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张文显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张文显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张文显

考研时间: 2005-09-13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 名:

张文显

性别:

出生年月:

1951-0-0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法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101法学理论

研究领域:

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1979年至1982年在读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至1983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进修,1983年至1985年在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法学院研修,1989年至199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5年至1993先后任吉林大学法律系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院长、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1月起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2001年起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至2004年任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书记,2004年起至今任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书记(副部长级)。

主要学术兼职有: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大连海事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兼职教授。

主要社会任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统一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级检察官教育基金会理事,国际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执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吉林省政府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召集人),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法学组召集人)。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尤其是法理学和当代西方法哲学。

获得奖项
有12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法理学》(第二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法理学的改革和建设”(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法学理论研究生培养”(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法学基本范畴研究》获中国图书奖,《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法理学》于1998年和2001年分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法理学》于200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法哲学范畴研究》于2003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荣获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著作及论文

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统编教材10余种,主要有:《法学基本范畴研究》、《法哲学范畴研究》、《当代西方法哲学》、《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主编)、《新视野、新思维、新概念——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主编)、《政治与法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的理论思考》(主编)、《法理学》(国家重点教材,主编)、《法理学》(司法部重点教材)、《法律社会学》(副主编)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国内外学术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

编著:

1、《法理学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一作者;

2、《法理学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一作者;

3、《新视野、新思维、新概念——法学理论前沿论坛》,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一作者;

4、《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一作者;

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高校“十五”规划咨询报告》,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主持法学部分;

6、《法学通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版;

7、《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8、《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专著:

1、《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中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法理学》,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8月版;

4、《法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

主要论文 (2000年至今)

1、《Customary Law and Customary Rights in Ancient China》,2000.01 《Law in Changing World, 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

2、《按照新思路编写〈法理学〉新教材》,《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8月;

3、《编写法理学教材的若干体会》,《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2月;

4、《新世纪法理学的新视野》,《现代法学》,2000年1月;

5、《新时期中国法理学的回顾与展望》,《法学评论》,2001年1月;

6、《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法理学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一作者;

7、《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中国法学》,2001年2月;

8、《法律中实践推理的内涵及其运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2月,第二作者;

9、《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理学》,《法商研究》,2001年2月。

10、《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6月;

11、《世纪之交法理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2月;

12、《入世与法学教育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6月;

13、《WTO与中国法律发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2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5月转载;

14、《On the Paradigm of Standard of Rights—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urrent Chinese jurisprudence》CHINA LEGAL SCIENCE(《中国法学》英文版),2002年10月;

15、《法律职业共同体引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6月;

16、《现代检察制度的法理基础》,《 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专家对话录》,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

17、《理论创新是法学的第一要务——十六大与法学理论创新》,《中国法学》,2003年2月;

18、《制度创新是灵魂》,《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4月;

19、《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月;

20、《“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2月;

21、《论法学范畴体系》,《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4月;

22、《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之精髓》,《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5月。

23、《继承·移植·改革:法律发展的必由之路》

24、《法文化:法学的一块新垦区》

25、《法制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26、《新时期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与反思》

27、《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政治法应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8、《市场经济与现代法的精神论略》

29、《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0、《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几个问题》

31、《中国步入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32、《中国法理学二十年》

33、《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

34、《战后西方法哲学的发展和一般特征》

35、《WTO与中国法律发展》

36、《法律文化的释义》

37、《论法学的范畴意识、范畴体系与基石范畴》

38、《法律责任论纲》

39、《对法律规范的再认识》

40、《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

41、《宏观调控及其政策与法律的思考》

42、《关于改革我国理论法学的初步设想》

43、《存在主义法学概述》

44、《法律社会学的法概念》

45、《法制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46、《法制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47、《规 则·原 则·概 念》

48、《经 济 分 析 法 学》

49、《厉行法治需以法治精神的启蒙教育为先导》

50、《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51、《论 法 与 秩 序》

52、《论战后资产阶级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

53、《美国:诉讼社会》

54、《时代的呼唤:法学应是权利之学》

55、《战后西方法哲学的热点》

56、《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法学理论》

57、《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基调、范围和方法》

58、《统一法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向》

59、《迈向法治新世纪 展望法学大趋势》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