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熊经验谈:我所理解的新闻学——导论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小小熊经验谈:我所理解的新闻学——导论

小小熊经验谈:我所理解的新闻学——导论

考研时间: 2008-09-1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这次写写理论。理论部分放在了最后,且打算说得详细一些。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理论在一门学科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最关键,最难懂,同时也最容易出问题,对于那些报考理论方向的同学而言尤为如此——多少人辛苦一年到头栽在几句话甚至几个词上!这方面的学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里,我计划以高教版的《新闻理论教程》为蓝本,逐章逐节地给大家梳理一遍,力求把一些深奥的东西说浅易,把一些枯燥的东西说生动,把一些晦涩的东西说明白,以便于大家理解和识记。如果本科时学习过这本书,可以看一下我的框架和观点。下面首先进入的是导论部分。

08年招新闻理论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有个同学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考新闻理论?”那孩子憋了半天无言以对。我在旁边看着干着急:这个问题至少有一万字的答案!如果你不能中规中矩地答出“在新闻学的学科体系中,新闻理论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是新闻学自成体系的主要标志,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他学科起统领作用”,那么你至少要说出“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灵魂”;如果你不能这样文绉绉地用“灵魂”表达,那么你至少应该明白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的指导性;如果你嫌这样的词太“官方化”,那么你也可以选择用“道”和“术”的关系来形容;如果你紧张得忘了说理论和其他学科的关系,那么你还可以从内涵谈起——新闻理论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论;如果你不愿意说内涵,那你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新闻理论属于大众传播的控制研究范畴;如果你觉得说传播学有点偏题,那么你可以干脆背一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研究方法也是指导思想,更是学习重点,完了一扣题就行了……总之,种种种种,最后,这位同学思考良久,答了什么呢?他说:“因为,因为我比较笨……适合学新闻理论……”在场的新闻理论的导师们全体崩溃。

最后我得出了结论:这位同学在看书的时候,一定把导论这一章跳过去了。倘若Ta前一年参加考试,恐怕也未必能答得出“报刊的四种理论”。上文提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导论中找到。上学期我调查了一下,原来很多人读书时都不看导论的,这个习惯不太好,好比看人不看脸一样,形容起来就抓不住要领。若是问“XX这人长得怎么样?”不看导论,你就会说:“嗯,还不错,腿很粗……”之类。远不及人家看了脸之后说的“剑眉虎目”来得准确传神。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新闻理论这张“脸”上都写了什么。

首先是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认识,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体现在新闻学的概念中:“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知识点,新闻学的概念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个定义作为名词解释曾多次在原题中出现。关于分类,一般意义上是分为三部分: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实用新闻学。最后一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业务。昨天还有个同学在帖子里问我,是不是初试涉及不到业务内容,如果他明白新闻学这三部分基本框架,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研究方法也是一句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答论述题的时候会经常用到。

有时候我们看一些概念,答一些的题的时候,总觉得有的内容是交叉的,既属于理论又属于业务,比如新闻选择。这不奇怪,因为新闻理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理论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和应用理论部分。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新闻、新闻活动、舆论、宣传等基本概念,研究新闻事业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新闻事业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应用理论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广播业务、电视业务、广告业务、新闻事业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新闻广告学、新闻经营管理学和传播技术等分支学科。狭义的新闻理论就是指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是新闻理论中两个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组成部分。应用理论直接来源于新闻实践,它的研究对象具体,所以很多人感兴趣;基础理论比较抽象,概括性强,大家一般都对此不感冒。我们说,基础理论是在对具体业务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理论的概括。其实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既然理论研究的是规律,那么哪一个行业没有规律呢?好比中医,最初摸索医术的时候,看病无非是千次万次地看看、听听、聊聊,再把把脉,后来上升为理论,才有了“望、闻、问、切”。新闻也是如此。所以,业务在广义上讲,当然也属于理论。

这样,理论的学科地位和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而言之,它是告诉你怎么走的问题;大而言之,它是告诉你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不学理论的话,是一定要走弯路的。举个例子,新闻的客观性听起来好像谁都懂,但在采访现场,一些年轻的记者往往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提问题带有明显的偏颇色彩。或同情,或嫌恶,甚至直接跳出来表态。我记得《新闻调查》有一期节目叫《农民连续自杀调查》,讲的是陕西省某地几名乡干部在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时执法简单粗暴,致使三名男村民几天之内连续自杀的事情。其中有一个自杀的农民才31岁,撇下年轻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在采访中,面对一个刚失去丈夫的农家妇女,记者劈头就问:“XX走了以后家里的生活怎么办?”对方当即悲从中来,泪落不止。表面看来,这样做出来的片子,刺激成功了,气氛到位了,悲剧效果加强了,观众同情心也被挑动了,但实际上于新闻调查节目本身并无益处。

从业务角度分析,一是提问本身强调了过多的主观因素,使被采访对象接下来所述内容的可信性大大降低,不利于下一步调查的进行。毕竟新闻类节目强调的是“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用眼泪说话”;二是从节奏上看,这种拉家常式的、毫无针对性的提问也使同期声显得繁冗拖沓。就算这是镜头前采访时必要的沟通,那么成片的时候也应该剪掉。我们都知道,当事人同期声的选用,应当以点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第一原则,而不是急于借此表情达意。而从理论上来说,是那个年轻的记者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客观性。这还只是小的问题,一旦出现方向上的大错误,就会立刻断送一个记者的职业生命,我这并非危言耸听。为什么要学理论?为这个就得学好理论。

很多同学,上学的时候看过几本国外的书,读过一些论文,就天天把新闻自由、人民性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其实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做起学问来,是非常危险的,就考研而言,复试时也极容易被刷掉。现在我来讲一下这个问题。新闻理论的另外一个分类标准是按思想体系,分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和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有的同学一听到这些就会很反感,觉得学术和政治靠得太近很无聊。那么我来告诉你,政治在新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是回避不掉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政治。这话有它的理论依据,新闻学术研究是研究主体观察、分析、认识和表述新闻现象的本质及新闻活动的规律并宣传其研究成果的一种社会意识活动,无论是其主体、客体还是研究成果,无不具有政治倾向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闻政策。

此外,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会对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影响,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和资产阶级新闻理论两种新闻理论各自反映本阶级对新闻事业的要求、看法,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这方面的专著。我用通俗一点的方式来解释,就是在我们国家现有的体制和环境下,必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好比泡茶,泡红茶用白瓷杯,泡绿茶用玻璃被,泡乌龙茶用紫砂壶。为什么?就因为茶的性质不同。但另一方面,它们都是茶,有茶的共性;同理,由于新闻事业具有社会性和继承性,又使新闻理论作为人类的共同智慧,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共同性,即有共同的概念和相近的学术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包括喉舌观、党性观、真实观、效益观、自由观等几个方面,后面还要提到,不在这里细讲了,但是你们要加以重视,马列毛邓江胡的新闻思想都要一一整理,做到心中有数,不然,上了考场看到“五个根底”那样的题就会瞠目结舌。我在这里特别补充的是,今年的6月20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时在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关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的观点,关于“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观点,关于“事实说话”、“典型说话”、“数字说话”的观点等等,非常非常重要,建议你们百度原文看一看。下面我来说一下那本非常有代表性的西方新闻理论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

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名词解释,曾经难住了不少考生(估计都是不喜欢看导论的)。参考答案如下:“《报刊的四种理论》是1956年由美国学者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西伯特和西奥多•彼德森共同撰写的,该书共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学界公认,此书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被西方新闻学界奉为新闻理论研究的经典。”08年初刚刚出了新的译本,书名改为《传媒的四种理论》,非常不错,严谨了许多。

首先要说的是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这个词汇在新的译本中改为威权主义。日后大家在看一些著作的时候要记得,集权主义、极权主义和威权主义这三个词始终存在着词义上的混淆与交叉使用,要注意辨析。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它是西欧封建社会文艺复兴后期的产物。在 16 世纪到 19 世纪之间流行于东西方各封建专制国家,成为国家报刊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它视报纸为政府的一项特权,强调报纸的报道言论须支持政府、维护安定,反对言论多样性和多元化拥护新闻检查。

第二是自由主义理论(liber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在新的译本中被称为“自由至上主义”,是以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思想为源头,对人类理性的力量深信不疑,坚持个人的重要性,坚持包括言论和出版和新闻自由在内的天赋人权的思想。根据自由主义的传媒理论,大众传媒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信息、提供娱乐、传播播广告为经济服务和监督政府。随着自由主义理论作为主导思想的地位在西方国家的确立,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的观念,化为一些基本的操作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该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种理论是取代了自由主义理论的社会责任理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the press ),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它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并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该理论是根植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土壤之中的,不能摆脱与实际脱节的困境。最后是苏维埃理论(Soviet Communist theory of the press),施拉姆按其自身的理解,对苏联的传媒理论及传媒体制进行了一番阐述,尤其强调了美苏之间的差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仔细读一读原著,一定会有收获。不读原著的同学也要仔细看一看导论中的介绍,一定要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对后面章节乃至新闻史的学习都有益处。

关于导论这部分,最后一个知识点是新闻理论研究的总目标。这句话也要像记自己的名字那样烂熟于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介经营和管理体制,在保证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句话也是论述题答案的高频句子,背熟了,理论的大框架你也基本清楚了。

最后扣一下题,说一说开头的问题要怎么回答。其实,无论你具体词句用什么,至少要答出下面三个层次来:第一,新闻理论怎么怎么样;第二,你自身的条件(说优势!!!)怎么怎么样;第三,综上所述,你和新闻理论的关系会怎么怎么样。这样的逻辑才是一个差不多的回答。唉,现在想起来那孩子的样子我还很生气,不仅仅是紧张的问题。导论部分就说到这里。

【注】: 若要查看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等资料,请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原帖查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