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模拟题及答案一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公共课复习 >> 考研政治 >> 2012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模拟题及答案一

2012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模拟题及答案一

考研时间: 2011-05-0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B)

A.掌握全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知识

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C.正确认识自然现象

D.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新增考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作用。

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

A.人的实践活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先知先觉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3.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新增考点: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BC)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增考点:原因与结果。

5.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所谡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的、凝固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理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现象的综合。现实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它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的“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

现实性和必然性相联系。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它内部的深刻必然性决定的。在事物发展中只有必然的东西,才会或将会成为现实的。一个事物尚未出现时还不是现实的。但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现实。反之,一个事物当今还是现实的,但只要它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不现实。由于必然性总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因此在必然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都要受到偶然性的影响,也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干扰。它可能比较顺利地较早地变为现实,也可能因遇到较大的困难和曲折而较迟地变为现实。同时,现实的某些具体特点、细节、又受偶然性的影响。

新增考点:可能性与现实性。

6.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B)

A.在阶级社会,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B.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C.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对于善与恶性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

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新增考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C)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允许私有财产的存在

B.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C.实现共同富裕

D.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新增考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下列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C)

A.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指的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功能、手段和方式

B.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C.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属于宏观调控体系,相应的法律以及行政手段也可以是宏观调控手段

D.扩大消费需求、治理需求过热更多应当通过市场行为调控

E.控制经济总量平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有经济运行特点

新增考点: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1.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尝试中,毛泽东鉴于苏联经验,提出的重要思想有(CDE)

A.发展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B.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关系

C.“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尊重价值规律

E.“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新增考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2.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我党注意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发展商品经济。

【答案要点】

正确。

早在1958年,针对一些人取消商品经济的论断,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同时,他还提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他结合我国当时的情况,指出我国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本质差别,提出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任务。毛泽东还肯定了斯大林说的“决不能把商品生产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而独立自在的东西”这一论断,进一步提出判断商品生产的性质的标准。这个判断标准就是:“商品生产,要看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毛泽东十分清楚地全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两个条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范围,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价值规律进行了探索,奠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

新增考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范围,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价值规律进行了探索,奠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

3.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2

“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简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2)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释重新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在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全国即将解放的前夕,共产党探索了在执政条件下如何进行党的建设的探索。这些基本探索概括起来有:如何在执政条件下,防止和约束权力;如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如何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而解放前夕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全体党员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当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做法对于解放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2)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奢侈腐化、满足现状等思想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要求我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我们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新增考点:“两个务必”的提出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