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政治真题解析(理科)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历年真题 >> 考研政治试题 >> 2002年政治真题解析(理科)

2002年政治真题解析(理科)

考研时间: 2012-06-1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人类世界及其构成。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即指人类世界,人类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人类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两层基本关系,离开自然界无所谓人类社会,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人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实践活动,生成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人类世界的。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本身不具有客观性;C、D两项都只指出了人类世界的一部分,而忽略了另一部分,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搬迁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先天生理素质的差别,而“鸿沟是分工掘成”中,鸿沟是指人的才能的差别,“分工”指的是后天的实践,马克思在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先天差异,但决定其成就的决定性因素都是后天的“分工”——即实践。据此分析,选项B正确。

人的“才能”是先天认识与后天实践相结合的结果,A项认为它与先天因素没有关联,C项又认为完全取决于先天,这都是错误的观点;同时,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与才能无关,D项也是不正确的。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科学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

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是先进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B项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D项既涉及生产力问题,又涉及生产关系问题,都与题意不符。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混淆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与剩余价值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B、D两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都不具有枢纽地位,都不符合题意。

5.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价格标准。

为了用货币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货币本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并且为了便于计算,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分。这种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就叫做价格标准。货币能准确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我国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基本单位为“元”,它的等分就是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l0分。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是价值尺度,C项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状态,D项是货币价值,均不符合题意。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它与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处于萧条阶段时,那些熬过了危机阶段,力图早日走出萧条状况的资本家,往往通过更新固定资本,投资于新的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来求生存求发展,特别在萧条的中后期,这种现象在全社会范围内大规模地进行,这可以扩大就业,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又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逐渐积累,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准备条件。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D混淆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都与题意不符。

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逻辑关系。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一再强调,“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们已经明白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亦即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即“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一个总概念,它涵盖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等方面。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B、D都只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而不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全部,都是片面的。

8.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形成。

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中共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文中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些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据此分析,选项B才是正确答案。

选项A是出自《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C项是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D项是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的思想。

9.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政策。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从一系列由高级到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低级形式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方式;高级形式就是公私合营,它又分为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公私合营企业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方针,在利润上实行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本家红利各占1/4的“四马分肥”政策。因此选项D正确。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