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导师介绍:吴胜兴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导师介绍:吴胜兴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导师介绍:吴胜兴

考研时间: 2012-01-0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简介

吴胜兴,1963年生,江苏靖江人,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曾任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担任民盟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土木工程学科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和参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尤其侧重于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混凝土动态本构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等。

·研究方向

(1)现代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机理及成套控制技术研究;

(2)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

(3)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

·主讲课程

(1)《土木水利专业导论》,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基地班、大禹学院

(2)《高等钢筋混凝土》,硕士生,结构工程专业等

(3)《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博士生,结构工程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等

·学术兼职

(1) 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3)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4)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委员;

(5)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成果

主要科研项目

(1)研究方向之一:现代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机理及成套控制技术研究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南水北调工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之一,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该课题研究成果解决了南水北调渡槽的裂缝问题,优化了设计和施工工艺,节约了建设成本。

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研究经费项目“大坝混凝土早期热、力学特征及裂缝控制技术”;该课题在测量大坝混凝土早期热学、力学和变形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大坝混凝土的抗裂方法,供设计和施工单位采用。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混凝土早期热、力学特征试验研究的裂缝控制技术研究”;研发了测试混凝土早期热学和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并基于此,建立了仿真分析程序和提出了控制技术。

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现代混凝土结构裂缝机理及控制技术”;提出了实用的控制技术,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大面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

5)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抗裂机理及应用研究,江苏省建设厅,经费25.5万元;该课题将聚丙烯纤维新材料应用于混凝土抗裂中,提出了设计和施工及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混凝土结构裂缝机理及成套控制技术”;该课题以现代混凝土为特征分析为基础,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库提出了成套控制技术。

(2)研究方向之二: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

1)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研究经费项目“全级配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该课题以大坝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可供大坝抗震设计和施工时的混凝土力学参数。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高拱坝抗震安全前沿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该课题以大坝混凝土的动态性能研究为基础,提出适用的模型供大坝抗震分析采用。

(3)研究方向之三: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筋砼结构锈裂损伤的参数识别与系统仿真评估”;该课题采用试验研究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锈蚀损伤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

2) 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项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可视化研究”;该课题开发了可供施工单位采用的仿真分析系统。

主要论文

(1)研究方向之一:现代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机理及成套控制技术研究

1)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轴拉损伤过程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

2)混凝土轴心受拉声发射Kaiser效应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

3)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r void and frost resistance of RCC with fly ash and expansive agen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 (8): 586-590 oct 2006.9;

4)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test technology of modern concrete structures.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AUG 20-23, 899-906,2004.

(2)研究方向之二: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

1)混凝土动态弯拉试验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水利学报,2009年;

2)基于微观结构特征的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提高机理及其统一模型水利学报,2010年

3)小湾拱坝湿筛混凝土动态弯拉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水利学报,2010年

4)小湾拱坝湿筛混凝土动态弯拉应变率效应试验研究,水利学报,2009年

5)小湾拱坝三级配混凝土动态弯拉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水利学报,2009年

(3)研究方向之三: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

1) 混凝土裂缝开展宽度计算的有限单元法,计算力学学报,1997年

2)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简化数值方法,工程力学,2005年;

3) 三峡升船机塔柱筒体结构温度配筋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

4) 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特点及其配筋控制,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6年。

著作和教材

1)《现代土木工程理论与实践》,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土木工程建设法规》,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0年;

3)《河海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河海大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5)《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

7)《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获奖情况

1)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特等奖,西部高拱坝抗震安全前沿性基础科学研究及其工程应用,2010年

2)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009年;

3)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体积混凝土有限元配筋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1999年。

4)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级配大坝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2007年;

5)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教学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与研究,2007年;

6)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突出创新、强化特色、创建土木工程品牌专业,2007年;

7)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以综改班为改革先导,创人才培养精品工程,2005年;

8)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2001年;

·研究生培养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5-83786462;

E-Mail: sxwu@hhu.edu.cn ;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