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老板?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考研时讯 >> 考研时评 >> 研究生导师=老板?

研究生导师=老板?

考研时间: 2011-02-1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在国外,研究生在研究阶段,生活费用和一些学习费用都是由导师支付的,所以从这种关系上出发,把导师称作“老板”是合适的。

“这个研究生念得真没意思,读得很郁闷、很压抑。”国内某著名高校一名工科研究生小张向半月谈网抱怨。

让他如此痛苦和无奈的是“没有碰上一个好导师”。在入学的一年半时间里,小张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导师的公司给“老板”做项目。小张连说“压力很大! 我们都被视为一种有生力量在给老板谋利益,太灰色了!”。

据报道,2004年2月,上海交大计算机系一位66岁的博导遭到9名研究生的“罢黜”,原因在于这9名研究生认为,导师让他们长期为他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他们的学业进行指导,使得他们无法进行真正的研究。导师最终被更换。

研究生给导师“老板”打苦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仿佛已经成为一种行业规则。导师一般都会承担一些项目,有的还会有自己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内的员工大多为其所带的研究生。对于导师来说,一方面研究生是自己的学生,为自己做项目“理所当然”,也是一种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招聘学生当员工,只需要支付低廉的工资,可以让利润最大化。而对于研究生来说,面对“压榨”,不仅苦不堪言,更是敢怒不敢言。

那么,这样的“打工”是否让研究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呢?研究生的前途是否就此打开了一扇亮窗?

小张表示,尽管学的是热门的计算机行业,但是他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前景并不乐观。“身份都很尴尬,和外面做技术交流的时候都没法说自己是啥,实习生都不算。要做项目,就没啥可研究的了,很浅。”

小张的困境和尴尬并不是个案,而是反映了一个确实存在的现象。其实类似于小张的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很多都觉得读研很郁闷。他们看不到希望,却又每日重复着进出实验室的生活。有的人甚至选择了逃离,另谋他职,甚至有人放弃学业。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忍耐。

小张现在很累。除了项目,还有一些杂事也被分配到自己头上。没有休息日,有时还睡不好觉。就在此前,小张刚给导师翻译完了一本和专业相关的英文专著,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早上起来又接着去公司上班。“两眼都冒金星了!实在太困了”。他觉得自己都熬不下去了。帮老板打工,虽然没有合同关系,但是要承担项目,但却不是项目的直接受益人。项目照做,但作为“老板”的导师一个月只给小张400元。小张觉得自己连民工都不如,但由于导师能够决定你能不能毕业,自己有苦也不能诉。

既没有合同保护,也没有享受同等劳力的工资。这些像小张一样的研究生“员工”也就陷入了《劳动法》的灰色地带,没有保障。

华东师大的许纪霖教授对这种现象印象很深。他表示,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已经开始普遍化了,这种称呼背后其实包含某种无奈。在他看来,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确实存在一种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更可怕的是,“研究生除了自己的劳动力,连在学期间的自由也被卖掉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许纪霖认为,关键在于改变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作为弱势的学生,永远在被选择而没有选择权。”为什么学生不敢向系里和学校反映那些问题?“就是因为有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如果改变这种关系,导师也就会有所顾忌。”

如何改变呢?许纪霖认为,要改变研究生一入校就被分配给某个导师带的做法,赋予学生理性选择导师的机会。“在一年或一年半的基础学习阶段,研究生应该属于整个学科而不是某个导师,在写论文的时候,才开始跟导师。”因此,他也主张实行双向选择。“研究生一年级不要分导师,让他们充分地了解导师的情况。那些经常利用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的老师,在学生中的口碑肯定不好。研究水平和人品都不好的老师,在双向选择中就会被淘汰;同样,如果学生一入校就混日子,也会被淘汰。

小张最后说,自己今年的寒假又泡汤了,因为要给导师做项目,得在公司呆到年底才回家。小张很痛苦,也很无奈。“今年,我还能回家吗?”

大家看法

春运买不到票回不了家,读研给导师打工回不了家。真好像天涯沦落人的样子了。一个劲的往考研大军里挤,到头来成为民工都不如的廉价劳动力。研究生头衔上的“研究”却都已被抛去了。这也就是,研究生文凭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之一。——杨文

双向选择比较好。不过,考虑到现在的企业和员工虽然也是双向选择关系,但被剥削的员工还是比老板多啊!所以,这个问题要好好考虑。——龙在天

很遗憾,并不阳光的研究生生活……但是,我国每年读硕士的人有成千上万,所有人都认为研究生生活是不阳光、很有压力的吗?不然,项目研究,对于学生来说,你可以认为是学术上的实践,不能一味的死读书,在研究室里钻研一些与当下现实生活不太靠边的实验也不行。毕业了,终归是要工作的,工作以后的不自由是相对学校里空闲多的时间,导师给了你提前适应的机会,又可以学以致用又可以提前熟悉社会,何乐而不为?另外,研究生导师也就是老师,师德还是必须存在的,教育模式再怎么千变不一样,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要无时不谨慎。你可以有双重的身份,但是学生不一样,作为学生,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学习!作为老师的你,你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后半生指明了方向,不要因为你的自私自利、失误,而导致学生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失去自我。时间是每个人生存的资本,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剥夺他人的资本。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不是吗。——何林

制度摆在那里,制定者就是受益者,他们是不会轻而易举就让你去改变的。想反抗?有本事你就退学不读了,但是能有几个人这么潇洒呢?既然不愿退学,那么你就继续被压迫吧,在现行的制度下,个人的反抗是毫无作用的。——李特

当教授都成为叫兽,有什么能保证那些看似学术的头衔实际有用呢?女学生被导师睡求研究生毕业,女学生期末勾搭老师求高分过,这似乎成为一种公开的潜规则了。若是为学术目的考研,这样的老师大可甩甩头然后走开,若是为研究生文凭来考研,本身你自己目的也不纯,忍着吧。——胡倩

某著名理工大学的一同学跟我夸耀说,他们的导师多么多么有钱,说导师表面上在学校里教书,其实都跟公司做项目呢。拿下来的项目大部分都交给学生干,并美其名曰“锻炼、培养”。学生呢,其实也是有所图的,希望跟导师处好关系,毕业了导师推荐一下去个理想的的工作单位,这都是高校的惯例了。——贝拉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也很纳闷,为什么大家都管导师叫老板呢?后来慢慢知道了,导师就像一个小老板一样,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公司,而手下的那些学生都像是员工一样,只不过我们这些都是廉价劳动力。我自己的导师项目很少,所以我没有什么活干,看到宿舍其他人都忙忙碌碌的时候,其实我挺失落的,感觉选错了导师,选错了老板。现在看看小张的案例又发现自己还挺幸运,没有彻底沦为老师的奴隶。——张欢

国内研究生真没意思,首先在考研究生上面耗费的时间就不值得,都本科要毕业了还得考你马克思政治思想什么的,这些东西明明都对专业没多大用处了还得考。本科都花了四年了,正是二十来岁大好青春,读个研究生又得花三年,课又不多晃荡晃荡,我们的辅导员也是研究生,看他就闲的不得了。导师把学生当做员工,自然追求利益多了,对学生掌握学术程度的要求也就居于次位,很多导师直接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冠上自己名字,这就是明摆着侵犯学生权利。导师选的好倒是没浪费三年,导师不好真的就欲哭无泪,可惜国内好导师的确不多啊。——高欣婷

我觉得给老师打工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是“学以致用”,还可以增加些收入。只是,导师必须控制好给学生“作业”的质量和等值的回报,否则,就是胡搞了。还有一点,我没有上过研究生,也不知道一个导师可以直接决定这个学生的毕业与否;怪不得,有的导师居然可以胁迫女学生上床,就不足为奇了。让一个人掌握另一个人的生杀大权,这个太可怕!——马超

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她上研究生期间的经历,就说到导师要求她们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搞课题研究,她现在说起来还是挺怀念那段时光的,虽然很累但是可以学以致用,还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关于导师“老板”我们不能片面的说这种现象好还是坏,关键是制定规范这种现象的制度,让它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程鹏丽

去年底“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0年年会”上指出: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彻底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5年内实现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所以不要期待研究生阶段能搞什么研究了。跟着老板好好干活,毕业让他介绍个好工作吧。——笔笔的笔

改变机制有什么用,双向选择有什么用?学术界的风气不正,导师们普遍以利益为导向,罔顾学生的学业与“研究”,即便是赋予学生选择权,也不过是选择被谁剥削而已。大环境不好,难道还真奢望他们能有选择不被剥削的权利吗?解决问题,正本清源,还是在学术风气上,在师德人品上,不要煎了小虾,放了大鱼。——西铭

大学现在已经不像是大学了。倒像是一个市场,这个市场中有很多的公司。每个公司都有老板和员工之分。研究生教育这种老板带员工的现象,到底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记得易中天曾在电视中描述过大学学者的窘迫状况,物质上的贫乏,生活环境的艰苦,很多著名的学者却生活得很辛苦。日本的老师社会地位比较高,收入也很可观,重视教育的结果,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教育行政化,教育官僚化,特权化,市场化,整个社会的浮躁气息流入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生导师只关注赚钱,争取项目,学生变成了老师的员工,双方各取所需。真正的学术研究的目的与方式变得不再纯正。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刘鹏飞

教师/教授……已经不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为利益驱使下败类!——柳青

本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博导。一个老教授。跟他谈准备考研的事情。他嗤之以鼻。说年轻人,玩去。年轻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自己充电,有句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推荐考研。强烈反对。我说年轻的时候不多学点东西,年老了怎么办。老教授说,研究生能学什么啊。特别是文科的研究生。你自己在家看书写字、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照样能比别人强。还说,研究生是找不到工作的人的逃避之路。我摇头,我说那些为了高学历辛苦念书的人,你把他们置于何地。他也摇头,只有实际经验混得好的才能更有理解理论的能力。说了很多,反正他一点都不建议我考研。不过,也许他只是针对我说的。——潘昕妙

有老板的羡慕导师不怎么管的,没事做的羡慕天天有活干的。研究生究竟学了点什么呢?坦白说读了一年半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工作不好找,别再读博了。或许注定要在这个年纪经历一点梦醒时分的现实刺痛感吧。或许我们都过得挺好,只是我们不满足。——夏阳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大学潜规则吧,估计各个地方都一样,主要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在这种体制下,我们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退出。如果法律对大学导师的权利加以限制,比如说高校导师不能以任何名义开办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我想这种现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明目张胆。——魏伟

以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话,现如今,研究生学生和导师老板之间的被剥削关系已然丝毫不令人惊奇了,虽说“父”的演绎有所变化,但不对等、不公正的父的威权流毒仍四处蔓延。当学生处在一种被决定的地位,他们却无法跟随导师开展真正的学习和学术研究,师生间存在一种不对等的评价体系,寄希望于导师的学术自律俨然似掩耳盗铃,而大学的学术评估和监督部门也成了事实上的摆设吗?——李展蓝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