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1. 超分子层状结构与功能 借鉴自然界的自组装和自组织的概念,利用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诸如疏水效应、静电作用、氢键、配位键等,合成或筛选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构筑基元,发展界面分子组装方法,构建界面清晰、结构稳定的层状聚集体,利用超分子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的概念,设计与组装了若干种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多功能集成的组装体,发展功能超分子材料与薄膜器件, 已做出了一些有特色的工作, 研究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方面研究共发表SCI检索论文61篇,论文被他人引用367篇次。撰写《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等专著2部。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展了磷光配合物发光材料进行高效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对于发展高效电致发光器件开辟了新途径;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率蓝光和白光电致发光材料,率先开展了三重态电致发光的研究,及开发新型宽禁带聚合物材料,推动了我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获得了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组织并实施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计划” 重大项目。 3. 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增长自由基性质 根据加聚反应机理,用引入含有时间参量的几率构建了引发、增长、终止几率函数,这些函数乘积就是特定机理的分子量分布函数,亦即相应的机理微观反应动力学方程的解。以反应转化率为隐函数,简化了分布函数的形式,建立了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关联。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 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抗体酶模拟体系与分子识别 他及其研究集体较早地开展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抗体酶的研究方面,构建了一系列具有GPX酶活性的硒化和碲化环糊精体系,其中一种碲化环糊精是目前活力最高的小分子GPX模拟物;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化学修饰,实现了酶的功能转换,获得了活力高于相应天然酶的半合成含硒酶。 |