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大多数高校仍沉浸在繁忙紧张的期末考试中,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教授陈儒军把一篇名为《陈儒军研究生学习科研准则》的文章发布到科研人员聚集的科学网上。一文惊起千层浪,这份准则随即被网友评价为“严格到令人窒息”,甚至有人直呼“变态”,陈儒军本人也被人称作是“史上最严导师”。(7月12日《中国青年报》)
陈儒军老师的《陈儒军研究生学习科研准则》引起众怒,被呼“变态”,更被戴上“史上最严导师”的帽子,其中最惹众怒的是第三条:上午7点至晚上11点,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并开通来电短信提醒功能。5小时内必须回复导师的短信或电话。还有第四条:离开校园超过20小时须向导师请假。这种无视学生自由隐私、将导师研究生矮化为老板员工关系的规定是对研究生教育的扭曲,然而当今的导师研究生匹配体制本来就是双向选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研究生可以二次选择导师的大门放开的情况下,学生对陈老师的指导方式没有异议我们也无可厚非,毕竟老板员工式的导师研究生关系本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
然而,陈儒军老师与学生约法十五条,并被称为“最严导师”自有其可取之处,毕竟最糟糕的导师是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不闻不问,甚至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如今,陈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而且确实以学术为导向,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正如陈儒军老师所言:“只有无能的将军没有无能的士兵”,陈老师既然真心把心思放到培养研究生身上,干吗不再前进一步做“史上最律己导师”,干吗不对自己的指导行为进行自律,并以同样的细化形式体现呢?
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给哪些只顾着当官、或者把所有精力放在在外搞项目无力指导自己研究生的导师做示范,你看我每周都要与学生交流一次,每月都要给学生的读书笔记写反馈意见,我怎么样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水平,并指导他们发表论文。这种正能量无疑给充斥着诸多无良无能导师的研究生培养队伍带来一缕新鲜空气;其次、以自我约束的方式指导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毕竟研究生都到了可以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年龄,强行约束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现在充斥大学校园的学生暴力行为还少吗?导师以自我要求的方式指导学生,学生也不好意思,老师都能这么做了,我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加强要求呢?如此,导师律己客观上也是在律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则不行。如果导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而对自己放松要求,那么时间长了,懂得察言观色的研究生也会“令则不行”,如此倒不如釜底抽薪,导师带头示范,学生能不效仿吗?
其实,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受社会诟病,问题不是仅仅出在哪一方,不是像陈儒军老师这样仅仅对自己的研究生约法十五条就能为自己的研究生培养换得一片净土的,要想研究生教育不再沦为逃避就业的“世外桃源”,要想使研究生教育不再成为拖就业后腿的鸡肋,导师和研究生教育规则制定人员、管理人员也要对自己约法若干条,须知拿着纳税人的钱搞研究生培养,如果一再为社会培养出废柴、庸才,自有人要求你们改善培养方式、让你们反思过去培养研究生的“不作为”、“被作为”和“乱作为”。
陈儒军老师,请您再看看您制定的《陈儒军研究生学习科研准则》,看能不能把那些“学生必须怎么样怎么样”的准则改为“导师会怎么样怎么样”,相信如果这样,执行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更加符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