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历了漫长的奋战与等待。虽然我们最早复试,但我们出名单晚,终于拟录取了。之前看到一句研友的话:如果结果一样,晚一点也无所谓。经历过考研犹豫到决定,四处寻找学姐学长讨教经验的辛苦,想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也算是日行一善。
►德语文学821备考经验
►参考书目
♦德国文学史,余匡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德国文学简史GeschichtederDeutschenLiteratur,吴志涵,外研社
♦德国文化史,李伯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前两本书是所有德语文学人的必备数目,也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必须牢固掌握任何一个点,对这两本要都非常熟悉。文化史那本书是从人大一个学姐那里打听到的,是人大文化史课程的教程,从2003年到2017年的文学试题里都出现了关于德国文化史的题目,而且分值很重,幸运的是文化题目几本都出自这本书,虽然自从2013年人大考研题目大换血后很难从书中直接找到对应点和答案,但补充这本书的内容也会有很大好处。毕竟考研不是死题,归纳、整理、扩展和分析的能力还是很重要。
文学和文化最好能自己扩展出去,前两本书一定要弄熟,但弄熟还不够,因为很可能会碰到这两本书只提到但并未详细解释的文学概念(比如Trivialliteratur,还有2003年和今年都出现了的Falkentheorie,在书上几本难寻其迹,分值不轻),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自己从网上或者让其他书上总结出该概念,补充进去。
2013年是人大研究生试题的一个分水岭,这一次的试题大换血,变化非常大,难度明显增加不少,文学反应还不是很明显,只是把原来的10道题目缩减成9道题,不再像2012连以前一样偶尔会出现2003年-2007连出现过的题目,最大的变化还是基础德语和二外英语。但真题仍然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是能明晓试题的难度,二是可以从出题的内容来梳理出重点所在。我个人也是从真题中挑出文学概念定义和分析题重点有哪些。
我自己的方法是,从真题入手,对照真题,在德语版的那本文学史书上找出出题的对应出,年年直接划线标记即可。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一目了然这个地方是复习重点。德语版的文学上找到答案还不够,还要把中文版那本文学史中讲到的相应的内容超载德语版的答案所在处,因为德语版的很多都比较简单简练,中文版的分析会更详细,且更符合国内文学学术的价值取向。在后期复习的时候把每道题目的答案消化吸收后整理归纳出来,以便在最后阶段冲刺用。在考试中答题时,就10道题目左右,是一定要答得详尽、仔细分析。
文学题目一定要尽量详尽的分析书写,字体要清晰工整一些,有条理,有些问原因的,可以分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分析。
另外建议大家可以从网上收集下人大的老师的介绍,里面会有他们曾经研究过的那些作家、作品,发表过的论文、著作的主题内容,后来我看到发现这些就是他们以前出题的内容。这些也值得参考。
►基础德语629
参考书目:
♦当代大学德语1-4,外研社
♦德语专八黄紫红三本书,外研社
就基础德语而言,感觉人大更加侧重于基础能力的测试,没有刁钻古怪的题目,整套试卷下来和专八题目的感觉很像。翻译的篇幅较长,分值所占比例也较大,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攻克磨剑。写作近几年来都是议论文。
我个人准备的时候是把北外的那几本当代大学德语通看了两遍,单词背了三遍。其中的语法一定要吃透,基本上是囊括了基础德语里的所有语法;单词量不算大但是都是精选后常用常见的单词,无论是写作、阅读、翻译还是词汇题都很实用。基础的德语下来大家的分值相差不大,基本上是在120分左右,这同时意味着必须达到这个水平。
德语专八那三本小书也很有必要,特别是里面的句型转换和翻译题。基础德语句型转换题感觉和专八的相差无几,多练刷题就是,难度不大;考研试题的翻译题虽然比专八的篇幅长,但词汇几本上都是专八的词汇,再做一些额外补充大有裨益。
(实习小编小谭,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