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介绍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院校资讯 >>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介绍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介绍

考研时间: 2012-07-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人文学院是学校历史最为悠久和重点发展的教学院系之一,下辖中文系、历史系、新闻系等三个教学系,内设二个研究机构——庐陵文化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其中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院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46人;博士 21人,在读博士 5 人,硕士42人;硕士生导师 5 人。另有返聘教授 5 人,外聘省内外兼职教授 6 人。 学院现有六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对外汉语国、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历史学,一个专科专业——语文教育。全院全日制在校生1400余人。

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科为江西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高校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省级优质课程,所在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同时学院还有校级重点学科一门,重点建设学科四门,校级精品课程四门,优质课程五门。

附:科学发展辉煌五年——人文学院办学成就展

一、人才培养

(一)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成果

1.教师状况

人文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46人;博士 23人,在读博士 5 人,硕士42人;硕士生导师 5 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的学术队伍。另有返聘教授 5 人,外聘省内外兼职教授 6 人。他们的教学、科研实力比较雄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拓展空间,研究成果素为省内外同行学者所称道。

2.教学团队与课程建设

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省级优质课程,所在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同时学院还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含课程群)10门,优质课程7门。

3.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自2007年9月以来,我院教师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获得省级教学奖励7人次,校级教学奖励7人次,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5项,校级教改项目18项,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

4.教材编写:

(1)刘德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参编晚唐、北宋文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中国古代文学》(参编晚唐、北宋文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庆超:《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参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晓鑫:《大学语文新教程》(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4)龚奎林:《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安萍:《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实用语文》(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二)学生培养情况

1.学生人数

学院现有在校生为1415人,各年级人数具体情况分布如下:2008级259人,其中中文系154人、新闻系72人、历史系33人;2009级420人,其中中文系300人、新闻系80人,历史系40人;2010级392人,其中中文系258人、新闻系84人、历史系50人、2011级344人,其中中文系197人,新闻系104人,历史系43人。

2.学生获奖:

在2007至2012年间,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49项,省级34项,校级150项。

3.学生发展情况:

2009年,我院学生考取研究生20人,考取公务员6人,考取村官8人。

2010年,我院学生考取研究生14人,考取公务员4人,考取村官10人。

2011年,我院学生考取研究生13人,考取公务员5人,考取村官11人。

2012年,我院学生考取研究生53人,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科学研究

(一)学科团队与科研平台

1.学科团队

近五年来,学院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江西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学科,也是我校重点一级学科。其中,中国古代文学是井冈山大学重点发展的强势学科之一,是江西省高等院校“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其学科队伍主要由“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和部分“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成员构成,现有在编在岗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成就可观、特点鲜明的学术梯队。梯队成员中有2人分别被南昌大学、济南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该学科历经30年努力发展,具有比较丰厚的学术积淀和比较雄厚的研究实力,基本上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宋代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

另外,学院还拥有3门校级重点建设二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1门校级一般扶持二级学科——新闻学。在新的形势下,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梯学术梯队建设,优化学科资源,突出优势特色,切实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学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2.科研平台

吉安古称庐陵,宋明以来,名流辈出,人文荟萃,享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庐陵先民崇科举,尊文教,蓄道德,能文章,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庐陵文化。学院(系)自创建以来,始终重视庐陵文化研究,为了加强区域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学校与社会进步,履行高校的身边责任,吉安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组建古籍整理研究所,1996年改称庐陵文化研究室。2001年,井冈山师范学院成立庐陵文化研究所。2007年10月,改称为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所。2010年10月,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计划建设成全国庐陵文化研究的资料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的庐陵文化研究中心,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研究基地而努力奋斗。

中心坚持以文献整理为基础,以名人研究为重点,将庐陵文化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逐渐凝练为庐陵文献整理研究、庐陵文化名人研究、宋元明清文学研究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刘德清教授的欧阳修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他研究人员关于文天祥、杨万里、刘过、刘辰翁、胡铨、解缙等名人研究,关于白鹭洲书院、青原山、庐陵古村的研究,也取得可喜的成绩,颇受学界好评。

另外,学院还有2个校级非编研究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闻与影视制作研究中心,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庐陵地区在历代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宗教、科技、艺术、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其研究工作与学术成果,既具全国意义,又有地方特色,对吉安乃至江西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富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研究成果与获奖

1.项目立项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5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获批各类级别纵向课题6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各类省级项目51项,横向课题4项。特别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3年来获批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连续三年保持了学院在全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上的领先优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郁玉英:《宋词经典的生成及嬗变研究》,青年项目(10CZW027)

2.黄惠运:《中央苏区社会保障研究》,一般项目(10BDJ016)

3.龙安隆:《闽西北地区赣语和闽语的接触研究》,一般项目(11BYY024)

4.刘义程:《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研究》,一般项目(11BDJ010)

5.郭健:《〈西游记〉“证道书”研究》,一般项目(11BZJ023)

6.邓声国:《清代〈仪礼〉学史》,一般项目(12BZS008)

7.邱斌:《汉语方位类词的语法化研究》,一般项目(12BYY09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陆德海:《中国文法理论史》(07JC751003)

2.刘德清:《欧阳修大辞典编纂及研究》(09YJA751038)

3.龚奎林《〈人民日报〉与新中国60年文学的生产》(10YJC751020)

4.黄惠运:党在井冈山时期的执政经验研究(10JDJNJD139),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5.欧阳明亮:《晚清民国词的创作生态与传习方式研究》(12YJC751060)

2.论文发表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7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期刊《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方言》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19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3篇,在学术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3.著作出版

学院部分教师在积极发表学术论文的同时,也勤奋致力于学术著作的撰写。2007年下半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含主编、参撰)专著29部,集中反映了学院教师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深受学界好评。

4.科研获奖

5年来,学院教师有多人学术成果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项,其中获江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奖项有6人次,获江西省教育厅颁发奖项4人次,其他各类奖项5人次。

(三)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不仅是激励创新思维的最有效工具,也是衡量学院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和科学组织管理能力的一个视角和维度。学院非常重视增强教师学术交流的意识,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外出进修访学,或延请外校知名学者前来讲学。五年来,学院教师以“西部之光”、“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同济大学对口志愿访学等形式外出访学10余人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国内学术会议60余人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前来讲学30余人次,大大开拓了学院教师科学研究的视野。五年来,学院先后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

2007年8月,学院和永丰县共同主办了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10月,主办纪念杨万里诞辰88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先后主办了两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研习营活动。

2011年6月,主办了江右王学学术研讨会暨青原讲会。

2011年11月,主办了赣鄂两省古代文学年会暨庐陵文化研讨会。

三、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实现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院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学院影响、形成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学院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借此开展丰富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组织教师参与吉安市庐陵文化园规划设计、渼陂、钓源、燕坊等文化古村规划、全市文化资源调查等工作,参与《吉安地区志》、《吉安县志》、《安福县志》等的编纂工作,参与庐陵文化研究及地方旅游资源调查研究与开发工作等。近三年来,全院教师参与服务社会的意识更加强烈,活动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一)服务项目

1.邓声国:《燕坊古村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井冈山大学与吉水县县委县政府协议项目,2010年;

2.陈冬根:《解缙传说整理与研究》,吉安市政协文史办项目,2011年;

3.刘德清、丁功谊、邓声国、郁玉英等:《永丰欧阳修》,永丰县政府项目,2011年。

(二)服务活动

一直以来,学院十分重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重点依托庐陵文化研究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深入吉安市及其各县区,做好各类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2010年1月以来,先后五次和市政协庐陵文化研究会一起开展庐陵文化专题调研,为建设好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献计献策。在市委、市政协的组织下,刘德清、萧东海、丁功谊、郁玉英等多次现场考察了庐陵文化生态公园,参加了各种座谈会。2010年春,刘德清围绕公园亭阁名称、楹联征集、雕塑等如何体现庐陵文化内涵,凸显文化旅游价值,如何使文化和生态完美融合等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2011年4月,丁功谊对规划、筹建、布局民俗文化馆展厅,以及生态园开园暨庐陵文化旅游节活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2、2011年4月,丁功谊与井冈山研究中心李忠一起,到吉安监狱,为“庐陵文化进监狱,井冈精神育新人”献言献策。2012年5月,丁功谊与井冈山研究中心李忠一起,到吉安监狱,共同策划“学先进文化,促改造自信”活动。

3、2011年6月,和市政协合作,市政府出资3.5万元,出版陈冬根博士的专著《解缙传说的整理与研究》,作为2011年市人代会、市政协会召开的献礼。

4、2011年7月,参加了由江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共吉安市委和我校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两岸青年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吉安)研习营,丁功谊为海峡两岸师生做有关庐陵文化的专题讲座,取得很好的反响。

5、2011年7月,丁功谊、刘德清应吉州区兴桥镇邀请,为钓源古村的开发献计献策。

6、2011年9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江西文史研究馆合作,计划2012年在《江西文史》上出版两期“庐陵文化”专刊。

7、2011年9月,和永丰县政府合作,投资35万元,出版《永丰欧阳修》丛书。该丛书一套八册,共80万字,将在今年下半年以线装书盒装形式出版。

8、2011年9月,刘德清对青原区《青原山志》书稿进行了全面审读。

9、2011年11月,刘德清参加吉安县天祥公园楹联征评活动。

10、2011年12月中旬,在市政协的组织下,刘德清、丁功谊与庐陵文化研究会的主要会员,多次到吉安城北螺湖周边区域、北门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查阅了有关史料,开展了多次讨论,建议将螺湖周边区域、北门河流域改造并命名为螺湖湾湿地公园。

11、2012年2月22日,刘德清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和政协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整合全市资源、唱响庐陵文化”座谈会。

12、2012年5月,刘德清、丁功谊参加吉安市螺湖湾湿地公园工程指挥部召开了公园文化长廊建设座谈会。

13、2012年5月,刘德清、丁功谊参加吉安市政协庐陵文化研究会社科成果评奖会议。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