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成都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补足配齐学前教育教师,优化义务教师师资均衡配置,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和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及创新团队建设,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深化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教师全员培训质量,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
师德表现将“一票否决”
我市将全面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爱生如子”庄严承诺,自觉遵守《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我市还将把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据了解,今后我市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我市还将着力营造新型师生关系,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
解读:
我市前不久出台的《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对师德有详细规范,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禁止性规定”。今后,这些“禁令”将是任何教师都不能触碰的“红线”。
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路人。
校长职级制培育“未来教育家”
我市将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标准,制定我市相应的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并将其作为校长、教师培养、准入、聘任、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据了解,我市将结合成都实际,探索校长职级制。
我市还将实施“未来教育家”计划,培养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深入实施“双名工程”,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
我市将强化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机制,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解读:
校长职级制将更加明晰校长的职业能力——校长也将分成不同的级别了。据了解,我市已经启动“未来教育家”的培育工作,计划通过“名师工作室”、 “名校长工作室”,培育出一批市内著名、省内出名、国内有名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专家,成为新的一批领军人物和“未来教育家”。
鼓励教师攻读教育博士
我市将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和支持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和职业教育教师。建立开放、高效的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模式,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实行每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个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大农村教师、紧缺学科教师、班主任培训力度,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
按计划,我市将在国(境)外设立一批中小学教师培训和职业学校教师实习基地,每年选派不少于600名骨干教师赴国(境)外交流培训,并着力扩大汉语教师培训规模,促进汉语教师外派数量持续增长。
解读:
我市将实施校(园)长国际访问、研习行动计划和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计划,并着力打造一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开展高等教育项目的中外合作。按计划,我市还将办好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发挥教育、科研效益。
严禁教职工在编不在岗
我市将扎实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全面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有效衔接。坚持职务 (职称)晋升向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倾斜,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需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我市教师将实现“县管校用”,并研究制定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今后,我市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严禁教职工在编不在岗。
我市将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教师职业信用系统,不断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健全教师公开招聘制度,鼓励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我市还计划聘请具有合格资质的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
解读:
我市将加大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和紧缺学校的教师招聘力度。今后,我市都将实行教师的“县管校用”——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位结构和教师身份,学校按岗配置、使用和考核教师,实现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今后,我市聘请的具有合格资质的外籍教师,不仅将像目前一样承担语言教学工作,还可能会聘请外教担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甚至可能会聘请外教来担任管理工作——比如出任“教学副校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