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享有“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脐橙之乡”等美誉的赣州市,是一所规模较大、学科较全、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良好的省属本科高校。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等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
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改为赣南师范学院,招收了本科生。1964年恢复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此后校名多次更改。1984年恢复为赣南师范学院。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办学55年来,已为国家输送各类合格毕业生10万余人。
学校设有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脐橙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0个教学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专门史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其中,社会学为省高校高水平学科),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化学、音乐与舞蹈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历史学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专业获批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另有14个省高校品牌专业、7个省高校特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中央苏区史》2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另有27门省级优质(精品)课程、7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其中建有占地1700余亩融人文、科技、生态于一体的新校园),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另建有45万余册电子图书和15个文献数据库,以及较为完备的校园信息化平台、文体活动场馆和后勤服务设施。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00余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9人,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共78人,形成了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以质取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元互动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有4500余人次和团体获奖。其中,荣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国家级竞赛特等奖或一等奖190余人次;连续三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硕士研究生、教师、公务员、“村官”等各类考试中考取率逐年大幅攀升;毕业生就业率、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多年保持较好水平。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9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近5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和教育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获准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赣南脐橙产业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江西省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脐橙、血吸虫、稀土材料、中央苏区史、客家学、教师教育等领域形成了较显著的研究特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特色促发展,着力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学校”协作的教师教育体系,向基础教育输送了5万余名师资。在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依托各类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建有“江西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基地”、“江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赣州市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完成“国培计划”项目等30多批次万余人的培训任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韩国、泰国、乌克兰、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有关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来校和出国留学生规模逐年攀升,举办了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先后获批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新HSK)考点”、国家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单位、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单位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在聘请外教、合作办学、互派师生、扩大交流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学校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和江西高等教育“一个目标、两大转变、五个一流”的要求,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赣南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深入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科学治校“四大战略”,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为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