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选择教育学,到一路走来的种种直至现在可以让身边的人看到很欣慰的结局,这个过程经历了太多,在备考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有徘徊,不确定,把自己推翻,甚至把最初的想法都放弃了,可是某个一瞬,回过头去看,会发现最享受最满足的也就是初试之前的备考过程。
曾经有看到人说,考研人的生活怎么怎么……万般凄苦?不堪忍受?可是,如不亲历,怎会懂得。身处这个过程,我相信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而我,只是把我的一些写了出来。经历考研这个过程,真真觉得最最重要的不是我选择哪个学校,选择哪个方向,而是要有一颗坚定的心,那样才能有足够坚定的信念朝着那个你所期待的方向前行,此时此刻,如果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我想,应该好好问一下自己,为了什么?曾经未曾实现的梦想?因为还没做好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成长,所以选择逃离?还是,想要走在某个美丽的校园和最重要的人一起看最漂亮的风景?好像都可以,只要相信自己足够坚定。如果有一颗足够坚定的心,有着足够坚定的信念,相信比起其他人要少承受很多,我不知道这个过程是不是有人足够魄力到一个人撑下来,可是知道我做不到,所以要谢谢周围朋友偶尔的一起分担。
如果选择了教育学,呵呵,意味着你选择了一个反反复复不断一遍又一遍的过程。天知道有人曾经面对着一堆那么多的内容记了忘忘了记不堪忍受时说过,这辈子打死我,也不推荐人考教育学了,可是很庆幸我选对了。因为是统考,所以在初试之前比起考其他方向的同学要省了很多精力。因为是统考,所以范围足够广。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只有前辈推荐的书目,只有大纲和解析。
关于我的复习,是英语专业跨考,但是对考研英语没任何概念,有的只是想当然,那么多考试都过了,觉得考研英语也没有那么严重,然后就成了毫不犹豫的放在一边,或者说习惯性的被我忽视,然后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被10年的考研英语狠狠的甩了一耳光,很挫败,一耳光甩的很惨,走出考场整个人就混乱了,好不甘心好悔,因为觉得专业课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可是还没考就因为这该死的英语让我觉得没有任何希望了!可是认为做事情还是要善始善终,晚上很努力的平复了心情,然后翻了下专业课的笔记第二天很平静的把那张311的试卷给填完了。
考完也没有想法要去对任何答案,寒假一过,最后结果出来,觉得好幸运,或者说是看到了奇迹,,那个英语没有让我愤然,在其它人看来还是个蛮可以的分数,但是真的被教训的很惨,所以希望不要有人再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而忽视某一科的学习,因为对待考研,你每个方面不能忽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还没验证自己的努力就以为看不到希望的感觉真的很不好,这是个教训。
关于政治,从自己花在上面的时间,精力和最后的分数看,这是个性价比最好的科目。从政治大纲出来有红宝书买,9月底---花了十天左右(每天下午3小时的样子)把它翻了一遍,稍微划了下,但是翻完之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而且我每天翻得很痛苦。一遍过完,那书就被我尘封了。再等到有任汝芬序列一出来,已经10月份了,差不多就每天晚上没精力看专业课了拿出来翻下,但效率确实不怎么还老看着看着就走神,因为白天记啊背啊翻了一整天教育学,基本上复习政治也就是在专业课翻到要抓狂了才看下,没占用什么黄金时间。任汝芬序列一二三四---序列一有理解性的看了两遍,是理解不是背啊!那么多,反正是知道背不来,序列二就把上面的选择题做了一遍,觉得上面的选择题除了那些硬是该背的,大部分还是靠理解性的做,错多了也没关系,序列三出来就快到11月底了,上面有时事政治和序列一上面的重要内容条理性的给你整了出来,但是比较简洁,不过还是对着序列一把那些觉得重要的东西都补充在上面了,然后就不用管序列一了,就只用翻补充了的序列三,到考试之前有翻个两三遍,序列三上也有题,上面的选择题做的算比较认真,序列四出来的时候就一堆最后压题的资料都出来了,好多那种小册子啊,把要考的重要考点都列在上面的那种,随处可见,内容都差不多,翻了觉得所谓的重点也就都包含在那些内容里面了。然后也买了两本,加序列四一起,序列四选择题做了一遍,大题看了一遍,看下怎么答!然后那种小册子都翻了一遍,至少考到大题的时候有个印象,然后知道往哪方面写。选择题基本上每次做那些模拟,不管题目怎么样,反正可以保证有一个正确率或者是得分率就可以,比如说单选加多选总共50分,每次可以做到35+,后面的5道大题理解性的做,怎么也不会卡政治这一门上,何况本来给政治定的目标就不高。
政治的复习就这个样子,也有同学报辅导班,因为不喜欢那种连续花好几天时间坐那里看视频然后给我把那些资料全部划一遍,对待政治可能也因为心态比较轻松,坐在考场答题本着有点印象全部往好了方面写,然后出来算是个性价比比较好的分数,虽然比起其他人,可能分数也不高,可是觉得能有这个分数,很满意了。
关于教育学基础综合的复习,从7月份开始到考试之前,差不多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在复习专业课。7月份之前只是把中外教育史的两本教材翻了一遍,从正式开始复习,是一直把教育学原理,中教史,外教史当做重点在针对性的复习,教育心理学和研究方法导论是等到快12月份了才开始针对(但这两个部分之前也有看个两三遍),有用了三本大纲解析---一本09年华中师范的,两本10年,一本北师,一本厦大的,算是属于比较贪多的那种人,但是每本都有很认真看了5遍以上,然后最后复习就是以北师那本为主,把其它两本上面有的北师那本没有的都补充在上面了,因为等10年的大纲解析出来是10月了,在这之前用教材结合09年的大纲和华中那本解析复习,等你翻到很熟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每本解析上面都会有一些小的错误,所以要对着教材。
从9月到10月,差不多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把教育学原理和中教史两个部分按照09年的大纲手抄了两本笔记,等新的大纲解析出来华中那本翻到很烂了,然后又重新开始整北师这本,发现有些考点不是太详细,等把北师的翻了2遍左右,不经意在学校周边书店看到有10年厦大的解析,厚很多觉得很详细,然后又买了,但是后来发现小错误也很多,两本一起看,不够详细的自己补,两本有不一样的参照华中那本。然后从拿第一本解析开始复习,因为怕看的时候容易走神,所以每次都是拿着笔记本边背被抄,等到后来发现丢开笔翻书人就开始发虚,等到快考试了,总结一下,会发现解析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上面的内容抄了不下于5遍,完完整整背了不知道多少遍,自己整理出来的大题也抄了两本,就很坦然地去考了,只能做到这样了,我是用属于比较笨的那类方法,希望可以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好,所以基本上是把大纲上所有的考点都在当重点记,因为直到你翻开试卷的那一刻你永远都不知道命题人会把哪个部分当做重点考。
然后311教育学综合包括5个部分,等你从原理开始记,把原理记得滚瓜烂熟,再把接下来所有的都过一遍,内容太广范围太大拉的周期太长,回过头来再看之前背的原理部分,会发现好像又不是那么有印象了,然后只能又从头开始,所以觉得选择教育学,痛苦的就是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是没付出没用心,只是周期太长,不是不去记,是记了忘忘了又只能记,有时候面对那些真的很要抓狂,一点都不夸张,那么长时间,生活真的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教育学,有时候纠结到够可以的时候会莫名的觉得生活好像都没有意义了,但是这个过程,好歹过来了,就像前面讲的,专业课实在抓狂到不行,那就去看政治!或者到图书馆找一些原理,中外教育史,心理学和导论的教材来翻,就当休息,会有不经意的发现!!比如,之前中教史网上推荐的都是孙培青的那本中国教育史,然后有在图书馆借了诸惠芳那本简明中教史(题目不太记得了,华东师范出的)再然后就有发现基本上那三本大纲解析上中教史的内容都是以这两本为摹本综合的!多有成就感啊!
差不多过程就是这个样子了,很庆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最后专业课有得到一个对得起辛苦付出的分数,这个过程教会了我什么叫做天道酬勤,同样让我懂得了要心怀感恩,不要因为是跨专业而没有信心。(ps:楼主今年专业15个人,只有一位同学本专业是学教育的,跨考大军很强大!)
相信,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朝着那个期待的方向,所有所有,都可以的!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共勉的话“we need to aspire for something out of our reach.Otherwise,what is sky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