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朱德泉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朱德泉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导师介绍:朱德泉

考研时间: 2013-09-0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个人简介:

朱德泉(1969-),男,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现担任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系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学习经历: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承担《机械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及应用》、《工业企业管理》、《畜牧业机械化》、《渔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制药机械》等课程。近年来,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际合作项目(ITER)1项,国家863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5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和合肥市科研项目4项;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刊源发表论文7篇;获得国家实用专利两项;参编全国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获得奖励及成果6项。

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

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及控制、微波能应用及智能控制、现代农业装备的开发等。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了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小麦变温干燥工艺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2006-2007

(2)主持了校长青年基金项目《基于UG平台卷制轴套模具CAD系统开发与研究》.2003-2005

(3)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教改重点项目《农机现代装备的计算机仿真》.2000-2004

(4)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种子包衣播种机研制》.2003-2004

(5)参加了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质甘薯精品粉丝加工技术研究》.1998-2000

(6)参加了合肥市科研项目《可变雾滴直径农业喷雾机械研究与开发》.2006-2007

(7)参加了合肥市科研项目《种苗工厂化穴盘育苗及低毒加代繁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2006-2007

(8)参加了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便携式食品力学性能检测仪的研究》.2006-2007.

(9)参加了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新型仿人手大负荷多用途欠驱动手爪机构研究》.2007-2008

(10)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智能汽车关键技术虚拟样机平台研究》.2007-2008

(11)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ITER机器人自动运装车关键技术研究》.2007.1-2009.12

(12)参加了国际合作项目ITER子课题《ITER自动运装车的研制》.2007.1-2009.12

(13)参加了安徽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双轴旋耕施肥多功能播种机研制》.2007.1-2008.12

(14)参加了安徽省农机局科研项目《淮北砂姜黑土地区超高产小麦系列播种机研制》.2006.1-2007.12

(15)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食品力学性能检测仪的研究》.2006-2007.

获奖情况:

(1)参加的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农林科机械学系列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2004.

(2)参加的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现代农机装备计算机仿真》教学研究项目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2004.

(3)发表的论文《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的研究》被《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社评为2005年度优秀论文.

(4)发表的论文《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被评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情况:

[1]朱德泉,王继先,朱德文.香菜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2(12):178-181.EI收录

[2]黄莉莉,王继先,朱德泉.汽车催化转化器起燃过程的数值模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4):27-29

[3]夏萍,印崧,陈黎卿,朱德泉,李兵.收获机械往复式切割器切割图的数值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3):65-68.

[4]朱德泉,朱德文,钟成义.棉花机械化连续制钵机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7(1):99-100.

[5]张念生,朱德泉,易克传.万能材料试验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改进[J].机械工程师,2007(1):148.

[6]朱德泉,王继先,朱德文.微波干制菠菜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7,25(1):13-16,53.

[7]黄莉莉,朱德泉,周杰敏.微波干制胡萝卜丝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6,24(6):18-21,45.

[8]邵陆寿,戴之祥,崔怀雷,韦韫,李兵,朱德泉.植保机械变量施药系统模糊控制器研究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1):3224-3226.

[9]夏萍,曹成茂,陈黎卿,朱德泉,李兵.基于Matlab的往复式切割器割茬高度的动态[J].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1):3070-3072,3090.

[10]蒋德云,朱德泉.粮食微波干燥的应用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6(4):16-18.

[11]朱德泉,王继先,朱德文.小麦微波干燥特性及工艺优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6,24(1):18-22,43.

[12]朱德泉,王继先,朱德文.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2):72-75.EI收录

[13]朱德泉,王继先,朱德文.小麦微波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1(4):182-185.EI收录

[14]蒋德云,朱德泉.基于UG的冲压模具三维标准件库的建立[J].机械工程师,2006(4):193-194,221.

[15]朱德泉,周杰敏.基于UG平台CAD系统数据管理方法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4):193=194,221.

[16]朱德文,朱德泉,李慧.微波干燥玉米籽粒的试验研究[J].干燥技术与装备,2006,4(2):81-83.

[17]朱德泉.微波干燥对不同面筋类型小麦种用价值和品质特性的影响[J].粮油加工,2005(1):17-21.

[18]朱德泉,朱德文,周杰敏,邵陆寿,李兵.UG二次开发技术在模具CAD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5,23(2):35-39.

[19]朱德泉,周杰敏,王继先,朱德文.玉米微波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的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5,23(3):5-9.

[20]张念生,朱德泉,周杰敏,俞建卫,焦明华.基于UG平台CAD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5(8):23-27.

[21]朱德泉,周杰敏,俞建卫,焦明华.基于UG平台模具CAD系统开发技术[J].机械工程师,2005(10):72-75.

[22]朱德泉,宋晖,蒋德云,张念生.基于UG平台卷制轴套模具CAD系统 [J].机械工程师,2005(11):28-29.

[23]邵陆寿,戴之祥,崔怀雷,韦韫,朱德泉,李兵.基于模糊控制的变量施药控制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110-112.EI收录

[24]周杰敏,余新扬,朱德泉,吴良奎.新型多功能搅拌混合机的设计[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5,23(6):23-25.

[25]朱德文,朱德泉,程三六.棉花营养钵工艺及机具的试验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5,31(5):8-10.

[26]朱德文,陈永生,朱德泉.畜禽粪便快速干燥设备的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5(12):52-54.

[27]朱德泉.微波技术在膨化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04(7):16-17.

[28]朱德泉.不同面筋类型小麦的微波干燥试验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22(3):18-21.

[29]朱德泉.微波干燥玉米的试验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22(5):23-27.

[30]朱德泉.微波技术在种子干燥中的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2004(1):38.

[31]朱德泉.2BYJ—2型玉米坐水播种机的运用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2004(1):41.

[32]朱德泉.微波技术在颗粒食品膨化机械上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3,21(5):37-38,41.

[33]朱德泉.小麦和油菜谷物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3,(3):26-27.

[34]朱德泉.微波技术在农作物中干燥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03(6):38-40.

专利:

[1]无需调零的液压式材料试验机(专利号:ZL200620072877.2) 设计人:张念生,朱德泉

[2]应用在拉伸试件中的断试件夹具(专利号:ZL200620077570.1) 设计人:张念生,朱德泉,江家伍

成果鉴定情况:

(1)优质甘薯精品粉丝加工技术研究(证书编号:05-540-09).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06.1

(2)营养即食面粉生产工艺及产业化研究(证书编号:06-540-09).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06.12

(3)2BF-9型化肥深施播种机.安徽省农业机械局,2007.5

(4)SGT-180Z8A8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安徽省农业机械局,2007.5

教材编写:

(1)优化设计方法[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 (注:参编)

联系方式:

E-mail:dqzhu@sina.com,zdq2001@mail.china.com

办公电话:0551-5786398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