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宜宾学院的钟楼整点打鸣声响起,应届毕业生小徐就起床了,穿衣、洗漱,收拾好复习书,背着背包穿走出宿舍楼,来到图书馆。紧张而忙碌的一天开始。为考研,这样的生活小徐坚持了700多天。
为考公务员,小彭准备了近半年。这段时间里,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看书做申论、行测到11点半左右,然后午休一下,为下午的学习做准备”。
小彭称,公务员社会地位较高,相对稳定。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个宜宾学院应届毕业生中,有8人选择考公务员,4人考研,3人考教师,进事业单位、国企、自主创业、社会化就业、待业者均为1人。
千军万马考公之路
2013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聘6544人,资格审核通过223682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也不为过。应届毕业生小彭在2013年下半年四川省考中幸运入围,成为一名“准公务员”。
为考公务员,小彭准备了近半年。放假期间,小彭也坚持8点半起床,在学校吃饭。“累的时候也需要调节,闲时就看看咨询,我平时喜欢看凤凰网和半月谈”。
谈到为什么选择公考,小彭称,公务员社会地位较高,相对稳定,“得知我要考公务员,家里是很支持的”。
“结合自己各方面情况来看,公务员比较适合自己,不管是工作内容还是性质。”他说,在考公务员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收获,也是未来无形的人际资源。
选择考研兴趣使然
宜宾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应届毕业生小徐在2014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名列前茅,以总分396分的好成绩进入复试。
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汗水?“坚持,我几乎每天早上7点起床,两年来雷打不动。”他说,700多个考研的日日夜夜构成了他难忘的记忆——早上七点起床,穿衣、洗漱,收拾好复习书便直奔图书馆。
“其实,之前压力挺大的,听到一些同学找到工作面试签约的消息,心里也会慌。万一考不上,两头都丢了。”小徐坦言。
为什么要考研?小徐说:“兴趣爱好是主要的原因,一直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份激情的支撑下,备考的日子倒也充实。”
勇敢下海自主创业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凭借良好的创意和拼搏精神,选择“下海”,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创业。
小张就是其中一名。对市场和商机很敏感的她,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微信朋友圈的兴起,让她嗅到了商机。
“朋友圈是一个半开放平台,用户具有很强的粘性。”她打起了微信的生意经,由国外朋友帮忙购买,她开始在微信圈里帮人代购国外化妆品,“虽然国外化妆品价格较贵,但颇受女性消费者的欢迎。”
创业之路对于小张来说不是偶然。“首先是自己本身有兴趣,其次,在大学期间我与广告这一块接触较多,曾在教管会部门担任副主席,负责宣传部的宣传设计,大三开始我便在校外一些广告公司做兼职,积累不少经验,能力也有所提高。”她说。
走出宜宾酸甜苦辣
“不是想要为凤尾,是不得已为之,沿海北上广相对来说竞争环境公平、好的就业机会多,还能提升个人眼界、能力。”记者采访时,在外地某发达城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小李有些激动。
几份简历,辗转几家公司,做过各种工作,不断磨练自己,最终,小李凭借自己的口才与亲和力,到一家企业做销售。
“人要逼自己一把才知道有多少潜力。”小李说,如果当初家里能安排好的工作,她也不愿意外出打工。选择了北上广,就要拼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