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经毕业,但除了大学宿舍变成了租房,依然过着去食堂吃饭、去操场锻炼、去图书馆自习的“四点一线”生活……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被笑称“大五校漂族”。昨日,记者走访鞍山市两所高校发现,“校漂族”主要分为:考研派、观望派、恋校派以及失业派等类型。
记者发现在“校漂族”中,为了避开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准备考研的人数居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属于失败了一次,继续复习再踏上“考研路”的毕业生。不少人选择在校园周边合租一间房子进行复习,有人为了增加学习氛围,还盯上了准大四生的床位,四处贴广告“求租”。
一些准备考研的毕业生表示,现在虽然每天在校园中生活,但是心态与没毕业时却完全不一样了,这次必须得考上,不然这么一大段时间的努力就又白费了。与考研派同时存在的还有观望派,他们大多是拥有着一份不大满意的工作,想跳槽但是又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他们寄居在校园周围,用灵敏的嗅觉捕获着各种招聘信息,等待时机。同时又可以进行复习,也为考研做准备。
此外,还有一部分潇洒的“校漂族”纯粹出于对母校的依赖,流连在校园周围,感受和回味单纯的象牙塔式的生活。球场、图书馆,实惠的食堂,这些都让很多人不愿放弃“学生”的头衔。
辽宁科技大学刘国良老师表示,“校漂族”多数分为主动选择的以及被动留守的。主动选择的一般有比较明确的规划,比如想考研、想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实自己。被动留守的人中,有的是担心自己在不能驾驭的环境中遇到困难挫折,因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有的是个人期望值过高,无法承受现实和想象的这种落差;还有的是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采取逃避的态度。其实,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应该明确“校漂”是一种过渡而不能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