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 职: 外国哲学教研究室主任 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进修、留学: ◆1978年08月--1980年05月吉林大学外文系英语 进修 ◆2001年3月--2002年3月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外国哲学 留学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 相关研究领域:当代哲学与社会发展 代表性学术观点: ◆生产与语言是主体际交往之为可能的基点与中介。 ◆马克思虽没有以交往为定向的综合研究理论,但却为科学的阐释主体际交往是何以的奠定了现实的、逻辑的基点。 ◆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不仅是对以往哲学,更是对康德先验范畴体系的改造与发展。 ◆胡塞尔的交互主性理论是其终生努力的结果,而不只是其晚期的思想产物。 ◆主体际交往的游戏规则植根于人同为人的平等性,人的活动同为人的活动的等价性,这也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黄金律”。 ◆马克思没有以交往为定向的综合研究理论,但却为科学的解释主体间的交往是何以可能的奠定了现实的、逻辑的基点。 ◆交往实践是一种自觉的、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语言对话为中介而形成的主体间的社会性的互属互动活动 ◆西方道德哲学的寻根理路经历了一个由外在的绝对权威;从有权威的绝对主义向无权威的相对主义,及克服相对主义向规范伦理学的转变过程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反传统本体论的共同趋势向为:目标:哲学的视角从抽象王国转向具体的领域;途径:哲学的方法由理性的抽象思辩转向内省体验与分析演算;取向:迈向意义世界 ◆理性经历了一个由中古时期的存在理性向近代的主体理性、认知理性的转变与重构;又由认知理性向现代的工具理性、非理性、实践理性、交互理性等多层面、多维度的嬗变与发展。 承担教学任务: 课程名称:“现代西方哲学”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名称:“康德哲学研究”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康德经典著作研究”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