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法硕复试之法理学复习指导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我的考研 >> 备考指导 >> 2016法硕复试之法理学复习指导

2016法硕复试之法理学复习指导

考研时间: 2016-04-0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本文作者为查字典考研辅导名师闫旭)

法硕法理学部分复试难度

纵观各大法学强校法硕法理学部分复试的往年真题,法硕法理学部分复试的难度基本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的法硕法理学部分复试题目比较灵活的情况。

复试真题

法与道德的区别(西南政法大学)

真题考点

本题直接考查的是法理学第十四章法与社会第三节法与文化中的法与道德的相关知识点,间接考查的是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法与道德的区别

1.产生方式不同。法律一般通过特定的机构、程序、方式而形成,依赖团体公共权力而实现。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随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在时间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产生早于法律,是法律的产生、形成、发展、运作和实现的基础。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3.实现方式不同。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然而两者在约束性、强制性的方式、程度有极大的差别。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一般只对人提出做或不做一定行为的倾向性要求,没有设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它本身所具有的约束性、强制性也没有法律那样严厉和显著。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4.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法律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5.评价的尺度不同。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标准和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6.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