相变九部分列出考试内容。考试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能够利用其计算与分析。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联系,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和综合。

(一)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金属键与金属的特性

金属晶体结构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格常数、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晶面间距、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及意义

合金相分类及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固溶体与固溶强化(置换式固溶体、间隙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中间相及分类

(二)晶体缺陷

点缺陷

位错的基本性质、基本类型、几何性质及其运动特点,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与位错反应(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分位错、层错与扩展位错、位错反应的驱动力及位错反应的条件、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典型位错反应),位错与金属的强化机制

面缺陷:晶界(晶界的描述、晶界的结构与晶界能、金属材料的细晶强韧化机理、晶界的运动及强化高温结构材料的基本方法(驱动力及影响晶界运动的主要因素)),相界面的结构、晶界及相界的性质

(三)固体金属中的扩散

扩散现象及其意义,宏观规律,热力学,扩散的微观理论及微观机制,影响扩散的因素

(四)纯金属的凝固

液态金属与合金的结构与性质

金属晶体形核过程热力学分析(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形核率及影响形核率的因素、细化金属晶粒的基本方法)

金属晶体的生长(固/液界面结构与晶体生长方式及生长速度、固/液平界面的稳定性与金属晶体凝固形态)

金属铸锭典型组织及其形成机制

(五)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凝固

二元匀晶相图及固溶体二元合金的凝固(平衡凝固过程分析、凝固过程的溶质元素再分配及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过程分析,组成过冷及对固溶体晶体生长形态与凝固组织的影响)

二元共晶相图及二元共晶合金的凝固(二元共晶相图分析及典型合金(亚共晶、共晶、过共晶)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分析、共晶凝固机制及动力学、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伪共晶)

二元包晶相图及凝固(二元包晶相图及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分析、包晶反应特点)

Fe-C合金相图及典型成分Fe-C合金凝固过程及凝固组织分析(铁-渗碳体相图的特征温度点、碳含量、转变线、各区域的组织与组成相、冷却过程的分析与相组成和组织组成含量计算)。

(六)三元合金相图

直线法则、杠杠定律、重心法则,三元匀晶相图及合金凝固过程分析,三元共晶相图及典型合金凝固过程分析与凝固组织,四相平衡转变及三元相图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三元相图等温截面的特点、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特点)

(七)金属的塑性变形

金属的塑性、塑性变形及其意义,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特点、多晶体的屈服强度、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塑性变形后金属和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变化

(八)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变化,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九)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分类,扩散型固态相变的一般特点,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晶体与非晶结构特点、表面与界面、化合物相图、扩散与固相反应、烧结等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制备过程内在联系的本质。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缺陷

了解化合物晶体典型结构类型,明了各类结构的代表性陶瓷及其特性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了解硅酸盐晶体结构特点,明了高岭石、蒙脱石等矿物晶体结构特点;

了解化合物晶体的缺陷类型。掌握点缺陷的表示方法、点缺陷反应方程及其化学平衡;了解固溶体的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二)熔体与玻璃体

了解硅酸盐熔体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玻璃的结构和玻璃的通性。了解玻璃的形成及其条件;

理解桥氧离子、非桥氧离子、网络形成离子和网络变性离子的概念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三)表面与界面

了解固体表面力、晶体的表面结构。

理解弯曲表面效应与陶瓷烧结过程传质的关系。

了解陶瓷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动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陶瓷浆料的流变特性和稳定性。

(四)相平衡与相变

掌握陶瓷相图阅读方法,了解相图在陶瓷研究中的作用。

掌握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

(五)扩散与固相反应

掌握扩散动力学方程,了解扩散过程的推动力和微观机制,明了影响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主要因素;

了解固相反应动力学,明了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六)烧结

掌握烧结的概念、驱动力和典型的烧结类型;

掌握固态烧结、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驱动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烧结过程中的晶粒生长及其与烧结的关系;

掌握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了解促进烧结的方法。

第三部分《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是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合成反应、制备方法、高分子的结构、分子运动与性能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和研究手段,具备通过化学合成制备高聚物、高聚物的分子设计、控制高聚物产品的性质的方法等方面的初步能力,并能利用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高分子材料制造和工艺过程中的问题。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高分子化学

要求掌握:各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逐步聚合、链式聚合及乳液聚合的反应原理、影响产物结构的因素及对单体的要求;共聚物的合成及共聚组成的控制;聚合物的反应。

(二)高分子物理

掌握高分子链结构的长、柔和复杂的特点;掌握高分子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表征,部分掌握高分子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以粘度法与凝胶渗透色谱法为主);

理解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缺陷特点;掌握高分子的结晶/熔化与分子结构和外界条件的关系;了解并部分掌握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研究/表征方法;

掌握高分子运动单元多重性及运动松弛时间分布宽的特点;

掌握相变与转变温度的物理意义;理解高聚物高弹性的特点、热力学本质与分子运动本质;理解平衡高弹统计理论的假设、推导思路、结论及理论的应用意义与局限性;

掌握高聚物粘弹性的概念、简单的模型(最多四元件)、数学表达式以及分别在线性和对数座标中的曲线形式;理解影响粘弹性的各种内因与外因;理解高聚物粘弹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理,了解并部分掌握粘弹性的测定方法;部分掌握利用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与温度、时间与频率的关系研究高分子运动的方法;

理解高聚物中冷拉、银纹等特殊现象的本质,掌握高聚物断裂韧性的概念与断裂行为的特点,了解影响高聚物应力-应变行为的结构因素与环境因素;理解高分子溶液的非理想性、高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与弹性表现;掌握稀溶液理论与流变学中基本物理量的物理意义;结合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理解影响熔体粘度的各个因素并了解研究高聚物熔体流变行为的基本方法。

921通信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试大纲

模拟电路部分(满分60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半导体基础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和半导体二极管。

双极型三极管BJ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及频率参数。

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会计算基本参数。

2.基本单元电路和输出级

主要内容:BJT和FET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性能参数的计算。

BJT和FET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分析、性能特点。

电流源电路,有源负载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交流小信号分析。

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差模和共模交流小信号分析。

MOS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多级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组、电压增益计算。

乙类,甲乙类推挽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性能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认识电路,会分析计算电路参数。

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主要内容: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零点、极点与波特图的绘制。

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绘制幅频和相频波特图,会分析单管放大电路频率特性。

4.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参数,典型集成运放的电路及原理。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参数计算,包括:反相、同相、差动放大电路,积分、微分电路,仪表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能够计算各种典型电路的参数。

5.反馈放大器原理与稳定化基础

主要内容:反馈极性,理想反馈方块图及基本反馈方程式,环路增益与反馈深度,四种反馈连接方式,负反馈对放大器的性能(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增益稳定性非线性失真,噪声特性及频率响应)的影响,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四种负反馈连接方式放大电路的计算。

负反馈放大器的不稳定性与自激振荡条件,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判据与稳定裕度。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四会(会看,会连,会拆,会算),能够判断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并进行相位补偿。

6.直流稳压电源

主要内容: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认识电路。

二.建议参考

1.张晓林张凤言编著,电子线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华成英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号的表示、分类及运算;一般信号的典型信号表示;系统的分类及其判定;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等。

2连续时间系统分析

1)时域分析:用微分方程求解连续时间系统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2)频域分析: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形式的表示,信号频谱的定义、求解及作图;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频谱密度函数;典型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无失真传输的定义;系统因果性的频域判断;幅度调制与解调;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的定义;相关函数及相关定理;能量谱、功率谱的定义及其与信号相关函数的关系;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相关函数、能量谱/功率谱的关系;帕斯瓦尔方程。

3)复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性质、收敛域及逆变换;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定义及计算;系统函数零、极点与时域响应的关系;系统函数、极点零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系统稳定性判定;全通网络和最小相移网络的零、极点的特点。

3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1)时域分析:序列的表示及运算;典型序列;差分方程与系统实现模型;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时域求解;单位样值响应;序列卷积和的定义、性质、计算。

2)变换域分析:z变换的定义和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z变换的性质;逆z变换的求解;离散系统函数的定义及求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的定义、求解及作图;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及频率响应的关系;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二.建议参考

1.熊庆旭,刘锋,常青,《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2.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二版。

3.A.V.Oppenheim等著,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电磁场理论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磁场基本概念

要求掌握如下基本概念:

库仑定律,电场的通量;

毕奥-萨瓦定律,磁场的环量;

下面各量的物理含义:电场散度,静电场旋度;磁场散度,恒定磁场旋度方程;

物质中电磁场的构成方程,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媒质的性质:线性和非线性,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色散和非色散,均匀和非均匀媒质,简单媒质;

电磁场切向边界条件,电磁场法向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趋势性边界条件;

坡印廷矢量;坡印廷定理: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积分形式、微分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物理意义:积分形式,微分形式;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

静电场的标量位及物理意义,标量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均匀平面波的定义,TE波、TM波、TEM波,行波,

相移常数,波长,相速,振幅,波阻抗,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左旋、右旋),

椭圆极化(左旋、右旋)。

纯驻波、行驻波、表面波、表面波的概念;

全发射、全透射的概念

2.恒定场边值问题的求解

用分离变量法求解直角坐标、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

用镜像法求解特殊边界,如无限大平面、无限大的劈、无限长的圆柱及圆球边界的静电场问题的求解。

3.平面电磁波

电磁波的极化,极化的工程判断方法;

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波的数学表达式;波的特性;

两种媒质交界面入射、反射问题的计算;

导体表面电磁波的入射、反射问题计算。

二、建议参考

1.苏东林等,《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购书请联系高等教育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电话:58581100)

2.苏东林等,《电磁场理论学习指导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9)(购书请联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话82314905,崔老师。)

933控制工程综合考试大纲(2014版)

一、考试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占90分;数字电子技术占60分,总分150分。

二、自动控制原理部分考试大纲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控制;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

基本要求: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由给定物理系统建原理方块图。

2.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梅逊公式。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时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一、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稳态误差的计算及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典型响应(以一、二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主)及性能指标计算;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的应用;系统稳态误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4.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广义根轨迹;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性能的关系;主导极点与偶极子。

基本要求:根轨迹法则(法则证明只需一般了解)及根轨迹的绘制;主导极点、偶极子等的概念;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5.频率响应法

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及开环频率响应;Nyquist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及计算;闭环幅频与阶跃响应的关系,峰值及频宽的概念;开环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频段(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响应曲线(Nyquist曲线和对数幅频、相频曲线)的绘制;系统稳定性判据(Nyquist判据和对数判据);等M、等N圆图,尼柯尔斯图仅作一般了解;相稳定裕度和模稳定裕度的计算;明确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差别,明确截止频率和带宽的概念。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设计问题概述;串联校正特性及作用:超前、滞后及PID;校正设计的频率法及根轨迹法;反馈校正的作用及计算要点;复合校正原理及其实现。

基本要求:校正装置的作用及频率法的应用;以串联校正为主,反馈校正为辅;以频率法为主,根轨迹法为辅;复合校正的应用。

7.线性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状态方程的列写;状态方程的解(矩阵指数及其性质);系统等价变换;状态方程与传递函数的关系;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及其判据;动态方程的标准形(可控标准型、可观标准型);可控性、可观性分解;对偶原理,传递函数的最小实现;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及其设计;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

基本要求:上述主要内容中各点均要求,但仅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8.非线性系统理论

主要内容: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一般特征;典型非线性特性及其影响;谐波线性化及描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研究系统稳定性和自激振荡;相轨迹的一般特点及绘制方法;线性系统的相轨迹;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绘制及分析。

基本要求:明确描述函数法的使用限制条件;典型环节描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激振荡;一、二阶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绘制及运动分析。

三、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该入学考试是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2.评价目标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电子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逻辑代数基础重点掌握:

(1)基本逻辑运算及符号表示,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基本规则。

(2)逻辑函数的几种表示形式,包括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逻辑图和时序图。(3)逻辑函数的这几种表示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4)函数的标准与或式,最小项,函数的最简式。

(5)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卡诺图化简,具有约束项的函数化简。

2.门电路重点掌握:

(1)TTL与非门电路,电路的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入负载特性、输出特性、扇出系数、输入噪声容限、平均传输时间、静态功耗。

(2)OC门电路"线与"时及需要改变输出电压时上拉电阻的计算。

(3)三态门电路和传输门在接口电路中的应用。

(4)CMOS门的扇出系数、输入噪声容限、平均传输时间、静态功耗。

3.组合逻辑电路主要掌握:

(1)几种常用码制,原码、补码和反码,BCD8421码、BCD5421码、BCD2421码、余三码、循环码。

(2)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3)全加器分析,集成全加器74LS283的应用。

(4)最小项译码器分析,集成最小项译码器74LS138的应用。

(5)数据选择器分析,集成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和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应用。

(6)分析实际逻辑问题,并进行逻辑抽象,最终用基本门电路或常用集成芯片设计实现该功能的逻辑电路。

4.触发器重点掌握:

(1)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的功能、特征方程和约束条件。

(2)边沿JK、D、T、T'触发器的功能,特征方程,时序图、动态特性及应用。

5.时序逻辑电路重点掌握:

(1)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步二进制加/减法计数器、异步二进制加/减法计数器的分析。

(2)有、无输入变量的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等价状态合并,状态编码原则。

(3)同步集成计数器74LS160/162和74LS161/163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方法(复位法、置数法)及其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4)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290/93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方法(复位法)及其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5)分析实际时序逻辑问题并进行逻辑抽象,选用触发器类型和数量,设计实现该功能的时序电路。

6.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电路重点掌握:

(1)555定时电路功能。

(2)用555定时电路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其滞回特性、传输特性和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3)用555定时电路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其电容电压、输入输出电压波形,计算暂稳态时间。

(4)用555定时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其电容电压、输出电压波形,计算振荡周期和频率。

7.A/D和D/A转换电路重点掌握:

(1)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计算D/A转换电压。

(2)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给定模拟电压逐次逼近求取对应数字量。

(3)比较并联比较式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转换原理。

(4)比较并联比较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精度和速度。

(5)A/D和D/A转换器的应用。

8.存储器重点掌握:

(1)ROM、RAM的地址线和位线,用点阵的方式表示与阵和或阵,并据此实现逻辑函数。

(2)ROM、RAM的简单应用。

942机械设计综合(2014版)

一、总体要求

1、《材料力学》要求对工程设计中有关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有明确的认识,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基础》要求考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2.1材料力学(70%,105分)

1、绪论: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掌握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的概念,掌握剪应力互等定理,胡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2、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拉压杆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轴力与应力计算;掌握圣维南原理,掌握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材料在常温、静荷下的拉、压力学性能;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3、轴向拉压变形:掌握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桁架的节点位移;掌握拉压与剪切应变能概念;会求解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了解热应力和初应力概念。

4、扭转:掌握圆截面轴的扭转剪应力计算;掌握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模量,扭转强度条件,圆轴扭转变形,扭转刚度条件;会求解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了解非圆截面的扭转。

5、弯曲内力:掌握平面弯曲内力概念;能够计算较复杂受载下的内力,会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画内力图。

6、弯曲应力:掌握弯曲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弯矩和挠度曲线曲率半径的关系,抗弯截面模量,抗弯刚度。掌握梁的强度计算过程。了解弯曲剪应力、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7、弯曲变形:掌握挠度和转角的概念、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的积分法、叠加法。理解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梁的刚度条件,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8、应力、应变状态分析:理解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分析,掌握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广义虎克定律;掌握E、G、m关系。

9、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问题:掌握强度理论概念;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了解强度理论的应用;掌握弯扭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弯扭拉(压)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10、压杆的稳定性:理解弹性平衡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细长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掌握压杆稳定性校核;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1、疲劳与断裂:掌握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应力比、S-N曲线、持久极限的概念,了解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12、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了解常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电测和光弹)的原理和方法。

2.2机械设计基础(机设30%,45分)

1.掌握轴的类型、失效形式及设计要求;了解轴的常用材料、结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和提高轴强度的措施;掌握轴的受力分析方法并可利用相当弯矩法进行轴的强度计算以及刚度计算;能够根据各种具体应用场合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2.了解齿轮传动机构的特点、应用及类型;了解齿轮传动五种失效形式的特点、形成机理及预防或减轻损伤的措施;熟练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理解载荷系数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掌握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基本理论、公式中各参数和系数的意义及确定方法。

3.了解摩擦的种类及其性质;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熟练掌握非流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方法。

4.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预紧与防松的原理及方法;掌握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松螺栓联接、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联接、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了解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5.了解键联接、花键联接、无键联接、销联接的主要类型、原理及方法;掌握键联接、花键联接的失效形式与强度计算方法。

6.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明确其代号的意义和选用原则;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基本额定静载荷、极限转速、当量动载荷等概念;掌握角接触轴承轴向力的计算方法;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能进行滚动轴承组合结构设计。

三、考试题型

1.基本概念题: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问答。

2.分析和计算题。

四、主要参考书

1、单辉祖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材料力学》Ⅰ、Ⅱ(2004年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瑞祥主编,《机械设计基础》下册(2007年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51力学基础考试大纲(2014版)

注意:总分150分,理论力学部分占40%,材料力学部分占60%。

第一部分理论力学大纲

静力学

1、几何静力学(第1-3章)

基本内容: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受力分析,力系简化的基本方法和有关力学量的基本计算,平衡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问题,桁架内力的计算,平衡结构的静定性问题。

基本要求:深入理解静力学中有关的公理,熟练掌握刚体(刚体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的基本方法和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量的计算,能够确定给定力系作用下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刚体(刚体系)的平衡问题。能够分析研究考虑摩擦时刚体或刚体系的平衡问题以及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问题。

2、分析静力学(第4章)

基本内容:各种力(重力、弹性力、有势力、摩擦力、合力、等效力系)的功,约束及其分类、广义坐标和自由度、虚位移与虚功、理想约束、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有势力作用下质点系平衡位置的稳定性。

基本要求:熟练计算各种力的功,能够确定系统的约束类型,确定系统的自由度和广义坐标,理解虚位移的基本概念,会判断约束是否是理想约束;能够熟练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质点系平衡问题;会判断有势力作用下质点系平衡位置的稳定性。

动力学

1、质点动力学(第五章)

基本内容:质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的各种表示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坐标法)以及有关基本量的计算,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点的复合运动(三种运动分析、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质点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有关基本量的计算,能够熟练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对于简单的运动微分方程能够求解。熟练应用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点的复合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问题,能够在非惯性参考系下建立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具有对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初步能力。

2、质点系动力学(第六章)

基本内容: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变质量质点动力学方程、动量矩定理(包括对固定点、动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其有关基本量的计算。

基本要求:熟练应用上述三个定理研究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包括建立动力学方程,对简单的动力学方程能够求解,能够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作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刚体动力学(一)(第七章)

基本内容:(1)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学,包括刚体的运动方程、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几种基本计算方法(基点法、投影法和瞬心法)。(2)平面运动刚体的动力学,包括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以及碰撞问题。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研究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方法,能建立其运动方程,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能够建立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对于简单的方程能够求解。能够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研究刚体系平面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包括碰撞问题)。

4、动静法(第八章)

基本内容:惯性力,惯性积与惯量主轴,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定轴转动刚体轴承动反力,静平衡和动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惯性力的概念和惯性力系简化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动静法研究质点和刚体或刚体系的动力学问题。掌握与静平衡和动平衡有关的基本概念,能够判断动平衡和静平衡。

5、拉格朗日方程(第九章)

基本内容:动力学普遍定理,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方程的首次积分(广义动量积分和广义能量积分),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

基本要求:了解动力学普遍方程的基本原理,能应用该方程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了解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质点系的动力学方程;掌握拉格朗日方程首次积分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求拉格朗日方程的首次积分。了解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

6、刚体动力学(二)(第十章)

基本内容:刚体定点运动的运动方程、欧拉角、有限位移和无限小位移,位移定理,定点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定点运动刚体的动量矩,欧拉动力学方程,陀螺近似理论,一般运动刚体的运动方程,一般运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刚体一般运动动力学方程。

基本要求:掌握定点运动刚体运动方程的表示方法,了解位移定理,能熟练计算定点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能计算定点运动刚体的动量矩,了解欧拉动力学方程,能应用陀螺近似理论研究有关的动力学问题,了解刚体一般运动的运动方程的表示方法、一般运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刚体一般运动动力学方程建立方法。

7、机械振动基础(第十一章)

基本内容: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和强迫振动,二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弹性体(弦)的振动,非线性振动概念。

基本要求:掌握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有关概念、基本方法和有关基本量的计算,能建立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对简单的方程能够求解,了解二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弦振动和非线性振动的有关概念和现象。

第二部分材料力学大纲

材料力学是高等工科学校航空、机械、土木等本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基本概念、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拉压变形、扭转、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应变分析、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压杆稳定问题、能量法、静不定问题分析、疲劳基本概念等。

1.绪论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内力截面法应力概念应变概念切应力互等定理胡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2.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

拉压杆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应力圣维南原理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材料(低碳钢与铸铁)在常温、静荷下的拉、压力学性能

3.拉压杆的变形

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桁架的节点位移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简单装配应力与热应力

4.扭转

圆管扭转剪应力薄壁圆管扭转剪应力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模量扭转强度条件。

圆轴扭转变形扭转刚度条件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

闭口薄壁杆的自由扭转

5.附录截面几何性质

静矩惯性矩惯性半径主形心轴和主形心惯性矩简单截面惯性矩计算移轴公式组合截面的惯性矩计算。

6.弯曲应力

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刚架和圆弧曲杆的内力图。

对称截面梁的弯曲正应力弯曲强度条件

7.弯曲变形

梁的挠度与转角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计算梁变形的叠加法简单静不定梁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8.应力状态分析

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分析应力圆应力与应变转轴公式主应力和主平面概念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E、G、关系。

9.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问题

强度理论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强度理论的应用弯扭拉(压)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薄壁圆筒强度计算。

10.能量法

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卡氏第二定理单位载荷法冲击应力和位移。

11.静不定问题分析

用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内静不定问题和外静不定问题)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分析。

12.压杆稳定问题

压杆稳定性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两端非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长度系数与柔度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中柔度杆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稳定性计算(与强度问题结合)。

13.疲劳强度问题概念

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应力比S-N曲线持久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4版)

一、考试组成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试卷共分四部分:1)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二、理论力学(动力学)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质点动力学

⑴质点运动学(在直角坐标系和自然轴系下描述、点的复合运动)

⑵质点动力学方程(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表示)、

⑶点的复合运动

初步掌握上述内容的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质点系动力学

⑴动量定理

⑵变质量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⑶对定点和动点的动量矩定理

⑷动能定理

掌握上述内容的定理、基本方程,特别是各种问题的分析方法。

3.刚体动力学I、动静法

⑴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⑵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的简化、动静法、动平衡与静平衡)

4.刚体动力学II、拉格朗日方程

⑴拉格朗日方程

⑵动力学普遍方程

⑶动力学II(刚体的定点运动与一般运动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5.振动基础

⑴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重点是能够有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及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机械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机构的组成原理

1.1机构的组成及机构运动简图

1.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其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清楚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2.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2.1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与应用

2.2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2.3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2.4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熟练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死点位置、传力特性等),会运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熟练掌握各种连杆机构(刚体导引机构、急回机构等)的设计。

3.凸轮机构

3.1凸轮机构的应用与类型

3.2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其选择

3.3图解法设计凸轮廓线

3.4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

3.5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的特性和应用场合,会运用反转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要求。

4.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4.1齿轮机构的类型及特点

4.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渐开线齿廓

4.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4.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4.6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加工

重点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正确啮合条件、标准中心矩、实际中心矩、连续传动条件等)。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和传动的特点。5.轮系

5.1轮系的组成及其分类

5.2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能熟练计算出混合轮系的传动比。

6.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

9.1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概述

9.2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9.3机械真实运动的求解

9.4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熟练掌握机械的等效动力学建立方法,会运用图解计算法求解等效力矩为机构位置函数时的机械真实运动,掌握机构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四、机械设计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程序;

2)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3)机械设计中的强度设计;

4)机械设计中的摩擦学设计。

2.轴

1)轴的功用及分类;

2)轴的材料及其选择;

3)轴的结构设计;提高轴的强、刚度措施;

4)轴的强度计算;

5)轴的刚度计算及振动稳定性计算简介。

3.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渐开线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计算;

3)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及其选择;

4)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及防止失效措施;

5)齿轮材料及其选择,齿轮材料的热处理;

6)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计算:受力分析、计算载荷、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轮齿表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特点、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特点;

8)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特点,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特点;

9)直齿轮、斜齿轮及圆锥齿轮传动的参数选择;

10)齿轮的结构及画法。

4.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蜗杆传动的运动关系、啮合特点和主要参数;

3)蜗杆和蜗轮材料的选择;

4)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5)蜗杆传动的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6)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7)蜗杆、蜗轮的结构及画法;

5.带传动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弹性滑动概念及带传动的传动比;

4)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5)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6)单根三角带所能传递的功率和三角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带轮的材料、结构和尺寸;

8)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载荷;

9)张紧装置简介。

6.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轴承材料及轴瓦结构;

3)润滑材料和润滑方法;

4)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5)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式。

7.螺纹联接

1)螺纹主要参数,常用的标准螺纹;

2)螺旋副中力的关系、效率和自锁;

3)搬手力矩和预紧力;

4)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紧固件及画法;

5)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和防松措施;

6)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7)单个螺栓联接的计算;

8)螺栓组的受力分析;

9)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8.轴类连接件

1)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2)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强度计算;

3)花键联接的类型,工作特点及应用;

4)联轴器类型和选择

9.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构造、特点、精度等级及常用代号;

2)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应用及画法;

3)滚动轴承所受载荷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变化特点;

4)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静强度计算;

6)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零件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机械零件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如强度计算、刚度计算、摩擦、磨损与润滑、寿命计算等;改善提高零部件工作能力的措施和方法,如改善载荷和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改善局部品质等。

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设计计算,结构设计技能。

五、自动控制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⑴控制系统的任务

⑵控制系统基本方式

⑶控制系统性能要求

了解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包括任务、要求和基本控制方式;了解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掌握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⑴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⑵传递函数

⑶动态结构图和典型环节

⑷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⑸系统传递函数

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动态结构图的建立方法。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法则。熟练掌握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梅逊公式;能够建立工程系统,特别是机电相结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各种典型环节的数学表示,并了解其功能与作用。

3.时域分析法

⑴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

⑵一阶系统分析

⑶二阶系统分析

⑷系统稳定性分析

⑸系统稳态误差分析

掌握典型输入和典型响应的特性。熟练掌握一、二阶系统时域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掌握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会熟练运用代数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掌握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学会分析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熟练掌握计算系统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方法。

4.根轨迹

⑴根轨迹及根轨迹方程

⑵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⑶闭环零、极点分布与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

⑷系统阶跃响应的根轨迹分析

理解根轨迹的定义,能够熟练运用绘制负反馈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十条法则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掌握闭环主导极点和偶极子的概念。会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了解用根轨迹法校正控制系统的方法。

5.频域分析法

⑴频率特性

⑵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⑷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判据

⑸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学本质、物理意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熟练掌握闭环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包括乃奎斯特图和伯德图。掌握用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掌握闭环系统稳定裕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三频段分析方法。

6.控制系统的校正

⑴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⑵串联校正

⑶反馈校正

⑷复合校正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基本问题,包括受控对象、性能指标、控制元件和控制对象;掌握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包括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会运用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方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校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