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介绍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院校资讯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介绍

考研时间: 2011-10-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计算机学院拥有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设4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及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0人、副高级职称的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硕士学位的30人。本院有多名教师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形成了优良的师资队伍。

计算机学院建立起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和硕士生为梯队的学科队伍,引进了高级人才,挖掘学科潜力,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应用的综合优势,以及与产业界紧密结合的优势。2003年以来在已有学科点的基础上,建设起有特色的、前沿领域的学科研究方向,围绕信息检索技术与应用、置标语言与多媒体技术、智能中文信息处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逐渐形成了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了一批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并部分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本学科点近五年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61项,发表论文292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67篇,出版专著3部。科研项目总经费1056万元。

实验条件达到国内高校的较好水平。计算机学院科研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有:网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开放系统校级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研究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语音与信号处理实验室以及软件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我院的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有微机与接口技术实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EDA/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集群机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近年获得超过千万元专项经费资助,在计算机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大学、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维多利亚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并聘请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来校为研究生授课。还与国内数十家研究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科共建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校级专职科研机构,经原电子工业部批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建立。TRS软件开放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是中文中心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基地。2010年与计算机学院共同建设的网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实验室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等30多项,每年科研经费达数百万元。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文全文检索技术研究,在国家和学校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中文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中文信息处理、信息检索、内容管理、文本挖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致认可。其技术成功产品化,在国内企业搜索、Web内容管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多年处于第一名。TRS信息检索软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十大创新软件等荣誉。TRS文本挖掘软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TRS系列软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多项国家级信息化工程中得到应用。

计算机学院秉持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的研究生适应产业需求,就业面宽、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级学科

该一级学科有硕士导师22人。该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相关领域可以独立承担科研开发或管理工作,具备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网络安全与性能评价、计算机安全与数据恢复、嵌入式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4个研究方向:

1. 网络安全与性能评价——研究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可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内网审计、网络系统服务质量、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技术等理论与技术。

2.计算机安全与数据恢复——研究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群组密钥交换的可证明安全与新的密码技术等。针对计算机不同存储设备的管理,面向网络安全中数据备份和保护机制,研究计算机网络跨平台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和安全问题。

3.嵌入式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基础软硬件平台及相关技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等。

4.云计算与物联网——研究面向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下一代计算机网络,重点研究在新型网络环境中云计算架构、云计算安全与可靠性问题,研究物联网应用相关的RFID技术、传感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智能数据融合理论与方法。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1个研究方向:

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软件工程思想和技术体系的框架下,重点研究软件建模语言与方法、模型驱动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软件模型重构理论与方法,软件模式与构件重用技术、软件模型再工程技术、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撑工具与环境。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多媒体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2个研究方向:

1、多媒体技术——主要研究:1)多媒体信息的表示模型,通过结构化表示多媒体信息并对之进行有效检索。该研究对于数字媒体管理有重要意义。2)虚拟现实与虚拟场景,包括大规模虚拟场景的三维表示及三维重建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物理的虚拟场景与实时计算方法,人机交互技术,面向感知的知识表达模型和知识推理以及实时虚拟环境下的行为模型等。3)多视点视频(Multi-View Video/3D Video)为重点的流媒体技术。

2、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文本理解的智能化技术和策略,噪声环境下的语音增强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多智能体协同技术,面向数字语音通信、机器人、纺织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电子行业等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开展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

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信息检索与知识挖掘、语义网与文档信息处理、语言信息处理与理解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3个研究方向:

1、信息检索与知识挖掘——主要研究:基于中文文本内容和语义信息的检索技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和内容安全等;竞争情报跟踪和分析研究,研究互联网情报信息的跟踪采集,以及采集后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表示、发布和发现服务模型、多代理协作等。

2、语义网与文档信息处理——主要研究:语义网表示、语义网标注、语义网解析;现代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和结构;以置标语言为基础的信息共享技术、国际化/本地化技术和信息标准化技术;按需出版和跨媒体出版技术;办公文档的结构模型和格式描述、格式转换技术;办公软件基础标准体系;置标语言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

3、语言信息处理与理解——以中文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研究为主要特色,主要研究:中文文本语料库与语言信息库资源建设;中文文本语料库的评测技术;智能化文本校正纠错处理技术;限定领域汉语问答式信息检索与过滤系统;自动文摘;文本分类;自然语言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分析。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本一级学科有硕士导师15人。本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软件建模方法、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信息技术标准化、自然语言理解与人机交互、知识获取与检索工具等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一级学科设2个研究方向:

1、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研究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包括测试用例生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开发适应专用领域和通用领域的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与环境。该方向是软件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技术领域。通对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对压力测试工具、测试管理工具等自动测试工具的研究,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外部功能测试、回归测试、系统测试、安装测试及验收测试、版本控制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方法,研制支持方法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在测试用例的设计、以及测试计划和测试文档编写等方面提供支持。

2、信息技术标准化。结合信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主要研究信息技术领域面向软件产业和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方法和标准化应用。重点探索软件过程标准化的理论、方法、环境和工具,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对软件技术领域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统一的工程、设计或技术规范、准则、方法或过程,改善软件产品和过程的质量,促进技术进步。

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

本工程领域的支撑学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将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信息产业的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具备以下特点: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能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解决计算机应用的先进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独立担负计算机应用工程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系统分析能力与开发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非常重视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选题注重企业急需的实际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计算机应用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和各种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共性技术与方法。涉及人工智能、语言文字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计算机软件工程方向主要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工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涉及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管理与支持、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度量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等。

计算机网络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具体情况,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确定网络建设方案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涉及需求分析与网络规划、网络设计、工程组织与实施、网络运行与维护等。

智能信息处理方向主要研究通过借鉴人类智能、行为及其规律,利用计算机对语言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方法和技术。涉及知识工程、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文字编码、语音信号处理、自然语言理解、信息检索、文档信息处理等。

计算机信息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采集、储存、处理、传输和管理信息,并以人机交互方式提供服务。涉及数据库管理、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等。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方向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像等进行综合处理并与用户进行交互。涉及数字音、视频处理、真实感图形生成、计算机动画、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多媒体文档、多媒体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等。

移动计算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在移动过程中利用可携带的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信息处理。涉及移动式计算机设备、移动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云计算、移动通信等。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面向数字语音通信、机器人、纺织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涉及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基础软硬件平台及相关技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等。

计算机安全方向主要研究确保计算机系统正确、可靠、不间断运行,保护计算机系统所存储、传送、处理的信息不会泄露、破坏或无法使用的机制和措施。涉及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

信息技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方向主要研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对信息技术领域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统一的工程、设计或技术规范、准则、方法、过程或惯例,改善产品的可移植性、兼容性、互操作性、可重用性,改进安全或质量;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开发者的利益,利于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涉及标准的制定、发布及实施过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软件与服务外包方向主要研究有效地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将软件和服务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外部企业开发以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技术和方法。涉及商业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及管理等。

信息技术产品市场营销方向主要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展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以达到满足购买者需求的目标。涉及电子商务、物联网、市场营销管理等。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