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雪逝冰消风流云散:一个研究生的真实生活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当一切雪逝冰消风流云散:一个研究生的真实生活

当一切雪逝冰消风流云散:一个研究生的真实生活

考研时间: 2011-11-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人过的马马虎虎,悲伤却错落有致。

人生是一种经历。只要是经历,总能从中得到点什么。在我看来,研二主要的工作就是写论文,当然不排除那些在研一下学期就写出两篇论文的变态,对于这些人来说,研二最好是跟导师做一些实际的项目(与公司或者研究所合作的),或者找一家大点的公司实习,这些实习经验可以让你在研三找工作的时候锦上添花,当然如果是去那些你想以后在那里工作的企业实习的话,会让你在以后应聘那些企业的时候大大加分。显然,这些话仅是适用于想读完研就找个工作算了的孩纸们,对于那些立志于读博的孩纸,并不适用。当然,如果想要读博的话,可以跳过这段,直接看下面。俗话说,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

为什么我要说是两篇而不是一篇论文?因为毕业论文一般分为4章,前两章是基础知识,到处抄抄即可,而后两章则是你自己做的东西了。说到这里可能又有很多人会反驳到,上一届的还不是都只发了一篇就毕业了什么的。除开其导师在学院或者学校里官居要职不谈,我这里仅仅是从工作量的角度来说,即只是发了一篇却毕业了的孩纸,其论文就是凑也还是凑齐了两篇的工作量的。这里的凑有二,一是指从几篇IEEE论文里面,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来扩充第一篇论文的量,二是第一篇凑无可凑,但是依然可以东抄西抄,只要这篇凑的靠的上其毕业论文题目,亦可为之。

下面则是最重要的地方,即关于如何写论文的问题。

对于那些初来咋到的孩纸们来说,发表论文是一件特神圣的事情,接下来,我会对所谓神圣之事各种揉捏踏溅,看不下去的人,大可以ctrl+w,这里也仅仅是一家之言而已。

其实,就通信学院而言,学校仅仅要求在答辩之前有一篇普刊见刊而已,这一要求是很低的。但是,在答辩的时候,环视周围,都是手握几篇核心的孩纸来说,当然是核心越多越好,答辩老师一看有几篇核心,还不错,就不会为难你。要你真的只有一篇普刊的话,答辩是否能过,一是看答辩老师的心情,二是看你的气场是否强大。之前我看到一个孩纸答辩,也就一篇普刊,但是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各种对答如流、各种霸气侧漏,气场一度让人觉得很舒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一篇普刊,没问题!

对于大多数孩纸来说,一是气场这个事情太不靠谱,二是万一某个答辩老师更年期到了、或者头天晚上跟老婆吵架了,心情不好,而你的导师在学校又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那你答辩的时候就会彻底傻逼了。

先说一下论文的级别问题。

一是国内普通刊物,即普刊;一是所谓的EI检索的国际会议;一是国内核心期刊,这里有两种,一种仅是核心,另一种是被EI检索的核心;一是国际期刊,即SCI之流,对于这第四种论文,每年通信学院也出不了几篇,而且发这种的都是些特牛逼的人,对于大多数孩纸来说,还是不要去凑那个热闹了。当然能发好的当然要发,毕竟每年研三都有那个什么科技创新奖,只要是EI检索的,就是1500,要是一类核心什么的,还另有1500,没有上限,可以累加,今年还都有评,但是明年是什么政策就不知道了,毕竟,弄一篇EI检索的会议还是挺简单的。

接下来说一下怎么写一篇还能见人的论文。

对于发什么样的论文、发几篇,这些问题我一向是不大在意的,反正只要能让我顺利毕业即可。但是考虑到接下来会出现的那些对于我说的写论文方法的质疑中可能出现的譬如,你这样说来说去,自己发了多少啊之类的问题,我就在此一并回答了,我只发了一篇EI检索的核心期刊,一篇EI会议而已。对于那些发了很多核心、甚至是SCI的孩纸,还希望在回帖中说说自己写论文的心得。我在此就权当抛砖引玉了!

对于论文的方向,一般是导师做什么,然后你就跟他做一样的东西,论文也就是那一方向。对于跨专业来读通信的研的孩纸,再怎么不懂通信上基础的东西,你也得找几篇综述论文来看看,弄清楚这一方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一方向这种基础问题,当然,这些基本问题也可以问问你的师兄师姐,其实他们小半天讲的,就能抵得上你看好一段时间。

弄清楚这一方向的基础问题之后,一般综述里面都有说,在这一方向上,有哪些研究热点/成果,这些研究热点本身就是大方向上的各种小方向,你可以在这些小方向上,选择一个你觉得简单的、可以做的,然后把综述上提到的、这个小方向上的参考文献下下来看。正常的话,看过这些文献,就能对这一小方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了。

之后在IEEE上找几篇这个小方向的最新的论文,看别人对这个小方向是怎样做的,换句话说,别人的论文与它所参照的论文有什么改进、创新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改进,有什么好处,别人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的。多看几篇,弄清楚这些思路之后,参照这些思路和处理方法,自己对已有的论文上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创新,那论文就出来了,这是最传统的写论文方法。

既然有传统的,那么肯定有非传统的,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找到上几届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来看,之前说过,毕业论文的前两章是基础知识,看过之后,可以让你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弄明白他们是怎样改进的,这里不是指他们的方法,而是指他们的改进思路。打个比方,就好像做菜,最开始只是做鱼,然后用煎、蒸。煮这些方法做,这就叫把一个东西换一个环境实现,在某一种环境下,上一届有人加了豆瓣酱,有人加了大蒜什么的,这就叫对小方向上的研究进行改进。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找研究点的一个参考。你只需要知道别人改了什么,不必知道是如何实现的。然后你自己再把这些东西拿过来,搬到你看过的国内外那些论文上去。论文就出来了。

一是直接在IEEE上多找几篇这个小方向上的、处理简单但是质量又高的论文,把每一篇论文上的算法都自己推一遍,这些算法的处理肯定是不一样的,挑几种,然后把这几种处理方法混合到一种算法中,论文即出。这种是最简单的,但是有一个弊病,即你需要说明你的方法与之前那些论文(没有不足也要说得问题很严重,情况各种没考虑到,自己的方法考虑到了什么的)的方法有何不同,更要说明你这一方法有何改进、意义何在(其实只用把你参照的论文上面说的好处做做综合,然后自己再忽悠一下即可)。

补充一个问题,之前之所以说发EI会议简单,是因为现在大多数EI会议都是为了凑钱供那些专家教授们去那个会议城市旅游、各种玩什么的,所以都是来者不拒,而且论文质量只需要是普刊即可。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本会议论文集都黑厚的根本原因。

其实,研究生真正说的上搞研究的,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候,又能写出多有意义的论文呢。说到底,论文也就是对别人的论文进行改进而已,而这些改进,多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是,毕业要论文,评奖学金要论文,不自愿之所为,论文的质量也就可见一斑了。

论文的问题就说到这里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差不多就是这些。

到研二快要结束的时候,对于那些想面软件研发岗位的孩纸们,可以买一本程序员面试宝典的书来背。为什么是程序员面试宝典?一是从本人及实验室的孩纸们的笔试及技术面的经验来看,凡是问到关于C的问题,基本上都出自这本书;二是这本书覆盖的范围广,比如C++、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的很多基础问题。-----好了,再说下去,都有打广告的嫌疑鸟,我也只是强烈的建议一下而已.至于为什么说是背?因为对于通信的孩纸来说,上面的有些问题还是挺陌生的,要完全搞明白还是要花点功夫,还不如多背背来的快。

一些题外话:关于学校所在地

其实,在选择了学校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将来可能会工作的地点。对于很多人来说,要么是回家的愿望并不强烈,觉得在外闯荡几年再回去也未尝不可,要么是因为家那边没有什么好的公司和企业,就算回去了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至于有男女朋友,然后各自又想一起在一个城市的这种,就不说了。很显然,对于这些孩纸来说,除开当时找工作找不到自己想去城市的人不谈,每个人在找工作时,虽然为了在以后找不到工作而给自己台阶下,故意假装随意的说去哪里都可以,但是心里早已有了答案,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即倾向于找周围同学都要去的城市。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倾向?原因有很多,羊群效应、需求层次论、群体心理学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从原始纽带中脱离出来后,又由于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环境的弱肉强食,再加上放任的特权和为少数人服务的法律制度,使得欺骗、冷漠、贪婪、尔虞我诈,这些变得司空见惯起来。这些让原本就被自然所遗弃而又想回归自然的人,既想要由于脱离了原始纽带束缚而得到的自由,同时又对伴随自由而来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恐惧。人是一种渴望确定性的动物,不管自己有木有意识到,从本质上来说,终其一生,人所寻找的是一种平衡,因此,对于未知的恐惧,导致人不自觉的想要追寻一种确定性,而群体的产生,让人觉得那些不可知的未来也变得确定起来,可笑的是,其确定的不是未来会怎样,而是不管未来怎样,群体中的其他人都会有与之相同、或者相似的未来--这一确定。而这也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有这一倾向。

接下来的事情就感觉是顺理成章了:当地人在当地学校所在的概率要大很多,那么玩的好的同学是当地人的概率随之变大,又由于,既然当地人考的是当地的学校,在当时,要么是分数太低,没处可去,要么是不太想离开家,没实力、恋家情结这两种类型只会产生结果—留在本地,或者离家特别近的城市。从而得出,玩的好的倾向于留在本地或临近,故,上上段提到的、来当地上学的那些孩纸留在当地或者临近工作的的可能性很大。命题得证。

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各位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最好把该学校的城市也考虑进去,就算你归乡的意志坚定,在学校的这几年也对你潜移默化。你只是知道你现在想要什么,对于今后几年想要的,并不知道。你可以想想几年前所期待的未来,是现在的一脸挫相麽,现在的你与几年前你期待长成的你会有多大不同。

已有之事,将来必有;已行之事,将来必行;太阳底下无新事。--圣经·传道书

如果看不见未来,就看看历史。

关于未来

六年前,从没想到自己会报这个专业,会上那个大学,会读着那些默寂的书。

两年前,从没想到自己会来这个学校,会填报这个导师,会有人遇见、有人离开。

而现在,站在又一个边缘,各色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以为里面会有我期待的、我想要的,可是,一个个却从旁经走、离我而去,或早或晚。

人永远不会知道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无力感如潮水般不断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然而,未来又是一个太过暧昧的东西,捉摸不透、变化不断,有失望、也有期待,有伤心、也有快乐,包含太多东西、同时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人无法握住未来,能握住的、只有现在。可是,我知道,正是由于这无数个现在,才构成了那些变幻莫测的未来。只是,那些未来来得太过悄悄,顽皮地从指间溜走,让人逐渐习惯、也逐渐遗忘。

总是装作看空一切、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是,自己知道,其实比谁都在意、深陷、无法自拔。

因为如此了解自己,才会去读各种心理学、哲学的东西,企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可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才知道,自己不断从别处寻找答案,只是为了逃避内心的恐慌和不安。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以文为镜,可以知自身。也许,这也是我写下此篇的原因之一。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