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到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到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全国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硕士。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统计,即使在研究生报考总人数呈下降趋势的近两年,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女生比例仍然稳居53%。在研考路上,“女汉子”已撑起半边天。
考研是一次华丽的冒险
有人说,女生的考研之路是一次华丽的冒险,因为她们的内心充满了比男生更多的冲突和矛盾。而读研能否带给她们期待的幸福生活,又是一个未知数。首都师范大学学生马语喆参加了今年研考,“我们学中文专业的不用考虑出国,又是‘万金油’,所以不急着找工作。”马语喆不想“将就”地随便找份工作体验两年,家人也希望她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因此她决定报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经过仔细筛选,马语喆发现大多好单位招聘要求研究生学历。权衡之下,考研“性价比”最高,于是她重新拿出文学史、文学理论等书目,为备考做准备。“很多人以为,中文不需要备考,每天生活在中文的语境中,王国维、张爱玲信手拈来。”实则不然,马语喆的备考生活并没那么精彩。“当面对这些繁文缛节时,一个头两个大了。”马语喆本是个“闲不住”的女生,学校课外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但为了静下心来备考,她推开了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包括恋爱。“每当不想看书的时候,就看看名人传记,告诉自己,我也是个有情怀的人。”当备考上升为情怀,马语喆学习的脚步也变得优雅起来,即使她还不知道研究生毕业后再考公务员有什么要求。
相比马语喆,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关杨从一开始就决定考研。和大豆打了4年交道的她,决定通过考研,和大豆“再续前缘”。对于关杨来说,做实验是和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事情。有时她在实验室一站就是一天,回到宿舍后趴下就睡,“一点女人味儿都没了”。“父母不希望我继续读研,怕做实验用的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不好。”关杨说,她始终不能放弃初衷,“实验室里男生偏多,工作单位也更偏向要男生。”但关杨就是放不下自己精心培育的一株株小苗,即使未来不可知,也愿意全力以赴地投入这场冒险。
读研的女生可以撑起半边天
说起“女汉子”,在理工科的女硕士、女博士中似乎更为普遍。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张紫妍是实验室里公认的“大姐大”,不仅在做空调调试实验时徒手搬空调,连实验室的桶装水都是她帮着换。这个“大姐大”得到了实验室学弟学妹的一致好评,平时谁有问题,她都热心解答,实验上有哪步过不去,她都手把手教。“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将来就在这个专业‘混’了,不能每次遇到困难时都要别人帮忙啊!”边说着,张紫妍还不忘秀一下自己的肱二头肌,“你瞧,这就是这些年的成果。”一脸的得意,比拿了奖学金还有成就感。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生李媛之前最害怕飞虫。但她考上硕士以来,研究对象被确定为草蛉,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实验。从“养育”草蛉到解剖,李媛花了足足3个月才适应。从之前的“谈虫色变”到现在的虫子飞到身上,也能“云淡风轻地把它拿下来”,李媛感觉自己真的变坚强了。每每提到那段往事,李媛总是摆摆手说“那都不叫事儿”。现在看来,读研的辛苦远远大于当时对小飞虫的恐惧。“做一千次实验,可能成功的只有一两次。”李媛的挣扎和彷徨无处倾诉,更不想让父母担心,于是就在晚上回宿舍前围着学校跑两圈,找个没人的地方“喊两嗓子”,第二天又整装待发,继续投入到实验室的奋斗中。
女生也怕入错行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离过年不到一个月,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张桦“手中的活儿”却安排满了,一是为了年后回来轻松些,二是为了找个晚回家的借口。“7月博士毕业,我现在犹豫是出国继续读博士后,还是进高校当老师。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可张桦的父母不这么想。一听到女儿还有读博士后的想法,他们就急了,屡次打电话希望女儿能接受家里安排的相亲。“我一开始是真没时间,既要做实验又要发表论文,后来都有些反感了。”张桦认为,像她这样的女博士,既然把“最美好的时光”都托付给了科研,就不用再愁“嫁错郎”的问题,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前途定好位。
但像张桦一样,在毕业前就为自己的人生定好方向的毕竟不多。不过多数女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细致、敏感、沟通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帮助她们在与导师沟通、合作课题方面展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女生考研是该选择文科还是理工科,或是热门的金融类,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长林提醒,利与弊、轻与重均依自身而言。考生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及个性倾向,摘掉“文科就业面广、理科就业面窄”的有色眼镜,不要为了就业而功利地考研。但考研前要选好就业方向。女生入对行,将来那半边天的光芒一定愈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